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对国家、社稷的功与过该怎么评判呢?
前言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很多朋友都觉得他“薄情寡义”,通过“玄武门政变”用自己兄弟的血铺就自己的皇位,逼迫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禅位成就自己的“九五之尊”,是一个厚黑学的传承者,是一个流着冷血的刽子手!
虽说历史是这样的,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对于华夏子孙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就算他的大哥李建成能顺利继位,大唐在他的手中说不定就亡国了。就没有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万国来朝”的大唐帝国!更何况封建王朝的皇宫那一天不是充满着血腥的味道,谁和谁不是对手?谁和谁不是敌人?
如果不是李世民早先发觉李建成要用计谋除掉他,又怎么会绝地反击,先下手为强?就算没有“玄武门”政变,继承皇位后的李建成还会留着李世民?那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借口将李世民处死,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而最主要的是李世民继位后,并没有要求史官将“玄武门政变”的历史磨灭,而是要求史官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便是他的帝王胸怀。而历史上很多帝王,往往在登基后便会将不利于自己的史事抹掉,留着自己光辉的一面,这一点,李世民便强了许多许多!
出生异相
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李世民出生于唐国公府,而他的父亲李渊正因为上朝被隋文帝杨坚批评,带着一股子怨气在回家的路上,快要到家的时候,艳阳高照的天气变顿时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雨倾盆”,李渊被暴雨围困,心里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呀!
待到雨稍微小一点的时候,便匆匆地赶回家,刚进大门,大雨又倾刻间呼呼而来,一声巨雷,便将屋旁的一棵老槐树给劈断,吓得李渊赶紧往家里跑,心里也在想,大雷劈槐树,不知这是吉兆,还是灾难的来临。
李渊刚刚踏进厅堂的大门,便听见孩子哇哇的哭声,这才从下人的口中得知夫人,刚刚为自己诞下了第2个孩子,待到出生孩童的啼哭之后天象大变,暴雨顷刻即停,此时的唐国公府中金光四射,满屋飘奇香,室外仙雾笼罩,五光十色,更有仙鹤齐鸣,这一现象连李渊都吓了一跳,不止是福是祸,楞了一下神才赶紧去看看自己这个儿子!
李渊看到自己的这个孩子的时候,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孩子见着父亲的面就微笑,而且笑出来声,于是抱着李世民去给自己的母亲,也就是隋炀帝皇后独孤迦罗的姐姐,以后的皇太后独孤老夫人道喜!当这位老夫人看到自己这个孙子的时候,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随手将自己的一只玉佩送给了自己这个孙子。
而这个玉佩可不是凡物,是隋朝的皇宫之物,是隋文帝杨坚贴身玉佩,后来赐给独孤迦罗,最后独孤皇后又把这个玉佩送给了自己的姐姐,独孤老夫人将这个代表皇宫,代表皇权的东西送给李世民,就标志着他以后有不一样的身份。
待到李世民4岁的时候,唐国公府中突然来了一位非常奇特的道人,这道人对李渊说:您是贵人,而您有贵子啊,以后一定会父凭子贵的,此时的李渊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自己的第1个儿子李建成,然而道人却忽略了李建成,看见了李世民,对李渊说,这个孩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成年之后,定能济世安民!
所以李渊才给自己这个儿子取名叫李世民,寓意即是安民,这也是一代明君李世民的由来之处!
起兵反隋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登基,开凿京杭大运河,“劳民伤财”,“尸痕垒垒”,使得“民怨四起”,于是反隋的声音便此起彼伏,而此时镇守太原的李渊也觉察出了这一份气息,然而优柔寡断的李渊,却对反隋这件事情做不出决定。最后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才决定从太原起兵开启了反隋大业!
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大元帅,率领10万精兵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在李世民的努力下,终于攻克洛阳,此时的李渊急于称帝,李世民却对父亲讲:枪打出头鸟,只要一登基,一定会引起四方豪强的攻击,而此时我们的兵力却没有办法阻挡他们,诚恳劝自己的父亲不要急于称帝,于是李渊采取了李世民的建议,拥立隋文帝杨坚的孙子杨侑为帝,实际上自己掌握着兵权,最后李渊被封为丞相、唐王,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
待到李世民南征北战,消灭了一部分反隋的势力之后,李渊便在公元六百一十八年农历五月废除了这个傀儡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唐”,迁都长安。封李世民为尚书令,进封秦王!
玄武门之变
自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世民便是大元帅,四处征战、平息各方的势力,便成了李世民的一项任务,而李世民也不负众望,在“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而后又通过“虎牢之战”,一举歼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使得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巩固了唐朝的北方疆域!最后又收服瓦岗寨,重创了刘黑闥和山东的徐圆朗地方割据势力!使得天下江山尽归唐朝!
而这些功绩全是李世民一人所得,此时李世民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受到了长安军民隆重欢迎,威望日益攀升,也巩固了他秦王的地位。有如此大的功绩,于是唐高祖李渊特意下诏特许李世民的秦王府自制官署,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的奇人异士,这显然就是脱离于中央政权的小政府机构,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世民威望有多大,因为整个唐王朝都是他打下来的!
随着李世民的威望日益升高,他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吉成对他早有怨恨,也对他甚是忌惮。比功绩她们比不上李世民,比谋略,她们更比不上李世民,从而李建成感觉到自己太子之位已经遭受到了威胁!
