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东栅--能不忆江南(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从前慢》。打动我的不仅是旋律,更重要更深刻的,恐怕是歌词。《从前慢》其实是一首诗歌,作者叫木心,收录在其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木心这个名字,其实我以前也并不曾听说,浮躁的我,已经很多年都没能静下心来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了。从前慢,从前的日子生活也许窘迫,但从前的人心没这么现实浮躁,也没有这么多的光怪陆离...木心,就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去乌镇,或许也可以体会一下从前的慢,找回我们曾经失落的心灵中最本质的东西...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先人已经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刻《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惇”,念“敦”,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
乌镇被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现在开发的有东栅和西栅景区,其中主要古迹在东栅,也是古镇精华所在;而西栅则是较近开发的,定位为商务度假休闲旅游。2014年11月19日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会址就在西栅。
先介绍东栅景区。上景区旅游图。
环境给人的感觉相当整洁舒适。由于面积较小,东栅还实行了人流管控。必须说,在所有江南古镇之中,乌镇的规划和管理都是第一流的。虽然相对于对古建人文更感兴趣的我而言,乌镇肯定不会是我心中的首选。
进了门首先看到的是财神湾。东栅景区就是沿着东市河两岸的长约五百米左右的街市。
可爱的小萝莉悠闲地沐浴着乌镇午后的阳光。身后有人路过,有人留影,而这一切又刚好让我给定格下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常常都是这么惊鸿一瞥,而后便转瞬即逝。
上桥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出现一条与东市河交叉的南北向水道。
水道交叉处有一座佛堂。
南边的这座石拱桥是太平桥。
向南方向已被截断,做成一个内凹的避风塘。
对面北边的这座单孔石拱桥叫挹秀桥。
桥上人头涌动...江南的桥,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通建筑物了;由于造型优美、构造精巧,并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江南的桥早就成为我们对江南水乡印象中的思维定式之一了。
莺啼没有听到,但水乡乌镇酒旗风无处不在...就算大醉一回又何妨?
游船码头。前面不远是兴华桥。
岸边这座飞檐翘角的楼阁下面的楼门上书“立志书院”四字,这就是乌镇著名的文昌阁了,书院其实在文昌阁后街对面。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观前街。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也正是得益于乌镇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由宋至清的科考,乌镇共出了64位进士,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
在乌镇这样清净的机会不多吧,可以一个人对着河水傻傻发呆...
应家桥,下设有水闸,水道通往南北市河。桥边的绛紫色木楼梯通往访卢阁茶楼。
沿着老街先往南走
很快看到一座石库门楼
原来这是老字号“阮恒德药材”铺。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由宁波籍人士阮如懿创办,清咸丰年间该店被毁,,现存是重建的。
墙界石。隔壁就是“徐麟瑞堂”,估计以前也是药铺。
再往下就是著名的的“汇源当铺”。
汇源当是徐东号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于道光年间创办的。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一·家还苦苦支撑着,但不多久也告停业。徐东号资金雄厚,又好做善事,据说其开典当铺也不单是为了赚钱。一是交易时双方可以平等论价;二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户不计息;三是典值放得比较宽,没钱的甚至连石臼也可以入典,此举完全是为了照顾贫民。所以在乌镇徐东号无人不知,口碑甚佳。
入门就是一个大大的“当”字。
当铺为五开间二层楼房。
与普通铺面相比,当铺柜台大抵都是异常高大些,通常高1.5至1.6米,有些甚至达到2米,柜台上设有木栅栏,里面铺有一至二层踏板。这个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柜内朝奉居高临下,可以形成一种高人一种的气势,从心理上更容易掌握议价主动权。
柜台内部结构。
这个是当铺的“望牌”。一般当铺都会按照千字文字序,每月取一个字作当票编写的字头,收当十八期满,上行的字可推移,每月移前一格。赎票时,朝奉根据当票字头,一望便知收当月数是否过期,故称“望牌”。以图中为例,牌上所示“来”字号为当月收当,“天”字号即将满期;到了下月,则“来”字号收当两个月,而“天”字号已经过期。
当铺一般不单独设置账房,而选择在柜房一侧近墙角处,摆放一个帐桌和一个柜橱式管钱桌,是为账房了,主要负责出票记账清账。
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道士张洞明来到乌镇,在此结庐并修真得道,乃创建“修真观”。旧时,乌镇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为“江南三大道观”,地位甚高。现存修真观经过一次重修,但仍能沿循旧时格局与风貌。
大门上高悬的大算盘,跟城隍庙的标配差不多,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毕竟“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说,古代道家讲究善恶有报,使百姓对神灵上天存敬畏之心,至少还算是有信仰的。
进门看见两边的雕塑,后面一边龙一边虎,不会就是青龙白虎保护神吧
二进是修真观东岳大殿。
供奉的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娘娘。
随便四处溜达
还有这些灭火用的铁缸。
修真观前的广场南侧有一戏台。
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现存建筑为1919年修缮至今。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有边门和前门供进出。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这也是为方便戏班进出所设。上为歇山顶建筑,屋顶上有戏曲人物泥塑,十分精美。
戏台上正在表演的是桐乡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就听说过,浙江也有?经询问度娘,原来桐乡花鼓戏是由外地传人,用桐乡乡音同调歌之的汉族民间小戏剧种,又名挑香担。使用的乐器有二胡、板胡、月琴、三弦、鼓板等,主奏乐器是圆筒子的蟒蛇皮二胡。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使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桐乡花鼓戏现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跟许多非遗一样,桐乡花鼓戏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据说现在只剩六位老人能够演唱,而且年纪最轻的也是67岁的阿姨了,估计就是台上这位,令人唏嘘。很多东西,只有当你失去了,你才意识到它原来如此珍贵。可惜的是,你可能就此永远失去了...
