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山西李家山村
山西临县啧口镇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
位于啧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是碛口古村落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古村落。
李家山最具代表性的院落有“东财主院”、“后地院”、“新窑院”、“桂兰轩”等。东财主院是“东财主”李登祥建造的两层窑院。一层窑院正窑坐东向西为五孔石窑,三明二暗。南厢房两孔石窑西侧为硬山起脊大门,大门朝南,其上匾额书“堂构增辉”,大门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
大门墀头砖雕“麒麟献瑞”细腻逼真。院内北侧三孔石窑旁筑石阶通二楼厢房。二层正窑是带没根厦檐五孔石窑,前廊南设小门直通院外。整个院落设计精巧别致。后地院又叫“香亭楼”,是“西财主”李德峰所建,位于西侧山坡上,坐西朝东。
香亭楼由主院和两个小跨院组成。主院正房一层是七孔石窑,二层是七孔砖窑,北侧厢房一层是三孔石窑,二层是五间带前廊砖瓦房。整个窑院宽敞宏大,这在沟壑纵横的李家山村实在难得,可见李家的财力雄厚。
李家山村黄土高坡与人居建筑的完美结合,丰厚的民俗风情和黄河文化已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今天的李家山村,在弯曲的小路上,到处是那些趋之若鹜的画家和摄影人。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