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97)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〇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作此词时,词人已85岁高龄,在家乡闲居养老。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吴兴郡,湖州的别称。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天。节日期间禁火,吃冷食,故名。
“龙头舴艋”,首部为龙头造型的狭长的船。
“吴儿”,湖州一带,春秋时属吴国,因此称这里的男青年为“吴儿”。
“筍柱秋千”,用粗竹竿为立柱架设而成的秋千。筍,即“笋”。
“游女”,出游的女子。
“并”,谓两个女子站在同一块板上荡秋千。
“龙头舴艋吴儿竞。筍柱秋千游女并”两句,写“龙舟竞渡”和“荡秋千”,是寒食节盛行的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于男、女青年。
“芳洲”,长有香草和花的水边洲渚。
“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是古代女子春游中的一项内容。
“秀野”,指美丽的郊外原野。
“来不定”,指游人络绎不绝。
“行云”,流动的云彩。也暗喻美人,指春游的女子。
“放”,解散。
“笙歌”,泛指音乐歌舞。笙,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
“池院”,有池塘的园林院落。
“中庭”,庭院中。
本篇押用一部上去声韵,韵脚分别是“竞”“并”“定”“暝”“静”“影”。
全词写寒食节的见闻和感受。
上片写人,下片写己;上片写昼,下片写夜;上片写闹,下片写静;上片全是骈句,下片全是散句: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词的前半是一幅欢快的风俗写生画,后半则流露出些许淡淡的寂寞和惆怅。
白天,作者以乡人春游之乐为乐;夜来,游乐活动已告结束,老人不免有些感到孤独。但总的来说,词的基调还是爽朗的,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与张先同时代并做过张先顶头上司,词名与张先相当的晏殊,也写有一首著名的春日节令词——《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〇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张先的这首《木兰花》词,与晏殊的《破阵子》词,写的都是春天的节令风情,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张词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仅末尾二句,且是夜色,美得空灵;而晏词整个上片都作景语,又是写白天,美得充实。
张词中的民俗活动场面,都在前半,且是全方位的扫描,可作风情画中之长卷看;而晏词写风俗人情,则在后半,只攫取了一个断片,俨然是一出喜刷小品。
做法虽截然不同,其为绝妙好词则并无二致,可谓殊途而同归。
张先特别喜爱并善于使用“影”字,他自称生平所得意者有三,即其《天仙子》词之“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词之“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词之“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见宋李颀《古今诗话》)。
一说,其脍炙人口之“三影”为《天仙子》词之“云破月来花弄影”,《华州西溪》诗之“浮萍断处见山影”,《青门引》词之“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见宋曾慥《高斋诗话》)。
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则认为本篇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在世所传“三影”之上。
综合这三种说法而去其重复,张先诗词中的名句就有“六影”之多了。其它诸“影”的好处姑且不论,本篇末二句写得确实极有神韵,朱彝尊特为拈出,可谓独具慧眼。
杨花的质地膨松轻盈,白色而通透,随风飘过庭院,自然不会在月光中留下一点点阴影。这两句词,如作纯粹的写景文字来看,可见词人“捕风捉影”的神技;如作寓情于景的文字来看,则其景正不妨认作词人虽有些许淡淡的惆怅,却不失其心性之爽朗的象喻。妙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耐人咀嚼、回味。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