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的病证及其传变 2024-05-25 10:09:16 三焦的病证及其传变 三焦,是外感温热病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点而总结出来的。一、三焦病证的分类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中焦主要包括手、足 阳明和足太阴脾经的病理变化。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其中足阳明胃的病变多为极期期阶段。下焦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一)上焦病证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自上而下,一开始就出现的肺卫受邪的证候。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中焦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即从肺经而传入手厥阴心包经,出现“逆传心包”的证候。【临床表现】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邪人心包,则舌蹇肢厥,神昏谚语。【证候分析】邪犯上焦,肺合皮毛而主表,故恶风寒。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热。肺气不宣,则见咳嗽。午后属阴,浊阴旺于阴分,故午后身热。温热这邪在表,故脉浮数。邪在上焦;故两寸独大。温邪逆传心包,舌为心窍,故舌蹇;心阳内郁,故肢厥;热迫心伤,神明内乱,故神昏谵语。(二)中焦病证中焦病证,是指温病自上焦开始,顺传至于中焦,表现出的脾胃证候。若邪从燥化,或为无形热盛,或为有形热结,表现出阳明失润,燥热伤阴的证候。若邪从湿化,郁阻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则表现出湿温病证。因此,在证候上有胃燥伤阴与脾经湿热的区别。1 胃燥伤阴证:是指病入中焦,邪从燥化,出现阳明燥热的证候。【临床表现】身热面赤,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燥,脉象沉涩。【证候分析】阳热上炎,则身热面赤。燥热内盛,热迫津伤,胃失所润,则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苔黄或焦燥。气机不畅,津液难于输布,故脉沉涩。本证病机与临床表现和六经中的阳明病证基本相同。但本证为感受温邪,传变快,人体阴液消耗较多。2 脾经湿热证:是指湿温之邪,郁阻太阴脾经而致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淡黄,头身重病,汗出热不解,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或见胸腹等处出现白菩。【证候分析】太阴湿热,热在湿中,郁蒸于上,则面色淡黄,头重身痛。湿热缠绵不易分解,故汗出热不解,湿热困郁,阻滞中焦,脾运不健,气失通畅,故小便不利, 大便不爽或溏泄。湿性粘滞,湿热之邪留恋气分不解,郁蒸肌表,则见身热不扬,白菩透露,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均为湿热郁蒸之象。(三)下焦病证下焦病证,是指温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阴精,肝肾受损,而出现的肝肾阴虚征候。【临床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心中詹詹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甚或时时欲脱。【证候分析】湿病后期,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损,虚热内扰,则见身热面赤,手中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等阴虚内热之象。阴精亏损,神失所养则神倦。阴精不 得上荣清窍则耳聋,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真阴被灼,水亏木旺。筋失所养而拘挛则出现手脚蠕动甚或痉挛。阴虚水亏,虚风内扰则心中詹詹大 动。至于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虚象。二、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三焦病的各种证候,标志着温病病变发展过程 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上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初期阶段;中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极期阶段;下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末期阶段。其传变一般多由上 焦手太阴肺经开始,由此而传人中焦,进而传入下焦为顺传;如感受病邪偏重,低抗力较差的病人,病邪由肺卫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者为逆传。三焦病 的传变,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受病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等因素,如病人体质偏于阴虚而抵抗力较强的,感受病邪又为温热、温毒、风温、温疫、冬瘟,若顺传中焦,则 多从燥化而为阳明燥化证;传入下焦,则为肝肾阴虚之证。如病人体质偏于阳虚而抵抗力较弱者,感受病邪又为寒湿,若顺传中焦,则多从湿化,而为太阴湿化证;传入下焦,则为湿久伤阳之证。唯暑兼湿热,传入中焦可从燥化,也可以湿化;传人下焦,既可伤阴,也可伤阳,随其所兼而异。三焦病的传变过程,虽然有自上而下,但这仅指一般而言,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病犯上焦,经治而愈,并无传变;有的又可自上焦径传下焦,或由中焦再传肝肾的,这又与六 经病的循经传、越经传相似。也有初起即见中焦太阴病症症状的,也有发病即见厥阴症状的。这又与六经病证中的直中相类似。此外,还有两焦症状互见和病邪弥漫 三焦的,这又与六经的合病、并病相似。 赞 (0) 相关推荐 《温病条辨》疾病诊断之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探讨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结合<温病条辨>中的相关内容,从诊法合参.动态诊察.辨脉主病三方面来阐述疾病诊 ... 三焦不通按摩哪些穴位? [回答] 三焦可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自上而下,一开始就出现肺卫受邪的证候,表现为口干舌燥.头疼.咽喉肿痛.面色萎黄等症状:中焦病证,是指温病自上焦开始,顺 ... 湿热证治在男科临床上的思考 在男科临床中,无论是功能障碍,还是急慢最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证型应该就是湿热了! 一提到治疗湿热证,大部分人马上会想到的方是什么?不是龙胆泻肝丸恐怕就是八正散!这两首方确实是好方,在解决肝胆湿热和小便 ... 三焦(通行三气) 三焦是中医学中特有的脏象学中的名称:是清朝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方法,用以来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的过程中的病机和证候特点,区分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阶段,说明证候之 ... 三焦的病证 三焦,是外感温热病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 ... 《通俗伤寒论》病证传变中的“三化”学说研究 俞肇源认为"伤寒一证,传变颇多,不越火化.水化.水火合化三端. 火化证即热证,是脏腑功能亢进的结果,而热邪又多灼津为痰.炼血为瘀,而导致气血津液气化失常,产生内生之邪,此内生之邪又进一步导致 ... 刘英锋 | 三焦腑病——热实结胸的证治概要与运用举例 六腑之一的三焦,作为脏象学说的特殊内容,在现行的脏腑辨证体系中,一直未得到充分展示而存在着疑惑.笔者曾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理.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剖析了该病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本文则根 ... 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疟疾病证病的症状 ... 周仲瑛名中医谈肺系病证辨治总结 (转载学习)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 ... 奇经八脉 病证及治则 六经治疗奇经八脉 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看来督脉的问题从太阳上下手:任脉为病,其内结痛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虚而数,治属太阴 ... 通过六邪五脏辩主要病证,一看就懂(表格版) 医者学习交流 公众号简介 中医培训 正骨 针灸 推拿 按摩 艾灸 董氏奇穴 龙氏正骨 贺氏三通 膏药制作 刺络放血 面部微雕 祛皱祛斑 拔罐 脉诊 脐针盘龙针 减肥 丰胸 一指私密 徒手整形 落藏腹针 ... 本草求真:脏腑病证主药 绣按人生疾苦.非属外感有余.即属内伤不足.然究其要.总不越乎脏气偏胜以为致害.盖人脏气不明.药性不知.无论病症当前.宜凉宜热.根蒂全然不晓.即其药之或功或过.亦不知其奚自而起矣!考之濒湖纲目.所论脏腑 ... 少阳—三焦腑病 如火纯青 少阳讲到胆大家都会联系到,可是讲到三焦就会很模糊.对三焦.少阳病内涵,认为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证,就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就是小柴胡汤证,那少阳病就是个方证.你一看到少阳病你就用小柴胡汤,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