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五脏之气的功能特点及分布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脾者,土藏。属太阴,太阴者,主阴开,与脾肺两脏相关,共同完成开阴功效。阴开而阳气收藏在内,脾位于中焦,脾气源于脾精化气。脾气与肾气存在方式是一样的,都是阴在外而阳在内。不同的是肾精化气于水中,而脾精化气于土中;肾气由水来封藏,脾气由土封藏;肾气温暖下焦,脾气温暖中焦;肾属少阴主阴枢,脾属太阴主阴开;肾在冬季北方,脾在长夏中方;肾在天为寒气,脾在天为暑湿;肾藏精主五脏之精,脾藏精主五脏之营。脾主四肢,主营养,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因营养不足而不安。《伤寒论》治疗太阴病,太阴湿气太过,精化气不足,方用“四逆辈”,包括“四逆汤”、“理中丸”之类。
脾气实的特点与肾气实相仿,多由于湿邪郁滞,或者肝气郁而生风克脾土,脾气实不能与外在湿气相互平衡因此出现脾湿不化的症状,经溲不利是脾湿停留的症状,腹胀则是由于肝郁克脾土所致。《伤寒论》中治疗脾湿太过而成的瘀阻病症,多选用健脾利湿的方法治疗,例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之类,以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用桂枝辛温发散,解郁息风。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心者,火藏,《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有点不同,称心和脾是一样的,都是土藏,这点质疑。如果按照五行的对应关系,心应该是火藏。火主炎上,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火如何能藏呢?其实这正是火的特点,火炎上的主要功能不是温阳而是照明。
生活当中我们都知道,作为能量的火一般是处于低位或者在内的,例如,煮饭时,炉子上的火,一定是放在锅的下面,这样的火才能变成能量。火在内也可以起到相同作用,例如,炸药,必须把炸药严密地包裹在一个小的完全封闭的容器里才能生成巨大的热能,中医里我们常说的郁而化热就是这个道理。
心为阳中之太阳,就五脏来说,心火位居南方,其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照明,心火位居高位,主要功用就是照明,例如,屋里的灯一般都是在屋顶或者置于高位,如果灯的位置过低人会感觉到很不舒服,甚至因晃眼而感到不适。经云:“心主神明”,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心藏脉,而脉动不单是心的功能,也由肺气所主。《灵枢·五十营第十五》:“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脉舍神,“血者,神气也”,五脏之神志是由血脉供养,由心肝同主。心藏精化气,主神,神又以情志为其外在表现。心气虚,精化气不足,脉动濡弱无力,是由于肺气虚影响所致,因此表现为肺的异常情志,是因为肺气是心脉搏动的原动力,《伤寒论》中治疗心气虚的主要方剂是“炙甘草汤”以补肺气、解营瘀、通心阳、养阴血。
心气实,是心气被邪气郁滞而成实证,实则化热,热扰心神,精不敛神,精神分离,中医诊断归属于“癫狂症”,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与中医对此症的病机是一致的,是精与神不相交所致。表现为“笑不休”。《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脏燥病”与此症相仿,治疗方剂由“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
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肺者,金藏也。属太阴,与脾脏共同完成开阴的功效。阴开而阳气收藏,肺位于上焦,肺藏气,气之本。肺金天之气为燥,地之味为辛,凉燥之气在天,而辛味在地。辛味发散在地之水湿,燥地之湿,地燥则生金,因此,辛味生金形,同时辛化在地之水湿为气以润在天之燥。
