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仁厚

这一讲,我们来说说“仁厚”。从主动方面讲,“仁厚”就是仁爱、博爱,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被动方面讲,“仁厚”就是同情、厚道、不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看赵之琛(1781-1852)先生的一副:万事最难称意,一生怎奈多情。

不管人生有多么的不如意,那一颗对社会、对人类的爱心总是顽强地保持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一点“爱心”,就是“性本善”,就是儒家学说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性本善”是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总结提出的,且看孟子是怎样说的:“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 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了,必然会先是惊愕、继而同情。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和孩子的父母有交情,也不是为了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得一个好名声,更不是因为厌恶(不想听)这孩子的哭叫声。通过这一段话,孟子想表明人的恻隐之心是发自内心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个恻隐之心就是“性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接着看陈其美(1878—1916)先生一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这两句将儒、释、道全都打通了。佛心嘛,也就是一颗爱心。以前看电影,庙里老和尚一出镜,往往第一句话便是:阿弥托佛,出家人慈悲为怀~~下面看状元公梁耀枢(1832-1888)先生的一副:业广大心吐渊微理,以平等惠行如意慈。

这一副全是佛家意味,落脚点仍是慈悲为怀。下面是唐驼(1871~1938)先生的一副: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如何“栽培心上地”呢?那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呗。接着看一副西泠名士陈鸿寿(1768~1822年)先生的:真近人情真道学,不修天爵不神仙。

“天爵”是和“人爵”相对应的。公、侯、伯、子、男是人爵,其他有名称的、有说法的荣誉,比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等,都可以看作广义的人爵。那天爵呢?天爵就是“存天理”,就是“克己复礼”,就是“修齐治平”,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你按照这个行事就叫“修天爵”。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先生的名言再重复一下: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一是人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古人常常喜欢拿春天来比喻“仁心”。且看下面几副:先看状元公刘春霖(1772-1944)的:学道爱人春来有脚,虚怀应物云出无心。

什么叫“春来有脚”呢?五代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一则“有脚阳春”,讲的是唐玄宗时期名相宋璟(663-737)仁民爱物的故事:“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接下来是曾国藩(1811-1872)曾夫子的: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恺悌与物皆春。

上图中的“岂弟”即“恺悌”,意为“和乐平易”,“与物皆春”就是对社会、对世界有一颗爱心,希望大家都好,并且尽自己所能去扶持、帮助。下面再看山西名人祁寯藻(1793-1866)相国的一副:仁意春生道心日丽,高情天逸远性霞骞。

大家看此联的上联,“仁意春生”和“道心日丽”是相对的,“仁”的“意”是如春天般温暖的,可使万物生发;“道”的“心”是如太阳般明亮的,自有满腔澄明。最后看看状元公孙家鼐(1827-1909)的: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

这个说得很明白,无需再赘言了。说完和“春”有关的,我们再看几个讲仁厚的小例子:先看伊秉绶(1754-1815)先生的一副: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帘人。

说到“草”,大家可以看看公共场合一些爱护小草的标语: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绿草青青,踏之何忍;足下留情,春意更浓;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上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好像要求还更高——“当户草”就是自家门前长的草,进进出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即使如此碍事,即使被别人嘲笑“懒得要死”,也还是不忍心铲掉。下联说的好像是——外面起风雨了,要等燕子飞回屋里再把帘子放下。欧阳修曾有一首《采桑子》这样写到: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的一副:绕墙细数迟生笋,缚架亲扶已卧花。

下联很明白——把倒下的花枝扶起来,重新和支架一块绑好。那上联呢?为啥要绕着墙根细数迟迟才生出的笋尖呢?那就且看下一副吧: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

这一副是张大千的老师曾熙(1861-1930)曾农髯先生的手笔。之所以要绕墙细数,就是要像婴儿一样呵护好这些刚出土的笋尖——不光自己不能不小心踩了,也不能让别人踩了呀!古人俗语中还有更突出“仁心”的例子,如:爱鼠常留饭,怜蛾灯罩纱。这个是不是有点矫情了?接下来看几副讲宽厚的,即要有同情心。先看清初大儒汤斌(1627-1687)先生的一副: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

