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的唐市老街
小时候,就知道常熟有33个公社,也就是有33个小镇。
唐市是常熟的一个小镇,早先是称作唐墅的,后来喊成唐市了。
唐市在常熟城的东南,现在隶属沙家浜镇。
从常熟去昆山,途经唐市。可见唐市离昆山也近。
唐市一条老街,叫繁荣街。
老街起头是这样的:
穿过左边的房屋,看到下图的景象。
房屋里都住着人,很有生活气息。
两岸都有丝瓜花朵。
丝瓜真是好东西。
丝瓜藤竟然可以爬那么高,从一楼爬到二楼。
拉近点看:
继续来走这条巷子。
遇见植物:
小巷子很安静。
好像从前的时光停留在了这里。
忽然看到一条叉路,有几处新房。
新老墙壁对比鲜明。
墙上伸出一株小树,煞是可爱。
有画意:
我希望住到新的这一边去。
房子里原住民少了,有不少房子租给了外来打工者。
房子侧面有些植物。石榴和天竺:
晒的红枣。那枣其实已霉变,确乎不能吃了。
租这个房子,每月350元。
也不知里面有几个房间。但确实是没有卫生间的:
上图的房子,就是下图这个坐在街沿石上缝衣的妇女租的。
她来自安徽。
这两个妇女,正在缝衣服。
是崭新的双面呢冬衣。
去年双面呢大衣很流行呢。
镇上有制衣厂,把衣服(手工缝制部分)发给妇女缝制。
秋冬时节了,要赶工。
双面呢的边都是手缝的。缝一件加急的,是30元。晚上要交货的。
如果不是急件,是27元。
一天时间,一个人巴结一些缝,可以缝两件衣服。
为什么要在街上缝衣?
答:亮堂,也是凉快。
反正这儿走过的人少,没关系的。
看到旁边的茶杯和手机了吧,生活挺好的。
儿女在厂里打工,三四千元一月。
这些老年妇女在家烧烧饭,做做手工,补贴些家用。
剃头店:
桶店。
箍桶人说:这儿经常有人来给他拍照的。
他和熟人闲谈,谈得不亦乐乎。
手艺人精干。
桶真美啊。
是用来放东西用的。
好像说是放在庙里,让人放香钱的。
下面走上了一座桥,叫万安桥:
古代这里有一座万安桥,很有名。
现在是新造的水泥桥了,1993年造的。
1993年造的,有点丑。
桥上所见:
上图那边一座水泥桥是大桥,
那桥上是公路,通向昆山的路。
在桥上往另一边看,
看到另一座叫北新桥的。
是非常漂亮的石桥。
万安桥边有一棵老银杏树。
银杏树不远处有一个寺庙。门票五元。
小镇真的像周庄一样,到处是桥。
上图:
鸡冠花我已经好多年没见了,真的。
亲切、家常的鸡冠花,
看到它,闻到了童年的气息。。。
后来,就走到了小镇的一个园林: 飘香园:
古色古香的门洞。
一幢饰有彩色玻璃的房子:
有这样的典故:
原来”飘香园“是明朝一个读书人家的花园。
民国初年重建。
解放后是乡政府所在地。
现在这幢楼是“沙家浜历史文化馆”。
大门紧闭,不知里面陈列些什么。
园林挺美呀!
老黄杨,年龄大了。
一排丹桂,树龄85了:
下面水边的敞屋叫榭。
与亭子的区别是,亭子四面都是空的。榭三面空,是敞屋。
这个榭叫 ”万安榭“。
绿色的是浮萍嘛?
好像不是。
这个题字的人叫张锡庚。
百度了一下,是江阴人,苏州师专(此学校在常熟)毕业并留校。
书法艺术精进。
2009年高位截瘫,依然坚持写字。
这个榭里有一个珍贵的碑,上书《改建万安桥铭并序》。
说镇上的万安桥是明朝成化年间开始造的。
后来重建。这碑是重建时立的,
是“大清乾隆44年岁在己亥孟春之吉”时立的。
这碑,真是小镇之宝!
飘香园里还有萌萌的石像。
一看就是前朝或前前朝留下的,珍贵。
出了飘香园,继续沿着河走。
人家的孩子在捉迷藏:
又有一座红色的砖桥:
走到北新街尽头,就看到北新桥:
这桥是新建的。
是政府化力气造的吧,很结实,很有古朴风格。
走到这座桥这里,小镇游也差不多就结束了。
又沿着青石板路往回走。
小镇给我的感受挺好的。
这儿没有什么游人,很安静。
人们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小镇有些古老的有价值的东西。
小镇政府也有意识要保护古迹了。
那条古老的繁荣街已是文物保护单位。
小镇是供生活的,
它就这样安静着,自由自在地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