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有些部门常常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
与企业打交道较频繁的政府部门,在应对一些负面舆情时,一定要善于传导网上舆情压力,否则很容易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的舆论怪圈,白白折损自身公信力。
观察发现,每逢新小区面临交付,网上反映绿化面积严重缩水、与样板房相差巨大、配套设施“挪为他用”这类问题的负面帖子几乎呈现“规律性”上升,舆论关注度很高、话题讨论量较大、对峙倾向极强,常常成为住建、规划这类职能部门的“棘手”难题。
然而,作为涉事一方的房产商,却往往会表现得非常“精分”。面对职能部门线下核查,态度“积极”的可能会让你十分感动,又是安排专人对接,又是提交书面汇报;而面对社会舆论的关注质疑,却要么选择“沉默不语”,要么就打出“法律牌”将皮球全部踢给相关部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鸵鸟样子,任凭网上吵得如何凶,就是不发声、不回应。
例如,一些房产商在面对业主类似“为何样板房与实际相差悬殊”质询时,会抛出“以合同为准”“有问题去找政府”“监管部门说我违规我就赔”这类“甩锅”调调,将问题全部抛给相关部门。而面对相关部门内部调查,其又会以“法律规定”“要以证据说话”等理由百般推诿。对此,如果职能部门不懂得传导舆情压力“照单全收”的话,就会很容易成为某些企业躲避舆情风险、转嫁舆论成本的“背锅侠”“挡箭牌”,一步步陷入被动,损害其舆论公信力。
再比如,应对涉企业污染这类环保舆情时,如果涉事企业态度消极,不能主动以涉事方角度去回应网民质疑的话,也会造成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的“经常性躺枪”。持续跟踪发现,受环保意识增强、生活要求提高等客观因素影响,除了一些能查有所据、有明确问题指向的举报类帖文呈现上升态势外,单纯宣泄、无实质内容的涉环保类吐槽帖文也在伴随性增加,其中不少还是因信息不对等、科普不到位造成的误解误会。
如果这些本应由涉事企业出面回应的舆情,因涉事企业不出声、不发声而由环保部门代替回应的话,就会出现“责任主体错位”“回应角色错位”,一旦介入太多,还会诱发网民产生“为企业站队”“与企业沆瀣一气”这类负面联想,只会徒增负面舆论压力,引发次生舆情灾害。进一步跟踪分析认为,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不受网民认可可能与长期代替发声存在关联。
企业有很强的逐利本性,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公共舆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这种舆论“甩锅”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常见,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是要全面警示相关企业舆情工作重要性,及时从涉事企业角度作出舆论回应;二是要鼓励涉事企业对网上一些误会、误区进行针对性科普;三是时刻提醒自己“裁判员”的舆情定位,不越俎代庖、不超越职能发声。
因内外关系,文章有删节。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