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机制及其处理
晕针,是患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产生晕厥、抽搐等严重情况的总称。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处理得当,不会诱发严重事故。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很容易诱发严重的事故。因此,了解晕针的临床症状、晕针的机制、晕针的处理就很有必要了。
临诊中如果出现晕针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针灸治疗,拔出针具,使患者平卧,下肢抬高;适当可予温开水以及糖水饮用;必要时可针刺急救要穴进行治疗;情况严重者可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晕针,患者为什么会晕针?在学习针灸之前,都会学到针刺的禁忌症:过度恐惧、过饥、过饱、过度体虚等情况下是不能针刺的。
所以,晕针的机制也是围绕着这些禁忌症而来。
针灸治病,就是调动患者本身的气血对病患局部进行相应的治疗,所以,针刺的前提是患者本身有足够的气血能够被支配。
所以,在过度恐惧的情况下针刺,患者心理对针刺是抗拒的情况下针刺,很容易晕针;恐则气下,恐惧会使气的功能降低,气对血液的运输功能也会降低,所以针刺再去调动气血,很容易使气血相对不足,而晕针。另外一方面,恐惧属于神的范畴,恐惧后神就乱了,神乱则气乱,气血逆乱,在加上针刺的影响,也会使整个机体产生相对的气血不足,而导致心脑等主要脏器的供血供氧不足,也会产生晕针的情况。
过饥、过饱、过度体虚这些情况下针刺,很容易产生晕针,都是由于在这些情况下针刺的话,很容易使机体气血相对不足,无法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而发生晕针的情况。
过饥情况下,患者本身气血就处于虚的状态,针刺是需要调动气血的,这个情况下再去干预气血的流动分布,很容易导致重要脏器的气血供应不足,而产生晕针。
过饱情况下,生活中往往有饭饱神虚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思考过为什么没有。饱食后,机体需要消化饮食物,这个需要调动气血到达脾胃进行相应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是脾胃和心脑在争夺气血,可能会感觉到神虚的情况,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再针刺的话,就会加重气血的调动,很有可能导致重要脏器供应不足而发生晕针情况。
机体极度虚弱,也是由于针刺调动气血而使重要脏器供应不足而致晕针。
综上,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加上针刺的刺激致使重要脏器供血供氧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晕针的处理也是围绕保证、恢复重要脏器供血供氧而操作的。首先拔出针具,患者平卧、下肢抬高,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血液往大脑流动,保证大脑的功能正常,以免危及生命安全。其次,患者可以适当的宽衣解带,房间通风(忌冷风),使空气流动;可以给与温开水以及糖水,补充液体。严重情况下可以针刺人中、百会、内关等急救要穴进行抢救。以上操作均无效者,立即寻求多科室治疗,抢救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