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年前的金州故事,一个叫张青的山东人攻占金州~金州故事拾遗(17)
一个人失眠,全世界失眠
金国初年,金州还被叫蘇州(苏州),直到公元1216年才正式改名为金州。
八百八十年前的一天,在北方的苏州城发生了一件震动金国的大事,后来,它不但被写入南宋的史书,还被记录在《大金国志》里。
公元1139年(南宋绍兴九年,金国天眷二年),张清领导一支山东抗金义军,驾船从海上进攻辽东。
这支义军打着宋军的旗号,迅速攻占了北方的苏州。
最早记录此事的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3卷中这样记载:“海寇张青乘海至辽东,伪称王师,遂破蘇州,辽土大扰,中原之被掠在辽者多起兵应之。青初无进取之意,既而复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作者是李心传(1167~1240)。
李心传三十岁时因为考进士不第,便断绝了科举的念头,开始专心著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大金国志》成书晚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该书是由元人伪托宇文懋昭之名撰写。
其中,关于张青攻占金州的叙述,记录在《大金国志》卷十,这段内容也是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改写。
原文如下:“山东海寇张(清,笔误)青乘海至辽东,诈称宋师,破蘇州,辽东士民及南宋被虏之人,多有相率起兵应青者,辽土大扰。青无大志,既而乘海复归。”
从两部史书的记载看,都带有偏执的文人精神,即贬低义军,称之海寇。
故事的细节就这么多,虽然不能演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略作分析、探讨和研究。
这支义军的人数不会少于几百人,至少有十几艘或几十艘大船,而且有懂得水文,熟悉海洋的水手。
这支义军能够攻占金州,说明它不是乌合之众,具备良好的战斗素养。
而且张青绝不是所谓海寇,他有着清晰的斗争策略,打着宋朝军队的旗号,因而名正言顺,得到了辽东汉人的支持和响应。
人们知道了故事的细节,自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这件事为什么会成功?
据宋王室赵子砥所撰《燕云录》记载,金国初年虽然没有在法律上划分民族等级,事实上却是存在的。
女真人是金国的统治民族,金国统治者强调女真本位意识,尤其强调金的正统地位。
女真贵族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民族偏见,把自己视为最高等的人。
渤海人与女真人同为靺鞨人的后裔,渤海源于粟末靺鞨,女真出自黑水靺鞨,金国统治者宣称“女真、渤海本同一家”,所以渤海人的地位仅次于女真人。
契丹人
契丹人与奚人同出于东胡,金灭辽后,契丹人和奚人的地位低于女真人、渤海人。
第四等是汉人,是指原来辽朝统治下的汉人。
地位最低的是南人,是金灭北宋后,在长江以北生活的汉人。
地位低下的种族自然遭受惨酷的压榨和剥削。
当时,金国仍然没有进入封建社会,刚刚从原始部族进入奴隶社会,在其所占区域强制推广奴隶制。
张青攻占金州的前一年,即1138年夏,金国还出台了压榨新政,下令:“欠债者以人口折还,及藏亡命而被告者皆死”。
凡是积欠公私债务而无力偿还者,即以本人和妻子儿女的人身抵偿,凡是藏匿逃亡者之家,家长处死,产业由官府和告发者均分,人口一半充当官府奴婢,一半充当告发者的私人奴婢,就连违令者的四邻也须缴纳“赏钱”三百贯。
生活在最底层的汉人被逼无奈,只能造反。所以说,张青得到“辽东士民及南宋被虏之人响应”绝非偶然。
张青也不是胸无大志,“既而乘海复归”。
那时,山东仍是金国管控区域,如果不及时退走,一旦被敌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必然会全军覆灭。
在远离宋朝正规军支援的情况下,即便是分兵驻守,也守不住。
金州是弹丸之地,自古以来就没有守住过,“既而乘海复归”以今人的视角看,显然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