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宝玺——故宫珍藏寿山石印章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寿山石,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有的名贵石材,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其质地温润细腻,色彩丰富艳丽,千百年来一直被开采利用,盛名远播,天下宝之。从清早期开始,在文人雅士及官员的推动下,大量品质优异的寿山石,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宫廷。
蜡烛红芙蓉 薄意印章
寿山石在清宫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可雕刻人物,如罗汉,仙人等;作盆景、插屏、山子等大型陈设摆件;此外,还有笔架、笔头、水盛、镇纸等文房用具。但其中的精品,却是用来镌刻帝王宝玺的,这是皇帝君权的象征。
康熙帝一生共制130多方印,实物现虽大部分已无存,但从清官秘档的记载中可找到记录。雍正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大量制作御用宝玺。据清富《活计档》记载,从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开始至十月,先后雕刻了“雍正敕命之宝”、“雍正御笔之宝”、“朝乾夕惕”等84方宝玺。其中大部分用五色寿山石雕刻。
和硕雍亲王宝
寿山石“为君难”
乾隆皇帝寿山石宝玺并不多,但走精品路线,多用田黄石。故宫现存有田黄三连印,用一整块田黄石刻成三颗印章,并由三条连环联接起来,印文分别为:“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
田黄三联印
康乾时期清宫内务府聚集着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吸纳了民间的艺术技法,又融入宫廷气象,使寿山石雕刻作品较民间更上一层楼。
故宫珍藏寿山石玺印
康熙:“和硕雍亲王宝”
清·康熙寿山石随形雕云龙“和硕雍亲王宝”
这方印玺是胤禛为皇子身份时使用过的。刻有篆书“和硕雍亲王宝”。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胤禛受封和硕雍亲王,受赐圆明园。“和硕”即爵位,“和硕亲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这一时期,兄弟之间争储激烈。胤禛表面不问时事,表现出对荣禄功名并不在乎,是一个清心寡欲、生活恬淡,与憎人道士谈经论玄的富贵闲人。当了十三年的富贵王爷,吟诗作画,修习佛法,赏鉴古玩。最终,爱新觉罗·胤禛成为王位继承人。此印多与“御赐朗吟阁宝”并用。
康熙时期是寿山石开采和雕刻的高峰期。寿山石雕刻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钮雕、篆刻和圆雕工艺水平日臻完美。
雍正:“圆明主人”玺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
“圆明主人”玺,清雍正,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cm见方,通高7.7cm,纽高3cm。
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知也。若举斯义以铭户牖,以勖身心,虔体天意,永怀圣诲。含熙品汇,长养元和,不求自安,而期万方之宁谧;不图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则“圆明主人”之蕴义可知矣。此玺曾钤于《御选语录》之《御制总序》及《御制序》后。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钤本
“圆明园”玺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
“圆明园”玺,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6cm见方,通高7cm,纽高2.5cm。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
雍正帝此玺所指圆明园专指康熙帝的赐园而言,并不包括后来并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钤本
“五福堂”玺
寿山石“五福堂”玺
“五福堂”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荷叶椭圆形玺,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2.5cm,长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于圆明园之“天然图画”景区内。“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清代皇帝对“五福”同样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题“五福堂”匾赐给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并悬于雍和宫、圆明园两处,以垂永世。此玺即刻制于康熙帝赐匾之后。
寿山石“五福堂”玺钤本
雍正尊亲之宝”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cm见方,通高9.7cm,纽高6.2cm。
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样式,但笔画掩草,收拾好再照样镌刻。遵此。于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镌刻‘雍正尊亲之宝’完,怡亲王呈进。”其宝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写,完成后曾在康熙帝景陵内雍正御笔的明楼、隆恩门、隆恩殿匾额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钤用,开创了帝后陵寝碑匾由嗣皇帝御书并钤盖“尊亲之宝”之制,以后各帝陵均效仿之,成为定制。故后来诸帝于继位之初都刻制“××尊亲之宝”,以备钤用。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印面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钤本
“万国咸宁”玺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
“万国咸宁”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3cm见方,通高7cm。
“万国咸宁”语出《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又出《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盖言万民当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统绪,以分尊卑,则天下安宁,万民安生。康熙帝时将“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镌于乾清宫御座后的屏风之上,雍正帝则更将“万国咸宁”入玺,皆有“综括治道无遗,而为君者必如是,然后可谓尽君道”之意。乾隆帝申论:“人莫不衣食也,足之则宁。民犹水也,澄之则清。使菽栗布帛如水火,亦其难矣。岂可虚诩升平乎?”则“万国咸宁”并非虚诩升平,而有为君自警深意于其中。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钤本
“朝乾夕惕”玺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全形之一
“朝乾夕惕”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飞熊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cm见方,通高7cm,纽高4cm。
“朝乾夕惕”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意为终日勤奋谨慎。此宝刻于雍正元年(1723),《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飞熊钮图书一方……奉旨:飞熊钮图书镌‘朝乾夕惕’……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飞熊钮图书一方,镌‘朝乾夕惕’四字……怡亲王呈进。”该宝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法之上。
雍正帝勤政在清代帝王中是出名的。他的多篇诗文记录了其孜孜不倦勤奋工作的情景。“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独览万几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虚窗帘卷曙光新,柳絮榆钱又暮春。听政每忘花月好,对时惟望雨旸匀。宵衣旰食非干誉,夕惕朝乾自体仁。风纪分颁虽七度,民风深愧未能淳。”最能体现雍正帝勤政的是他留下来的大量朱批谕旨。这些谕旨都是雍正帝在地方官员上奏的密折上随手而批,每折 “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对这些密折,雍正帝是每折必看,并作出相应的批示。“此等奏摺,皆本人封达朕前,朕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紧张的时候,每天要批阅几十件,常常到深夜。在朱批上经常看到他夜以继日工作的记录。
雍正帝认为“朝乾夕惕”讲的是人君之事,只有人主才配得上此四字,故而极重视之。雍正三年(1725)二月年羹尧上表,颁扬雍正帝的朝乾夕惕,但把“朝乾夕惕”误书为“夕阳朝乾”,雍正帝大发雷霆,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归之于朕耳”。雍正帝曾颇为自信地说:“因思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励精为先,以怠荒为戒,朕非敢以功德企及古先哲王,而惟此勤勉之心,自信可无忝于古训,实未负我皇考付托之深恩也。”他把“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刻入他的印章中,既是自励,也是自诩。
此宝之飞熊纽雕刻精细,为清早期印纽雕刻之代表作品。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全形之二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钤本
“雍正敕命之宝”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全形之一
“雍正敕命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海水行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4cm见方,通高11.5cm,纽高6cm。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奉旨:镌‘雍正敕命之宝’。钦此。于二月二十四日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镌‘雍正敕命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宝四周浅浮雕夔龙纹饰,上部海水行龙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细。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全形之二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钤本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