说到“厚”,就不能不讲“厚德载物”了。这个词当算是书法作品的高频词。《易经》原句是这样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家看,“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不避轻重、不辨美丑、不分善恶——统统都要承载。与大家分享一个实例: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四个失业青年,潜入玄武湖畔的一栋别墅行窃,被女主人佩特拉(德国人)发现后,双方情绪非常激动,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一家四口。案发后,4名18岁到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庭审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当庭宣读了署名为佩特拉父母的信。信件的大致内容是:德国没有死刑。我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四个亲人已经死了,我永远失去了他们。四个凶手即使被判死刑,也改变不了现实。希望能够免除他们的死刑。——资料来源:110法律咨询网接着再看祁寯藻(1793-1866)一副: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这个说得很明白了,毋庸赘言。有句老话讲:做人要厚道。这里看《李宗仁回忆录》里的一个小故事: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1882-1948)和张作霖(1875-1928)联合,赶走直系首脑曹锟和吴佩孚后,张作霖应冯玉祥约请,只身入北京相晤,磋商善后问题。但直系倒台后,张、冯二人的政治利害又直接冲突,无法协调,善后商谈,自然没有结果。因而在欢宴张作霖之夜,玉祥曾约其股肱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和孙岳(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密议,终无善策可循。胡、孙二人一致认为张作霖将来必是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的大患,不及早除去,将噬脐莫及,故力主将张作霖即刻逮捕为质,然后出师驱逐奉军出关。冯氏以合作未逾匝月便下此毒手,将召物议。无奈胡、孙坚持,以为时机稍纵即逝,不可畏首畏尾。辩论到最后,胡景翼竟代书手令,逼玉祥签字。冯氏拒不握笔。胡、孙二人,一执手令,一执毛笔,和冯玉祥在中南海居仁堂中往返追逐,作团团转,直如演戏一般。三人争辩彻夜,玉祥卒未下令,张作霖才能于翌日平安离京。此事系李宗仁(1891-1969)于抗战期间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1938)时听闻其副手孙连仲所讲,孙连仲当时正担任冯玉祥的卫队长,亲眼目睹此事。大家看,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曾被称为“倒戈将军”的冯玉祥,做人也还是有底线的。虽然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不忍之心总归不灭,厚道之心必当永恒。行文至此,心中似乎又响起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宽厚的最后一副是状元公徐郙(音府)(1836-1907)的,文辞很典雅: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坤厚载物咸虚受人。

“坤厚载物咸虚受人”好理解,就是上面刚讲的“厚德载物”嘛。那“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呢?看看宋代学者王应麟《困学纪闻》中一段话:“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处忧患而求安平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乾”、“震”各是八卦中的一卦,“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即这两卦爻辞中含有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凡事警惕可以避免凶祸,遇事害怕也能带来福气。传统俗语中有好多与宽厚有关的,兹举几例: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当面留一线,过后好相见。将相头顶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说完宽厚,再看看要发扬“仁心”,平日里需要警惕些什么。先看一副邓传密(1795-1870)先生的: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

什么是“持身每戒珠弹雀”呢?看看汉朝大学问家刘向所著《说苑》中这个故事: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长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大家看,螳螂要捕蝉,黄雀要吃螳螂,少年要拿弹弓击打黄雀——大家都是只图眼前之利,而顾不得身后之害了。要发扬“仁心”,当然就要警惕这个。传统俗语中也多有讲到这一点的: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不忍心不欺心何等放心。再看陈鸿寿先生的一副:落笔当思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这一副上联前面“治学”中讲过了,这里主要说下联。什么是“居心不可有然而”呢?那就是做事要公平公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里的“然而”大约是“算计”的意思。接着看一副杨沂孙(1812-1881)的: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