于是乎,他拉拢李元吉,在朝中大肆地排挤李世民,经常在李渊的面前给他下绊子,想借李渊之手除掉李世民!可是经过多次的陷害,多次的诬陷,都没有成功,被李世民一一破解,于是他们又生出一计。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大唐的边境,而太子李建成更是踊跃地向李渊举荐,让李世民在京中坐守,让李元吉做军队的统帅迎战突厥,实则是要夺取李世民的兵权!
这一内部消息被内应知道,于是告诉了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被逼上绝路,但是他还是对兄弟之情有所怀念,迟迟下不了决心,而李世民的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侯君集,程咬金纷纷下跪,请求李世民发动政变,不然自己就是“待宰的羔羊”。于是乎,李世民才有了杀心,按照杜如晦,房玄龄的谋计,在长安宫城玄武门附近埋设伏兵,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最后,李建成被李世民当场射死,而李元吉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尉迟恭一刀砍死,并将他的头颅提到了金銮殿!见到此情此景的李渊,着实吓得够呛,看着此时兵强马壮的李世民,江山也不再是他所有,他有没有能力与李世民抗衡,看着李元吉血淋淋的人头,他退缩了,于是乎他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无奈做了太上皇!
贞观之治
不得不说,李世民登基确实是有些许血腥,但是“成王败寇”,谁又不是弱者呢?李建成如果登基为帝李世民也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他心里还是十分的后悔,所以他决定要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让后人学习的好帝王,从而减轻自己的懊悔!
贞观之治的盛世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便是魏征,而魏征原来是皇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后。便与李世民水火不容,本来李世民要将他斩杀的,惜才的李世民最后放下帝王的尊严,诚恳地请求魏征辅佐自己,开创一代盛世,如果自己做不了一个好皇帝,做不了一个好君王,任凭魏征处置。他们立下了一个5年之期,魏征被李世民的诚心感动,于是乎成为了李世民的重臣、谏臣!
大家都知道国家的战乱,受影响受灾害最大的永远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因为隋末的战乱,人口锐减,唐朝当时的人口却只有200多万户,李世民非常的担心,也感到十分的心痛。决定历经图治,允许大臣在大唐的大殿上指出自己为政的错误,实施“君臣共治”。积极地鼓励有识之士进入大唐的朝廷,为大唐的百姓谋福利,而此时的魏征便站到了第1线,为大唐的繁荣,为大唐的子民干了别人不敢干的事情!
正是有了魏征这样的谏臣,有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谋臣,贞观年间,在政治上:既往不咎,从谏如流,整顿吏治,知人善任。在经济: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少赋税,开创丝绸之路,加强国内外的贸易。在文化上:提倡改革,复兴文教。在军事上:多次对外用兵,唐朝声威远播,四方臣服。使得大唐王朝在李世民统治下迎来了历史的高峰!
这时的大唐子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均的收入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时的人民才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远离了战争,有了这么一位皇帝为他们谋福利,不幸福才怪!
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谋臣的辅佐下,经过23年的努力,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对外武功显赫,此时的唐王朝的文口已经达到了380万户,突破了历史的新高,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
诸子夺嫡
在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他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蠢蠢欲动,为了皇位不惜大动干戈!最先动手的便是他与长生皇后的第1个孩子皇太子李承乾,而李承乾的妻子太子妃是侯军集的女儿,有了武力的靠山。在李世民远征突厥的时候,李承乾伙同侯军集谋反,最后被李世民平叛,侯军集被处死,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贬为庶人,而此时,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太子之位空虚,便引得李世民的诸子夺嫡!
首先和李承乾是一母同胞的魏王李泰开始了夺位之路,而母亲为隋炀帝的女儿杨妃的吴王李恪也加入战争之中,齐王李佑也不甘示弱,进入到夺嫡大战中!
对于夺嫡她们是认真的,她们学习了她们父亲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对自己的手足同胞痛下黑手,让李世民十分头痛,因为这就是他不光彩的事情,因无为玄武门之变自己获取了皇位,但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亲大哥,对于自己的亲弟弟,还是于心不忍,毕竟是一母同胞,所以他不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学习自己一样手足相残。
最后这些夺嫡的王子都两败俱伤,死得死,发配的发配,除名的除名,让李世民真是失望透顶,自己都不知道该将大唐的天下,大唐的江山交于何人?
最后李世民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观察到了自己的第九子晋王李治,颇有仁者风范,也从来没有涉入到夺嫡的战争之中,只在家中熟读诗书,熟读百家,也具有帝王之气,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似乎看到了曙光,也看到了自己的接班人,于是将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管教,亲自辅佐这个接班人。
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这位伟大的一代帝王便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虽有不甘,但也无悔!
结语
一代明君、一代仁君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史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虽是一代帝王,第二代王朝的统治者,他又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非常大的领导作用。
虽然玄武门之变有着些许血腥,在历史上并不光彩,但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君臣同治”才有了后面的“贞观之治”。李世民的功绩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李世民并不歧视少数民族,他希望在他的治下能各民族同存,除对突厥的用兵外(也是突厥先挑起的战争),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所以李世民才是历史上难得的明君,难得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