紧接着的,就是茅盾纪念馆了。
茅盾纪念馆,其实包括了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两部分。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是茅盾的曾祖父所购买。1896年7月4日,茅盾就出生在这里。这也是嘉兴市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志书院就在茅盾故居隔壁,曾是茅盾先生幼年读书的家塾。立志书院,由邑绅严辰等于同治四年(1865年)创建。后改建,严辰拈出乌镇乡贤、程朱理学家张扬园先生的治学格言“大凡为学尤须立志”中的“立志”二字作为新书院的名字并担任院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名立志小学,是乌镇第一所初级小学,茅盾为第一批学生之一。1927年淑德女学并入,改名立志完全女学。1937年因抗战停办。
门罩上书“学致远周”。
这边书“毓秀钟灵”。确实名副其实。
这棵南天竺据说是茅盾先生翻盖新房时亲手栽种的。
余榴梁,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钢要》、《世界流通铸币》等十多部学术专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锡、铝、铅、锑、陶、镍、纸、竹、骨、琉璃、塑料等15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绵延整整三十个世纪,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在全国首屈一指。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
溜了一圈就出来。整齐的街道,干净的石板路,你只需要用心便可以感受古镇那悠悠的历史...
偷瞥了一眼古镇寻常人家的日常,煦暖的阳光透过窗棂,吊篮、藤椅,整间木屋都呈现幸福美满的色彩
江南木雕陈列馆。
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
花窗
轩廊下的梁与垂柱头
堂前的这根骑门雕花大梁可谓是镇馆之宝了。此梁原是一座祠堂中的旧物,长四米,宽约40厘米,用整块香樟木精雕而成,整副雕刻的图案是郭子仪祝寿全图,共有大小人物151个。额的神啊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郭子仪子孙多且多福,正是老百姓心中最为向往之事,所以,“八子拜寿”图案也成了木雕图案中最受欢迎的之一。
至于雕工,大家自行体会
坨墩
牛腿
这个门罩雕砖雕精美,最下为“松鼠吃葡萄”图案,倒是第一次见。鼠生育能力强,葡萄多籽,寓意自然是多子多福了。
这条如意行状的撑拱简单别致。
不知不觉来到了挹秀桥。
对面的观音兜山墙
现在反过来,从挹秀桥遥望太平桥。
狮子兄,守桥辛苦了...
来到东大街中段一座老宅挂着“晴耕雨读”,楹联为“云气春霖月华炼水,清光淑景芳草远山”,感觉文艺范十足。原来这座房子曾经是黄磊和刘若英拍摄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地方,在剧中是黄磊饰演的男主工作的古籍修补工作室。
晴耕雨读,字意上就是晴天种田,雨天读书,可以说是耕读文化的一个缩影。来源于诸葛亮的《凤翔轩》一诗:“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诸葛亮一生心怀大志,他在南阳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是为了等待明主的到来。至于后来的陶渊明,他从耕读中收获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平静,境界已经升华了。
出来继续,“乌青水龙会”,里面主要展示一些旧时的消防工具。
乌青水龙会,也称集贤坊救火会,说到底,就是乌镇以前的民间消防组织。水龙等设备是由各坊自集,人员也是自愿参与,平时还有定期举行消防演练。这消防意识,搁现在也是杠杠的啊。
又一家老字号--宏源泰染坊,是一家蓝印花布作坊。
门坊雕刻精美,二楼是冰裂纹窗格。
爬狮撑拱
染缸。原材料是蓝草,取其叶可制作蓝色植物染料。蓝草的根大家就熟了,板蓝根,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俗话所说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此处的蓝就是指蓝草了。
布匹放入染缸需十五分钟,再捞出来晾于空气中氧化十五分钟,如此反复七八次,直到得到满意的颜色。
这道工序是上浆烤花,是为了印制花布而设。将刻好的花版平放于白色棉布上,均匀刷上调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石灰粉防染,故抹石灰粉的地方染不上色;黄豆粉则利用其粘性强的特点,使石灰粉紧紧附着。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看来是赵姓富人的大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和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这个门罩刻的是“螽斯衍庆”。语出《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螽斯,一种昆虫,繁殖能力强,又是祈求多子的,晕
镇馆之宝是这张清代“千工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做工讲究、程序繁复,用工千余,故有其名。当然这也是泛指了。顺带说一句,千工床主要流行于宁波地区。
不知道这床睡起来是什么感觉...
不知不觉已经踏入江南民俗馆范围,这里原是乌镇富户金家的豪宅,现在主要作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展示。
门罩上的“惟德是馨”,语出《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大致意思是只有美德能散发香气,劝人要修身养德。
很快就到了东大街尽头,远远已经看到财神湾码头。
瞧你这小样,住在乌镇还不够爽啊...
图中路左边有“木心故居纪念馆”,就是前面所提过的木心先生的故居。在西栅篇会有详细介绍。
财神湾游船码头
“香山堂”药店。这是一家老字号的百年老店,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湖州一带却颇有名气。掌柜的是宁波著名的药商陆庆余。
历经百年这里依然保持了当年的风貌。
古镇最东边的一座桥--逢源双桥。此桥非常别致,为石梁廊桥,中间又有木制花窗和砖墙相隔,下部是两座石梁桥,上面却共用一个廊屋。桥下有水栅栏,系古时水路进出关卡。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走一遍桥 ,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又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
俺只走了一边
刚好走完一圈。最后再次欣赏财神湾暮色...
来过,就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