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修身(三编三)

这是“修身”主题的第三编,这一讲是第三讲。

先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

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上联“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说的是——出现问题的时候,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

下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大家看,修身就是要时时处处和自己过不去、就是要找自己的毛病,要主动找、努力找、经常找,找到后还要积极改正。人一旦觉得自己啥都好了,也就不会再进步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一个孤立系统的混乱程度(也就是“熵”),总是倾向于不断增加的。生物必须不断获取能量才能防止生命的腐败,而人也必须不断修身才能防止道德的堕落。由此可见,自然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呀。

接着看戴季陶(1891-1949)先生一副: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上联“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说的是——领导重用我,我就认真把事情办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领导不重用我,我就好好修炼自己,弥补短板,完善德行。孟子尝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都是这个意思。

下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得很明白,不解释了。

下面看汤金钊(1772-1856)先生一副:

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勤可补拙俭可养廉。

上联“敬以持己恕以及物”,说的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恕以及物”的“物”与“敬以持己”的“己”是相对的,“己”指的是自己,“物”指的是他人。

下联“勤可补拙俭可养廉”,说的是——为人勤快一点,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生活简朴一点,可以拟制贪腐的欲望。我们看贪官们的忏悔,大都会说自己本来生活得很幸福,却一心还想着多吃多占,慢慢地就走到了这一步呀。

接着看李鸿章(1823-1901)先生一副:

道不可卑德唯自下,言思为则行必有威。

上联中,“道不可卑”指的是要维护“道”的尊严,这个“道”就是纲纪,就是法度,就是规矩,是至高无上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就要做社会伦理道德的卫道士。

康德有句名言讲:“有两样东西,我思考得越深越持久,就越让我感到赞叹和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一个是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头顶的星空,就是康德心目中“自然的大道”;内心的道德法则,就是康德心目中“人类的大道”。康德的哲学,就是要试图讲明这个“人类的大道”,以期人们自觉坚定地去践行这个“大道”。

不管什么样的宗教,教徒都要维护教主的光辉形象,因为教主就是该宗教所尊奉的“道”的化身。

古语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也是“道不可卑”,正气总要压倒邪气的嘛。

说到这里,我们看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的一段话: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与传统社会尊奉的“大道”对着干, 这或许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接着看上联中的“德唯自下”,说的就是谦卑,就是不矜不伐,就是默默奉献,就是“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下联中的“言思为则”,说的是讲话要谨慎,地位越高、影响力越大的人,讲话越是要注意。但凡讲出来,就要让人挑不出毛病,使人可持之为法、尊之为范。这里的“则”就是法度、规范的意思。

“行必有威”,说的是官架子虽然要不得,但官威可不能没有。这个官威来自于道德智慧,来自于身先士卒,来自于上下同欲。有了这样的“威”,做起事来才能上行下效、雷厉风行。

下面看曾国藩(1811-1872)先生一副:

义路悬规礼门植矩,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上联“义路悬规礼门植矩”,简单说就是“礼义规矩”,也就是——要以“礼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规矩”。

下联“和神当春清节为秋”,这里的“春”,可以看作是鼓励、是希望、是欣欣向荣、是蓬勃生长;这里的“秋”,则可以看作是惩戒、是严肃、是雷池不可越、是底线不能碰。

接着看谈怀寿(清)先生一副:

瑞日祥云和风甘雨,准平绳直规圆矩方。

这一联中,上联讲活泼,下联讲严肃,还是在讲这一对矛盾。

记得上小学时,早操经常要喊口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问老师,老师也不懂。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好多年,后来长大了才理解。

下面看徐郙fǔ(1836-1907)状元一副:

爱人以礼为政以德,抱义而峻体仁而温。

“爱人以礼”说的是——爱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有时候需要亲密无间,有时候则需要距离产生美。古人尝言: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这难道说古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非也。这是“发乎情而止乎礼”,这才是高级的爱。

