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举行“仍存曹家——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特展”。这次特展展出了从曹其镛夫妇珍藏的数百件漆器中,甄选出来的148件漆器精品。此次展览名为“仍存曹家”,由曹其镛先生亲自拟定,寓意他只是这些珍贵艺术品的暂时保管者。
这次“仍存曹家”漆器特展,涉及雕漆、黑漆描金、黑漆嵌螺钿、漆器百宝嵌等多种漆器工艺形式,博文将分“雕漆——剔红”、“其它雕漆”、“嵌螺钿”、“其它漆器”四部分叙述。
雕漆,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天然漆料,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这次展览中有几件珍贵的元代漆器展出,非常难得。
雕漆——剔红
元代
下图漆器有款“张成造”,张成为元代雕漆名匠。
明代
下图这件明中期的剔红——“芦雁纹方盘”,工艺精细考究,纹饰生动形象。
清代
下图这件清代剔红“策杖老人如意云形盒”吸引眼球,十分讨巧。形体上虽然小巧,但是工艺极为细腻。
其它雕漆
雕漆除了剔红外,还有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等等。按其地子的不同颜色,有朱地、黄地、绿地等,还有是否为锦底,又可细分多种。原来各有各的叫法,到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剔黑、剔彩等
下图为朱地剔黑
下图为剔彩
下图也为剔彩
堆漆
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的装饰技法。在漆器表面上朱漆,称为堆红,常做假剔红。明曹昭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朱漆漆之,故曰堆红。但作剑环及香草者多,不甚值钱。又曰罩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罩各种色漆,摹仿剔彩的一种做法,称堆彩,亦称“假雕彩”。
下图为堆红,仔细观察,与剔红区别还是挺大的。
下图为堆黑,与剔黑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由于雕漆的复杂性,有些复杂的造型,则采取剔红、剔黑、剔彩等与堆红、堆黑、堆彩工艺结合来实现。
下图包袱造型提匣,为剔红、堆彩工艺结合。
下图草虫纹造型盒子,也为剔红、堆彩工艺结合。
下图石榴造型盒子,也为剔红、堆彩工艺结合。
下图寿桃纹盒子,为剔彩、堆彩工艺结合。
嵌螺钿
是精选河蚌、夜光螺等贝壳色泽光华最佳的部位,作为原料,经过磨制后,做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拼贴、镶嵌于木器或漆坯上,再经过髹漆、抛光,达到近似设色效果的一种工艺。《髹饰录》中描述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嵌螺钿工艺的装饰性很强,给人以五光十色的视觉效果,是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漆器装饰艺术。螺钿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软钿即点螺。镌钿为镶嵌物高于地子。“硬螺钿”是选用厚的贝壳片,“软螺钿”是将螺贝制成薄如纸。若将软螺钿的底面衬上各种色彩能产生一种透色效果,就是“衬色甸嵌”。
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螺钿镶嵌成为一种美学追求,今天所能见到最漂亮的嵌螺钿实物就是唐代的。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紫檀”螺钿五弦琵琶正反图
香港苏富比曾上拍过唐玳瑁嵌螺钿“荷花鸳鸯”图八方盖盒
至明代,螺钿工艺上分出了“厚螺钿”、“薄螺钿”。厚螺钿又称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取材于色彩不太浓艳的老蚌、王珧、砗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厚螺钿制作时都是嵌入的,不管是嵌在木头上还是嵌在漆器上。薄螺钿又称为软螺钿,是采用色彩比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工制成柔软有弹力的薄片,具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薄螺钿绝大多数不是用嵌,而是用粘的方法,称为"点螺"。螺壳经过特殊溶液浸泡以后会变得非常软,非常薄,甚至比纸还薄。漆器在没干的时候非常黏,这时候拿镊子夹住螺壳,往漆器上一点一点地粘,所以叫点螺。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工匠有较高的技艺。
苏州博物馆藏晚明江千里黑漆嵌螺钿(点螺)仕女盘
至清代,审美观开始发生变化,尤其到了乾隆盛世时,审美变得非常琐碎,所以薄螺钿点螺工艺器物大量出现,同时还镶有金银片装饰,显得非常奢华(见后文“清代嵌螺钿”藏品)。
再回到浙江省博物馆 “仍存曹家”漆器特展,展出了不少嵌螺钿藏品。最早的一件年代为元代,还有数件明代的,以及一些清代的。这些嵌螺钿漆器工艺精美细致,许多器物构图十分雅致。
元代嵌螺钿
明代嵌螺钿
下图这件黑漆嵌螺钿“梅梢月纹委角方盘”,是笔者认为展厅内最为典雅的一件。螺钿的选择、打磨都非常考究,因此从各角度观赏都能呈现出五彩螺钿辉煌之感。笔者拍摄水平有限,无法拍出其真容。
下图这支嵌螺钿毛笔,显然也是使用的薄螺钿点螺工艺。
下图这两件,有点唐代嵌螺钿的遗风。
其它漆器
“仍存曹家”漆器特展,除了有大量雕漆、黑漆嵌螺钿展品外,也有不少其它类漆器。如填漆戗金、黑漆描金、朱漆描金、黑漆彩绘、洋漆百宝嵌等。
填漆戗金
填漆戗金工艺的制作前期与剔红略似,都要髹漆多层,使漆地达到一定的厚度以利剔刻。填漆即填彩漆,是先在做好的素漆器物上用刀尖或针刻出低陷的花纹,然后把所需的彩漆填进花纹。待干固后,再打磨一遍,使纹地分明。这种做法使花纹与漆地齐平。戗金、戗银的做法大体与填漆相似,也是先在素漆地上用刀尖或针划出纤细的花纹,然后在低陷的花纹内打金胶,再把金箔或银箔粘进去,形成金色或银色的花纹。它与填漆的不同之处在于花纹不是与漆地齐平,而是仍保持阴纹划痕。填漆和戗金虽属两种不同的工艺手法,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混合使用。填漆戗金制作极为繁难,但其耐朽性和耐用性则是漆饰器物中最好的。填漆戗金两种手法结合制作的器物在明代备受欢迎。
黑漆描金
在漆器的表面,先用一种半透明漆调彩漆描绘花纹,然后将其放入温湿室,等到漆面晾干后,再在花纹上打上“金胶漆”,趁漆未干,用丝棉球拂着最细的金粉贴在花纹上,会形成一种绚丽华贵的气派。如果是黑漆地,称之为黑漆理描金,也叫“黑漆描金”。
朱漆描金
同黑漆描金工艺,如果是红漆地,称之为红漆理描金,也称“朱漆描金”。
黑漆彩绘
器物表面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褐等彩漆绘各类纹饰图案的工艺。这类工艺出现得非常早,是常见的漆器器物。
洋漆百宝嵌
洋漆又名“泥金”,据载明代从日本传入。是用金粉和漆合后涂绘于漆器上的一种特殊装饰技艺,也就是“黑漆描金”技术。百宝嵌,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地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从而达到突出构图主题和强化装饰效果的目的。“仍存曹家”漆器特展中的“百宝嵌”器物不算精彩,与观复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馆藏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没有过多收入博文中。
曹其镛 祖籍浙江省宁波市,曾留学日本并获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现任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校董、复旦大学校董。是著名漆器收藏家。2012年10月,曹先生夫妇将他们珍藏的161件(组)中国古代珍贵漆器慷慨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构成了浙江省博物馆漆器藏品的中坚力量。
参考阅读:
苏作家具博物馆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二)—— 文人参与手工业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四)—— 文人家具(上)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五)—— 文人家具(下)
久远的木质家具(一) --- 从湖北省博物馆看春秋战国时期木质家具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