这一副的下联讲要“疏”于“巧”,也就是不要算计。古人俗语中同样也有不少此类句子:只学斟酒意,莫学下棋心。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机关算尽,反害自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最后一副压轴的,乃是清代隶书大家杨岘(音现)(1819-1896)先生的手笔: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为什么用这样一副看似和“仁心”不沾边的对联来压轴呢?大家看下联,“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两句正解在网上很容易能搜到。这里来别裁臆解一下:“益生曰祥”可以看作上面的“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缚架亲扶已卧花”,“护持新笋似婴儿”等等,就是滋养生命、护持生命,可以称之为“祥”;“知常曰明”中,“常”就是自然规律;弄懂自然规律,并且遵照、利用自然规律去办事,这就是“明”。那“知常曰明”和“益生曰祥”有关系吗?我觉得有,大家看,“揠苗助长”就是一个例子——有仁爱之心,无常识之知,爱之不以其道,结果好心办了坏事。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这不是和刘备所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矛盾吗?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并不矛盾——因为行善不仅是一个道德与态度问题(刘备侧重这一点),也是一个智慧与能力问题(稻盛和夫侧重这一点)。这个道理,柳宗元(773-819)先生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已经讲得透彻得不能再透彻了,我们且再复习一遍吧: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远的不说了,我们常讲“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做父母的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吗?附:仁心联语清单万事最难称意,一生怎奈多情(赵之琛)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陈其美)业广大心吐渊微理,以平等惠行如意慈(梁耀枢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唐驼)真近人情真道学,不修天爵不神仙(陈鸿寿学道爱人春来有脚,虚怀应物云出无心(刘春霖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恺悌与物皆春(曾国藩仁意春生道心日丽,高情天逸远性霞骞(祁隽藻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孙家鼐)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帘人(伊秉绶)绕墙细数迟生笋,缚架亲扶已卧花(何绍基)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曾熙)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汤斌)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祁隽藻)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坤厚载物咸虚受人(徐郙)落笔当思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陈鸿寿)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邓传密)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杨沂孙)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常曰明益生曰祥(杨岘)

(0)

相关推荐

  • 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精甚的医术, 民众免恫瘝. ​仁心善倍意在心, 有贵千金药自真. 正心要药君臣左, 善辨证症药如神. 2020.10.30

  • 事上磨炼,对境历心

    陆澄问: "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阳明先生曰: "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qu ...

  • “清凉山”之《医德仁心》

    ("道通天地术通圣. 儒中隐逸医中仁") * "藏头诗" <医德仁心> 张湘晋 医者解厄危 德操守善恒 仁剂针砭药 心归大道诚 * "智圆 ...

  • 词话楹联第八十四期

    24,作者: 梦蝶秋 同题蜘蛛 经纬智何多,谩张罗网杀机伏: 风云谁可主,试看螳螂捕食争. 又见一滴水评: 梦蝶秋老师这一联是抓住蜘蛛捕食这一个点进行切入,上联很形象,似乎已看到一只在网上准备狩猎的蜘 ...

  •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的启示

    上个世纪的1983年,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和挚友.同是哲学大师的金岳霖先生都年届88岁.于是,在金先生生日宴席上,冯先生即兴写了一副充满哲理的寿联表示对他的寿诞祝贺.寿联上联曰: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上)

    知交也就是朋友.从文字起源上讲,"朋"好像是连起来的两串玉,"友"好像是两只手,合起来大约就是"一块相处"."互相帮助"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下)

    知心朋友总是难得,旧王孙溥儒(1896-1963)曾有一联感叹此事:天下几人堪供语!世间何物可耽情!溥先生是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出身高,学问也深,一般人很难看上眼,找个知心朋友也真是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上)

    漫漫人生,总得有点爱好来寄托身心.唐代大画家张彦远(815-907)曾有一段话讲自己: "鸠集遗失,鉴玩整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画,毕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粮食.妻子童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中)

    除了写诗做文章,琴棋书画也是中国文人寄托身心的广阔天地.且看看文人们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是如何大有作为的. 先看看钱南园(1740-1795)先生这一副: 鸟总知春烂漫,山为助笔精神. 巍巍青山激荡着胸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下)

    除了诗文书画,中国文人还有更为丰富的情趣寄托.先看袁世凯袁大总统二公子袁克文(1889-1931)的一副:诗酒情能寄,烟波梦所迟.意思大概是:佳句美酒寄托着我的满腔深情,苍烟清波更是我的梦中故乡.热爱 ...

  • 书房联选萃:敬谨(上)

    "敬"指的是"严肃认真","谨"指的是"小心谨慎"."敬"与"谨"相比,&quo ...

  • 书房联选萃:惬意

    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些刹那时光,让人感觉特别痛快.特别舒服,其或浓烈,或幽淡,既是真实感受,又难具体形容.这里姑且称之为"惬意"吧.先看一副张伯英(1871-1949)先生的: 赏心于 ...

  • 书房联选萃:治学

    要治学,先得"立乎其大者",也就是得有个目的.这个目的可以"从吾所好",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时代问题.把自己的爱好与时代使命结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人类进步的大潮中 ...

  • 书房联选萃:动心

    记得先前曾见过这样一副对联:何物动情,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当时正在上大学,觉得这副写得真好,既有闲情雅致,又有壮志雄心.但后来看一则讲科举的资料,这才明白作者根本不是为杏花与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