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因“群文”而精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在取旧教材及教学模式之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教学模式获得了更多的创新,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以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惰性心理较为明显,学习经常会呈现出被动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导致他们阅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带给教师更加全面的引导,启发教师思维,在课堂学习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近几年的教材改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趣味性也更强。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将课内同类型的文章集合到一起的同时,还会涉及部分课外文章,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又能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然就能提高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文学思维
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要求学生在面对新的文章时,能够结合自己之前所学方法而形成的思维,寻找分析文章的合适角度,既有针对语言和情感方面的应试解题思维,又有针对审美方面的文学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对一篇文章有准确而又多面性的解读。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只局限于阅读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受制于教师解读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自主理解。
(二)学生缺乏自主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少有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基本都是由教师整合好之后提供给学生的,而学生只需要直接学习这些资源即可。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出阅读内容,易于学生接受。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以这种直观的形式代替文本阅读的做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缺乏深度阅读体悟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任务仍是以获取阅读知识为中心,很难有机会深入体悟阅读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逻辑性思维就有待发展,缺乏深度阅读体会,很难提高他们的文化认识,影响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群文阅读旨在拓展学生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奠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文化基础。这时,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就成了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阅读议题,适当选择文本,设计群文阅读的具体流程,及时收集阅读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文阅读效果,提高教学针对性。
首先,对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空间,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课堂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在文本组织过程中,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我们要将有内在规律和某种联系的文本组合在一起,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及规律。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和点拨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在最大限度上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梳理和解构能力的培养。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类中心思想相似或相同的文本,并进行联合教学,且定期考察学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看他们能否自行归纳知识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正确区分文章类型。在群文阅读的研讨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学习《落花生》《珍珠鸟》《桂花雨》《钓鱼的启示》等课文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呢?”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议题也由此引出,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寻找答案。
(二)合理选择群文文本,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的基础在于文本的选择。如果缺乏文本,群文阅读将会群龙无首,学生的阅读也会缺乏目的性,从而对阅读的效率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能力,从多方面着手,围绕一个主题,组建多篇不同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会按照作者不同主题相同、不同的文本同一作者、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等方式去选择文本,科学合理地组建群文。
例如,在以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基础,将与主题相关的文本直接组建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感受相同的主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例如,在五年级某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将“父母之爱”作为本次阅读的主题,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同主题的文本,对父母对孩子的浓浓亲情有更加真实的感受。
(三)设计群文阅读任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有弊。对于单篇阅读来说,群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内容,然而受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都无法对每一篇文章进行自主地深入分析,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不会思考文本内容,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组建文本,我们可以发现,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目的在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感知文本主题。根据群文阅读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会以文本内容为核心,适当设计一些探究任务,一方面,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让他们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群文阅读的质量。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就将“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色”作为本次的主题,将《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两篇课文组建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同时,还结合文本内容与阅读主题,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任务: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对哪些自然景象进行了描绘?又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象的呢?用了哪些方法对自然景象进行了刻画?分析作者笔下的自然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刻画这些自然景象的原因是什么?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很快找到了两篇课文的共同之处,且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也随之走进了文本,对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丰富了自身写景经验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自主写作的基础。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读写结合训练。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通过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字词句储备量,以先读后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通过较为分散的写话实践,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对于中段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储备量,因此教师注重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重点训练学生对好词好句的运用能力。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根据文本,结合自身思考,训练他们的补白、续写或仿写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通过多种样形式来进行训练的,阅读与写作密切相连,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在面对不同的文体、表达形式及写作形式时,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留意教学中能够有效实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并不是每次教学都要专门设置读写结合的训练项目,而是及时抓住可以有效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训练。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虽然很好,但并不能随意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因“读写而读写”的现象。以三年级学生为例,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习作,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其中可以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点。如,在教学《火烧云》的过程中,就针对文本中的写作手法,设计了仿写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拓展学生知识量,促进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在《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一组群文文本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从读到写的有效联系,设计了续写和编写文本故事的环节,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最终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要在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有阅读,还要有写作,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文本,鼓励学生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强化阅读能力,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