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个体恢复空间”,你的孩子有吗?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同时,村上春树也是个跑步爱好者。
1982年秋,33岁的村上开始跑步。1991年,村上春树用3小时27分跑了自己的马拉松最佳成绩。村上在北海道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2004年村上总结已跑了6次波士顿马拉松和3次纽约马拉松。
马拉松42.195公里的距离可以说让平常人望而生畏,但村上春树凭借兴趣和毅力却能坚持下来并跑完全程,不得不说令人钦佩。
但村上春树可不是什么运动健将。甚至在学生时期,还对体育课十分反感。
我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对体育课厌恨之极。
被逼着换上运动服、领到操场上,
做一些根本就不想做的运动,令我痛苦难熬。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期,我都以为自己不擅长体育。
——村上春树:我理想中的学校
村上春树深以学校的高压教育为累赘,觉得学校的课程枯燥繁杂,味如嚼蜡,而且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常常会逃到自己的小天地——阅读中去。
在阅读时,他觉得他进入了自己的“个体恢复空间”。
一个“能自由自在地舒展四肢、从容不迫地呼吸的空间,是一个远离了制度、等级、效率、欺凌这类东西的场所。简单地说,那是个温暖的临时避难所,谁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自由地离开。”
直至成年,村上春树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尝试着运动,才发现有趣得一塌糊涂。““运动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事啊!”我眼前豁然一亮。那么,以前在学校做的那些运动究竟算什么呢?”
村上春树的感想不禁让小编想到了今年的一个新闻。
在山西临汾,范玉华和妻子董秀英,带着三个孩子在60平米的出租屋里生活了20多年。但这个小房间里却陆续走出了博士、军校生,还有清华大学生。
在诸多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让小编一直忘不了。范父在看到孩子们在做作业烦闷时,主动买了沙包和拳击手套,让兄弟俩进行拳击比赛,放松心情的同时强健了体质。
沙袋和拳击手套,这不就是兄弟俩的“个体恢复空间”吗?
现代的孩子面对沉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类培训班,真的会感到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原本的爱好也会变得兴趣索然,像做任务一样机械麻木地执行,被扼杀了初来时的想象力和活力。
家长要想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填鸭式”自以为需要的特长爱好一股脑儿塞给孩子是断然不可取的,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给他一个能够在课业外“自由呼吸、自在伸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