长知识 | 《菜根谭》: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长知识 | 《菜根谭》: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事不拖

年少的时候有很多梦想,有多少一拖再拖,终至不了了之?

《菜根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

是说,人这一生太过短暂,知道了这一点,人们怎么会不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呢?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

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懒惰是人的本性,其实也不必过分的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就行了。但是能完全克服懒惰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曾国藩就曾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其中才人指的是天资聪慧的人,庸人指的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

其实曾国藩早年也是多有懒惰,但是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于是就先通过两件小事情戒惰:一个是记日记,一个是早起。

其中这个早起,曾国藩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他开始决定早起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时而早起,时而晚起,屡戒屡犯,屡犯屡戒。但在其后期的日记中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早起了。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动者。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看看他走路的速度和力度。速度快、力度强的人是沉稳而又干练的人,这种人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拖延者的脚步始终是“慢三拍”。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快三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拖再拖,损耗的是自己的生命。与其老来追悔一生碌碌,不如现在奋力向前。

话不多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菜根谭》

独处守心,群处守口。话太多的人容易遭受祸患。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人不作

一个人谦虚得过分是作,事情做得过火而夸张,也叫作。

《水浒传》里的那个牛二,临死前的名言是:“来呀,是好汉就砍我一刀!”然后就被杨志砍死了。这就是不作不死。

“作”是不安其位,燕王朱棣登基后,年号永乐。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过人,在靖难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此人实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但是朱高煦却一点也不安分,朱棣给他的封地他不去,一直赖在南京,自比曾经杀兄篡位的唐太宗,更是纵容手下为非作歹。私募兵马,不安心做自己的王爷。在朱高炽去世之后,密谋造反,失败被下狱还不安分。新皇来看他,他又把皇帝绊了个跟头,皇帝下令把他扣在一口铜缸里,他居然把缸举起来横冲直撞,皇帝最终下令在缸外放火,把他烤死了。

“作”是肆意挑衅,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化妆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后来更是公然出轨,皇帝气不过,下令将她赐死。

“作”是不自量力,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

一个人做事纯出自然,做到坦然安然,安于己位,量力而行,既不过分,也没有不及。不虚伪,不做作,活出自己的本性,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是一种很难把握的度。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往往会做出很多逾越的事情,事态的发展也就自然失去控制,悲剧也就降临了。

所以孔子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做到的人已经很少了。原因就是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

所以《菜根谭》里讲,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好的文章并不是用了什么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只是它描述的刚好符合那个事物而已,做人做到最好的,也不是有什么其它的方法,也只是活出他的本性,不虚伪,不做作而已。

(0)

相关推荐

  • 《菜根谭》:真正清醒的智者,都能抵制意念的贪婪

    一. 一个人不光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只有自己实际"需要的"才能真正帮助自己去成长. 但是人性之中有趋利避害的心思, ...

  • 无论是和谁聊天,这两句话不能说,要注意了

    有人说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过我更倾向于说话是一门技术,艺术无论高雅还是低俗,多少都有人欣赏,但是技术不到家,就没法在社会上混.技术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能力,艺术只在人能够得到温饱时才能有心思欣赏,不能说可 ...

  • 成事者: 事不拖, 话不多, 人不作!

    点击加载图片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 ...

  • 《菜根谭》两句话道出大智慧,读懂好运自来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菜根谭> 我们有时候要学会善忘,忘记别人犯过的错. 有的时候又需要学会记得,记得别人对我们的恩情. 无论何时.何 ...

  • 《菜根谭》3句话,淋漓透彻,受益终身

    今天和大家分享<菜根谭>中的3句话: 一.污泥不染,机巧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点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

  • 《菜根谭》六句话,教你处世谋略智慧

    <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人的内心假如不被物欲所蒙蔽,他的心情就会像秋 ...

  • 《菜根谭》六句话教你处世谋略智慧

    <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人的内心假如不被物欲所蒙蔽,他的心情就会像秋 ...

  • 《菜根谭》六句话,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点评: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在遇到狭窄的道路时,大家互相让一让,就都过去了:美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享受美味 ...

  • 谨记《菜根谭》这句话,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艺述史官方原创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说起"圣母"或者"圣父",在你心里这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现在很多人都非常认可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一句话:"你的善良 ...

  • 《菜根谭》: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事不拖 年少的时候有很多梦想,有多少一拖再拖,终至不了了之? <菜根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 ...

  • 《菜根谭》:福生于少事,祸出于多心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儒风大家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 <菜根谭>中说:"福莫福于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