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间不能鼓掌究竟是谁搞出来的潜规则?

乐章间不能鼓掌

究竟是谁搞出来的潜规则?

原文作者 / Jeremy Reynolds

翻译 / 乐迪

原载6月4日美国《匹兹堡邮报》


作为一个交响乐爱好者,请你想象一下这样完全可能发生的场景:当你坐在一个豪华的音乐厅里参加一个音乐会,乐团刚刚结束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颇为壮观的演奏。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飘逸消失,你闭上了眼睛,在那庄严的气氛中沉浸片刻。不想,有人开始噼噼啪啪鼓掌了,还带动了一阵掌声的响起。立即有不少“明事理”的人以肢体动作和夸张的目光予以制止,掌声迅速消失。

这时,你该做什么呢?一起怒目而视那个令人发指的扰乱音乐厅秩序的肇事者吗?还是干脆伸出手指点向那个敢于破坏勃拉姆斯神圣音乐的垃圾观众?或者你根本就是一个一起瞎鼓掌的人,发觉苗头不对,立即低下身系个鞋带什么的,以逃避众人嘲笑的眼神?

古典音乐会从数个世纪以来就立下了很多不成文的特殊规矩,比如为意大利歌剧表演欢呼呐喊“bravo”(“精彩”的意思),然而,如果台上演奏的是萧邦的夜曲,叫“bravo”就是违规;曲目后奥林匹克式的献花目标者应该是独奏家或者指挥家,而不是乐团成员,哪怕他是首席……

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所有的音乐表演中,唯有古典音乐会是需要观众保持情绪克制的类型呢?难道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吗?

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曼弗雷德·霍内克(Manfred Honeck)对此不以为然:“如果是热门音乐,你怎么能阻止观众因为情绪而随时鼓掌?人们有权利也应该对从舞台上听到的内容做出反应,包括古典音乐表演,这种事应该放手,听任它的发生。”

我们从最近发布的“2018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终场表演的录像中也看到,得奖小提琴手每位都需要演奏维瓦尔第协奏曲《四季》中的“冬”,一共三个乐章,当每个乐章结束时,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难道当时台下坐满了临时从街上拉来的吃瓜群众?其实台下的观众要么是评委,要么是音乐家,要么是参赛选手的老师,总之都是古典音乐行家,他们怎么就敢破坏规矩,随便在乐章间鼓掌呢?

曼弗雷德·霍内克

在古典音乐发源地之一的德国,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关于古典音乐会的特殊规矩不是本来就有的,基本都起源于20世纪初,然后像野火般地蔓延开来,成为古典音乐界的潜规则。在现在的音乐厅里,这些规矩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谁要敢于在大型作品的乐章之间打破沉默,给予演奏家以掌声鼓励,大部分守规矩的观众必会回敬充满敌意和邪恶的眼光。

其实在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时代,音乐会的观众经常会在大型作品的乐章间鼓掌,甚至在演奏中因为太精彩了而情不自禁地喝彩,掌声如果经久不息的话有时还需要倒回去重演。当然,如果观众不满意了什么,他们也会立即嘘声一片,甚至喝倒彩,在音乐史上不乏骚动狂乱的作品首演音乐会。

莫扎特时代的音乐会

古典音乐观众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更直接地参与音乐表演,直接地表达他们的乐趣或不满,如今的指挥家正在倡导回归这种表演者和听众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马林·阿尔索普(Marin Aslop)说:“古典音乐在它的鼎盛时期并不是那种闷闷不乐的艺术形式。观众鼓掌,如果是由感而发的,并且是音乐演奏想要得到的结果,我根本不会介意。”

实际上,欧洲历史上大力兴建歌剧院和音乐厅的时期,观众在音乐厅或歌剧院内随时起劲地鼓掌是相当受欢迎的,有一阵还成为一种表演者需求的“怪癖”。组织观众鼓掌这种做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巴黎已经制度化了,当时巴黎还有一家机构专门在歌剧院和音乐厅前兜售炮仗给觉得鼓掌还不过瘾的观众。

古典时期的意大利歌剧院

这种做法不久就传到了维也纳、伦敦和纽约,剧院或音乐厅甚至雇专人向音乐表演者收取“鼓掌费”,然后组织观众鼓掌喝彩,如果音乐家不肯缴费,他们会威胁到时带头发出嘘声。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电视或电台节目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笑声或掌声插入表演中,以烘托气氛。