“为政以德”说的是——管理下属、治理国家不能光靠冷冰冰的制度,还要靠高尚的德行。孔子曾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抱义而峻”讲的是道义,“体仁而温”讲的是温情。道义与温情,也不可偏执,也需要和谐。这一句所说的,也正是国人心目中好领导的样子:

你要有事去找他,他会很客气地接待你。然后单刀直入,了解你的困难与问题。符合政策的,他会立即安排办理;不符合政策的,他会表明态度,解释清楚。如果你确有委屈,他会在职权范围内适当给你些其他补偿。整个过程,会让你既感觉到纲纪严肃,又体会到人情温暖。

接着看马公愚(1890-1969)先生一副:

公则生明诚能抚众,和而有节立可与权。

上联“公则生明诚能抚众”,说的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办理大家的事情,都应该公正无私、公开透明,这样大家才会心悦诚服。该桌面上办的事不要桌面下办,否则大家就会说三道四,就会说决策者徇私情,有猫腻。

下联“和而有节立可与权”,说的是——既要一团和气,又要不失规矩;既要立场坚定,又要应变从权。

康德曾经讲过:说真话是一种义务,人们应该无条件地履行这个义务,不管由此导致什么后果。如果一个被追杀的朋友藏在你家中,凶手问你,他是否在你家,即便这个时候,你对凶手说谎也是一种犯罪。

但孔子却不这么认为。《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大家看,这就是孔子的权变。这样的权变,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因为支撑传统社会的底层伦理,就是孝道。要不为啥说“君臣师徒,皆如父子”呢?

康德与孔子,各是起是,各非其非,此事古难全。

有些人喜欢批评“中国人不尊重规则、喜欢变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其实美国人也是这样的。比如1776年,美国精英们在《独立宣言》中大声疾呼: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是,这里的“人人”并不包括黑人奴隶,当时华盛顿的庄园里就有300多个黑奴。直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建国已经快90年了,国会才通过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正式废止奴隶制:

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唯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者不在此限。

更进一步说,人类高瞻远瞩的智慧是有限的,同时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有限的,昨天的法律绝不可能百分百应付今天的问题,因此,应对例外必须适当变通,“立可与权”在所难免。

吾其好变哉?吾不得已也。而新的权变,往往又正是孕育新原则的种子。

下面看陆润庠(1841-1915)状元一副:

持范立程恭宽有度,虚襟接物简易多通。

上联“持范立程恭宽有度”,说的是——执行规矩既要有严有宽,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宽,那要看具体情况。

下联“虚襟接物简易多通”,说的是——对人对事要虚心,要避免繁文缛节,要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照顾好。

接着看祁隽藻(1793-1866)相国一副:

性含刚坚质抱浑厚,行茂枝叶文融菁华。

上联“性含刚坚质抱浑厚”,意思是——既要刚毅坚定,又要质朴厚道。孔子尝言“刚毅木讷近仁”,也是此意。曾国藩组建湘军挑选士兵时,最喜欢这种性格的农民。

下联“行茂枝叶文融菁华”,意思是——要用行动丰富自己的人生,要用文字总结自己的思想。经历越是丰富,就越能激发出深刻的思想。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要没有“行”,你又能“知”到什么呢?

下面看桂馥(1736-1805)先生一副:

理尚栖约思致恬敏,内积和顺外发英华。

上联“理尚栖约思致恬敏”,说的是——真理往往很朴素、很简单,但它运用起来可以奥妙无穷。好像美国宪法一样,最早1787年的7条再加上后来的27条修正案,就把那么大一个国家给规范了,这就是“理尚栖约”。200年来美国法制的丰富实践,都是在这三十多条的条文上开展的。美国的法制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发现宪法、解释宪法的历史,这就是“思致恬敏”。

“经史”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其中“经”内容不多、文字凝练,讲的是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理尚栖约”;而“史”则编年纪传,卷帙浩繁,其中的大事小情都可以看作是“经”的具体实践,岳飞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赵藩讲“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都是在说要“思致恬敏”、活学活用。

有句流行的话讲:学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思致恬敏”、活学活用呀?

