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 挂个暖帘避避寒

晴日烘帘暖似春。菊回霜晕浅仍深。

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

秋渺渺,夜沈沈。一声清唱袅残音。

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宋·周紫芝《鹧鸪天·晴日烘帘暖似春》

秋意渐浓,在家里挂上个暖帘,看风拂过。晴日下,阳光照在帘子上,暖暖的。

行走在日本的街道里,总是会被设计精美的暖帘吸引过去。

维基百科上是这样解释暖帘的:暖帘是店里、屋子里用来防止阳光直射或是避免目光直视挂着的垂下来的布。在店的入口处挂着的暖帘一般昭示着该店营业中。它的上面一般会印有屋号、商号和家纹等。

店家标识

“暖帘”一词,大约是日本室町初期从中国传入,据说源于佛教。起初,禅院里的僧人,山村里的农民,海岸边的渔夫或小镇上的商贩,习惯在门口悬挂一块布帘子或自编的草帘子,叫“垂席”或“垂筵”。

日式门帘主要用来遮光避尘,挡风御寒,还可掩人耳目。有名的《年中行事绘卷》和《粉河寺缘起绘》的画卷里,描绘了许多民家门口挂的长暖帘和短暖帘,不过当时都是些无字无图案的普通棉布。

14世纪中叶,我国元朝顺宗年间编纂的禅书《敕修白丈清规》传到日本,无著道忠先生在注释里写∶“棉布覆帘面,防风气,故言暖帘。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这就是说,平日用来挡日光用的帘子叫凉帘,寒冷时期,为了防风寒,在凉帘上又覆盖一块布帘,就称“暖帘”。


家纹或是商店LOGO

Noren日文写作“暖帘”,这种名称最初出现在镰仓时代(1185-1333),从发音来看,原词来自于中文,后来其日语发音从“nanren”,慢慢的就演变成“noren”,而这种用法就渐渐传遍日本列岛。和风味十足的暖帘现在已是日本的一大标志和特色,也是一道特色风景线。

简单素雅的暖帘

暖帘真正风行的时代是在奈良时期(公元710-794),那时的人们在家中和店铺里用布来遮阳防尘。后来,店家们意识到,在特定时间挂起这种门帘,以宣布自己开始营业是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因此,店家把纹章和字号染在门前的帘子上可以让顾客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店铺而且店铺的营业状况也一目了然。

「设计疯语」:日本人将生活过出了一种情调。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