肺气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肺气是推动气血运行的动力,《灵枢·动输第六十二》中说:“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脉动不止的原因是呼吸不止,由于有了呼吸的运动才有脉搏的跳动。这点与现代解剖学内容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知道心脏不停地跳动,与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自律细胞有关联。它能自动有规律地放出脉冲电流促使心脏跳动,同时心脏还靠它的左右2支冠状动脉不停地供给血液,以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营养和氧气维护它的跳动。
但古人是不可能懂得这个道理,也没有看到心脏活体跳动的状态,只是看到了呼吸与脉搏跳动的关系,因此就断定心脏的跳动是由于呼吸运动的结果。我们还可以从婴儿出生时的状况来加以证明,婴儿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婴儿哭出声,助产士要想各种办法让婴儿哭出来,比如拍屁股等,只有听到哭声才说明肺气打开了,这个孩子才算是成活了;如果没有哭声,肺气闭郁,尽管也有心跳,但这个心跳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孩子会很快死去,这也证明了古人所看到的是肺气的呼吸在先是脉动的基础,呼吸不停而脉动不止。
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所以《黄帝内经》将心的功能完全集中在神志的部分,即所谓“心主神明”,而肺的功能则集中在了气的部分,气推动了血的运行。《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五谷入于胃也,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其实这里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气血运行的原动力在哪?从表面上看应该肺主气,气是机体功能的动力,心的血脉运行也应该由肺气统主。心主脉,脉舍神,虽然脉动由肺气所主,但脉动之神由心所主,后世医家将脉归纳为胃神根还是很有道理的。总之,气血的运行总是与上焦心肺相关,而原动力来自先天,当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心跳,但这个心跳是要肺气的相助才能持续,脉的神则由心所主。
当肺气虚时是由于精不化气,由于肺气不足表现的症状为鼻塞不利而少气,治疗辛味补土生金,辛味又可以敛肺精,化气润肺。相反清热滋阴可以补充肺气。这里气味的变化有些难理解,在以后的篇章中还会谈到五脏气与味的问题,希望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伤寒论》中治疗肺气上逆的咳嗽症状,使用最多的药物就是干姜、细辛等辛温之品,目的就是辛温补土以生金,如果过于辛温将耗伤肺气,临床治疗滋肺阴清热降肺气。肺气实则是由于外邪闭阻,或者在内有寒邪使肺气不降反升,临床表现为喘喝胸盈仰息。
肺气实可以是由于外邪侵袭,内有水湿停留闭郁肺气,治疗最典型的方剂来自《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宣肺解表用麻黄、桂枝,温脾阳祛湿用干姜。
五脏之气的功能特点及分布
自然界当中太阳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带给天地以光能,二是带给天地以热能;光明为阳位居天之上,热能为阴藏于地下。一个房间有光能也有热能,光能是屋内的灯,热能是屋内的供暖设备。人体有光能也有热能,光能是五脏之神,由心所主;热能是五脏之精,由肾所主。心主神明,肾主藏精,肝木为心火之母,肺金为肾水之母。肝藏血,心藏脉,肝心主血脉,肝心之气的虚实表现为神志的异常。肺藏气,肾藏精,肺肾主气精,肺肾之气的虚实表现为水湿气化的异常,也就是其精化气的异常。中焦有脾胃,脾藏营为血升之源,胃主阳气为气降之源,脾胃斡旋中焦,为血气运行的枢纽,是人体光能与热能的源头。
如何区分肝心血热与肺脾肾的水湿停留呢?中医四诊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舌诊,其主要内容就是望其颜色,包括舌苔的颜色,舌质的颜色。先来看舌质的颜色,临床上可见淡舌、红舌、紫舌、绛紫舌等;再来看舌苔的颜色,临床上可见白苔、黄苔、黑苔等。可以看出舌质的颜色以红色、紫色为底调,红色五行属火,紫色五行属木;舌苔的颜色以白色、黄色、黑色为底调,白色五行属金,黄色五行属土,黑色五行属水。因此,舌质主要用于诊断木火、肝心、血分病症;舌苔主要用于诊断土金水、肺脾肾、气分病症等。血分病症表现在舌质上,气分病症表现在舌苔上。除此以外,肝心病症一定伴有神志病变,例如,失眠、多梦、抑郁、烦躁、精神失常等;肺脾肾病症则不表现出神志的异常。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