对这种热衷于瞎鼓掌强烈不满的是马勒和托斯卡尼尼,他们以强硬的手段阻止了这种做法,只允许观众在作品结束后鼓掌,不然就结束演出回家。很多音乐家支持这种做法,因此音乐会上即兴的掌声在20世纪基本消失了,尽管那时在莫斯科的芭蕾舞团仍继续雇佣着“鼓掌师”这种角色。

严肃的知识分子古斯塔夫·马勒

在19世纪,有些作曲家通过作曲安排,让乐章间不停顿地连续演奏,以保持交响曲的情绪贯通,例如,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瓦格纳曾在他的歌剧《帕西法尔》(Parsifal)首演音乐会前正式通知观众,必须维持歌剧演出的严肃性,虽然幕间并不拉下帷幕,但也禁止鼓掌。在20世纪初,包括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在内的几位著名音乐家十分强调交响乐演出和音乐厅的神圣性,坚持在每次音乐会前告诫并要求观众在作品全部结束前保持沉默。这些做法不鲜见,但从整个音乐史看可能都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

瓦格纳:只有我可以制造噪音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诺塞达(Gianandrea Noseda)说:“鼓掌应该更多地是演出的一部分,在交响乐开始演奏之后爆发出的阵阵掌声,无论在何时出现,这都不妨碍我,我们不就是努力让音乐直达人心吗?“

对音乐会鼓掌这件事,学者和评论家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早期和之前,古典音乐家享有现在摇滚明星的地位,但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古典音乐从流行文化“降级”为“高级艺术”,以各种无形的规章制度去维护“降级艺术”的脸面,这就是古典音乐退出市民文化舞台的根本转变所在。只要一种艺术拥有大量拥趸,它就会无所谓欣赏规矩, 摇滚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它们在舞台上演出时都会出现不时的噪音和掌声,包括在歌剧演出停止后的百老汇,现代音乐剧上演时出现特别精致的咏叹调时,观众的鼓掌喝彩不受约束。

凡大众娱乐都是随性的

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曼弗雷德·霍内克说:“我不反对观众开心了就拍手,音乐是情感,只要观众觉得需要,就应该鼓掌。“

如今的很多指挥家和独奏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反对乐章间的掌声,尽管他们会很在乎地区分这些掌声究竟是不是善意的、真实的、自发的,是不是观众情绪的真实反应。

阿尔索普女士说:“如果感觉掌声不怀好意或者是强迫的,那么即使是在终曲后我也会介意。只要掌声是自然有机的,我就不介意在什么时候发生。”

霍内克先生也表示了这样一个看法,如果演奏中有手机响起,或者一袋什么东西掉在地上发出稀里哗啦的声音,或者有人声嘶力竭地咳嗽,这确实会破坏大家的心情。另一种情况是,音乐的情绪是微弱的沉思的,在它的表达结束前,或者刚刚结束时,不应该立即得到大声兴奋的欢呼,这些取决于观众的素养。

女指挥家阿尔索普

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最近通过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照片墙( Instagram)发出了一份社交媒体调查,共收到1264份有效回复,其中有976人次反对在大型作品的乐章间鼓掌,288人次则投赞成票。

英国的情况则有些不一样,2016年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证实,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BBC逍遥音乐节”上,观众强烈坚持要在演奏中持续鼓掌,直到作品演奏结束。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诺塞达对此调查结果表态说:“我们的观众会坚持古典音乐会不随意鼓掌这一传统,我认为这是观众内心的一种自豪感,但音乐家必须知道自己如何行为,我们不应该让那些认为应该鼓掌的人沉默,如果年轻人面临着聆听古典音乐的苛刻制度,他们还会再次回来吗?”

指挥家诺塞达

诺塞达先生说:“古典音乐的形势正在改变,传统观众的数量正在明显减少,如果我们想保持强劲的势头,就必须接受新人。我喜欢我们有规则,但传统改变了,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对情感的作用。我非常赞成古斯塔夫·马勒那句最著名的话——传统不是对灰烬的崇拜,而是对烈火的保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