下联“内积和顺外发英华”,说的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慧于中者往往也会秀于外。买水果时要挑光鲜的,因为表面光鲜的,内部品质一般也不会差。记得有位名人讲过: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也是因为只有“内积和顺”了,才会“外发英华”嘛。

最后看洪钧(1839-1893)状元一副:

迁固同文惠列殊抱,管乐佐世老彭引年。

看上联,“迁固同文”,说的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汉书》的作者班固,这两位大师文章风格差不多。“惠列殊抱”,说的是惠子和列子,这两位大师的思想都很深刻,但差异却很大。

惠子本名惠施,是战国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讲:“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强调事物之间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

列子本名列御寇,是道家介于老、庄之间,承前启后的人物。列子认为“虚者无贵”,也就是——在追问到极端的时候,世间万物就看不出任何差别了,人也就得到真自由了。

看下联,“管乐佐世老彭引年”,说的是——管仲、乐毅的才能,可以治国安邦;老子、彭祖的学说,可以延年益寿。管仲、乐毅是入世的,对社会国家发展有利;老子、彭祖是出世的,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两者各行其道,各得其所,若能兼而有之、并而行之,岂不更好?


(0)

相关推荐

  • 【乾訸书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墨风老师聊国学,喜欢这些内容的朋友,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谢谢!

  • 《道德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七十一课 微妙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 ...

  • 【一联多对】《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健康十足乐一生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贫穷两手剩十文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健康十足乐一生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 ...

  • 开新送春联,门楣溢彩,腾冲年味儿十足

    无联不成春 有联春更浓 辞旧岁迎新年 还得有幅红联来"添年味儿" 年,就要来了 一幅春联不仅是春节的彩排 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 2月4日,腾冲文旅 "春联,门楣上的 ...

  • 书房联选萃:惬意(三编上)

    这是"惬意"主题的第三编,我们再用三讲来说一说. 先看杨守敬(1839-1915)先生一副: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这一副"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出自唐 ...

  • 书房联选萃:惬意(三编中)

    这一讲我们继续讲惬意,主要说说和酒有关的. 先看张謇(1853-1926)状元一副: 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 这一联"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言辞简静而意味悠长.其中之惬意,越 ...

  • 书房联选萃:惬意(三编下)

    这一讲我们继续讲惬意,主要说说和琴棋书画有关的.先看王文治(1730-1802)先生一副:墨池静写秋千顷,琴韵遥分月一弓. 上联"‍‍墨池静写秋千顷",是说--最爱临池水一湾,九天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三编一)

    ‍‍    这是"修身"主题的第三编,我们再用五讲的篇幅来说一说.这一讲是第一讲. 先看王蘧qú常(1900-1989)先生一副: 先人后己,含和履仁. 这一副"先人后己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三编二)

    这是"修身"主题的第三编,这一讲是第二讲. 先看民国总理熊希龄(1870-1937)先生一副: 曾子身修唯自省,阳明心学在良知. 上联"曾子身修唯自省",说的是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三编四)

    这是"修身"主题的第三编,这一讲是第四讲. 先看徐郙fǔ(1838-1907)状元一副: 温恭为基孝友为德,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这里上联所讲的"温恭"与&quo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三编五)

    这是"修身"主题的第三编,这一讲是第五讲. 这一讲,我们来说一副据说是左宗棠(1812-1885)先生撰写的名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 书房联选萃:安逸(二编三)

    这里继续说"安逸"主题的第二编,这一讲是第三讲,我们来看看文人们的家居闲情. 先看吴湖帆(1896-1972)先生一副: 连云翠黛王维画,绕户春花谢眺诗. 这一联"连云翠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二编上)

    修身是中国文化的看家功夫,因此与之相关的对联墨迹也比较多.这一编是"修身"主题的第二编,选编了大约40副,分上.中.下三讲来说一说. 这一讲围绕修身的基本精神,选编了9副. 先看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