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南渡十将”,草根儿英雄魏胜,精忠报国却不得善终
南宋“南渡十将”系列2——魏胜
当我们的国家和家园遭到敌人侵略的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
没有选择,拿起武器,和他们战斗到底!不管你是将军、士兵、工匠或者书生,你都不能向敌人屈膝投降,宁愿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这才是一个民族的魂!
魏胜做到了,他作为一介平民,在没有任何后盾支持的情况下,毅然凭着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组织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大业,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平民尚且如此,何况是天职就该保家卫国的军人呢?所以,我们的英雄——岳飞,他宁愿死,也不愿放弃北伐。他不是愚忠,也不是情商低,更不是怕死,他是在履行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铁血男儿的职责。
岳飞走了,唯一的遗憾是没有马革裹尸,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和他一样终生不忘抗金事业的魏胜也走了,他虽然最终战死沙场,但仍然是被自己人往火坑里面推的。
难道,英雄就该是这个宿命?
如果可惜,只可惜他们生错了时代,如果在汉唐,他们或许就是“卫青”和“苏定方”。
岳飞说得太多,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草根儿英雄——魏胜!
从《水浒传》的关胜身上,多少看出点儿魏胜的影子,他们都使一把大刀,又是一等一的高手、英雄好汉,就连结局都一样凄惨。
虽然同时期还真有一个叫关胜的人,但是他在史书上的笔墨远没有魏胜多,《水浒传》中的关胜,或许就是他俩的合体。
魏胜使大刀,不是想显摆他的力气,而是因为需要。什么需要?抗金需要。大刀是对付女真“拐子马”的利器,就像唐朝用“陌刀”对付突厥骑兵一样。
魏胜和楚霸王项羽是同乡(今江苏宿迁),他几岁的时候就经历了金兵的入侵,在他心里种下了深深的仇恨,魏胜的童年就是在复仇的愿望中度过的,习武,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
长大后,魏胜毅然从军,做了韩世忠手下的一名弓箭手。岳飞当初不也是刘鞈手下的一名敢战士么?草根儿英雄的出身大抵如此,此时,魏胜才17岁。
仗没打几年,家乡还没有恢复,魏胜就听说宋朝廷已经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了。接下来,魏胜所在部队又接到上面的指令,说要回撤江南。此时,魏胜做了一个只有大丈夫才会做的决定:脱离部队,返回家乡,做一名自由抗金人士。
魏胜的人生,就此和凡人分道扬镳。
后来,魏胜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在民间集聚抗金力量,然后又靠着这些力量,公然扯起抗金大旗,和金人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为了抗金,魏胜还发明了“如意战车”,后来被宋军广泛应用。
魏胜的义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的支持,部队越拉越大,最后竟然攻陷了金国的海州等大城镇,连山东一带也群起响应,让金国一度感到有点儿小紧张。
而宋朝方面,因为害怕得罪金国,对魏胜没有半点儿支持。而此时,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的计划已经昭然若揭,南宋朝臣们还在那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宋、金正式开战后,宋朝才正式承认魏胜的合法性,不过他们却同时派了一个大员将魏胜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接管,然后这个新上任的大员又给魏胜穿小鞋,弄得魏胜差点儿丢官。
好不容易魏胜平反恢复原职,又遇到了《隆兴和议》,他曾经打下的海州被轻而易举地划给了金国。你说魏胜得有多气?
魏胜是个硬骨头,他和岳飞一样,终生不忘恢复国土。
在和金军的一次边境冲突中,魏胜主动出击,却被自己人放了鸽子,最后身陷重围、力战身死。
和魏胜比起来,李显忠还算运气好,起码保留了一颗抗金的种子,而魏胜这颗种子,却在他45岁的黄金年龄,怅然凋零了。
南宋不是没有翻盘的希望,只是,它们都葬送在了自己人之手。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