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 地气最寒之时,3个小方法打通地气,预防下半身的寒湿
时至小寒
是一年当中最刺骨的节气
此时的地气非常冰冷
脚下一定要暖和和的
三个小方法,帮你打通人体地气开关
为来年的阳气提前充好电~
小寒,地气最寒之时
元旦刚过不久,2021年也悄然来临。在1月5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阳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也如约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虽然小寒后面还紧接着大寒,但老人们都知道,“大寒不冷小寒冷”。小寒,常常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被人们称为“数九寒天”。冬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萌动。虽然此时天寒地冻,但却总有一些小生机,应着微弱的阳气,前来报道。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
〔 雁北乡 〕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到了此时阳气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 鹊始巢 〕阳气初动,喜鹊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 雉始雊 〕“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小寒这个最冷的节气,也是地气最寒之时。寒从脚下起,不管披上多少冬日盛装,穿多少衣服、鞋袜,都难以抵挡这股阴寒之气~
《内经》明言:“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但仍以地气为主。天地有生长化收藏,人亦有生长壮老已,人要健康,要活得明白,就一定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
小寒,养脚下之根,
打通地气的三个关键点
地在下,为根,为本。人之宗,亦以下为本,以地为根。观察树木,根粗则地气健旺,肢叶上盛,遇风不歪。
人亦同此,养地气乃是养脚下之根。相学有谓“大脚勤,小脚懒”。
脚为人之根,脚稳则下元充足,上焦气血得养而精明神足,内风不易妄作;脚弱则根弱,下焦不固,肾气易虚,风起高巅。
在小寒到来的15天里,我们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打通人的地气开关,把这一年的阳气蓄在脚底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瑞雪兆丰年,能量其实都在地底下,只有下雪,才能把能量封存在地下,所有的植物才能得到能量,把根养足了,明年开春就顺势发芽了。
对于人体而言,在最冷之时,只要脚暖和了,初生的阳气将牢牢地锁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大家可以观照一下,自己的脚一天到晚都是热的还是冰的?热乎乎的说明,收藏得力,归根就是补,归根了,来年有根可发,正气健旺,一年都不易生病;
如果双脚总是冰冰凉凉的,说明阳气并没有归根彻底,来年就会生发无力,人的正气亦渐趋于不足。
具体怎么在小寒节气(该周期为15天)打通人的地气开关呢?我们有三个步骤。
①
打通地气第一步:补充发电厂膀胱经
▼
补益阳气,首先最需要充电的经脉:督脉。
督脉是'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的总阀、人体的“发电厂”,于内汇集全身经脉之阳气,于外感应天地之阳气。
如果督脉阳气不足,这个发电厂电力不够,就没有办法往全身输送电量。
所以,在冬日里,若是碰到阳光出没,绝对不要放过晒背的好机会。可以选在午后,背对阳光,让温暖的阳光照晒在脖颈、肩背、腰上,来一场免费的“冬日阳光spa”。
若实在没有机遇抓住冬日,也可以在家中地板上铺上毛毯,把膝盖曲到胸前,双手抱住,背部在毛毯上滚动,把背部滚个透。具体如何做,给大家找来个形象的动图嘿嘿~
这样来回滚个10~30次,不仅能补充督脉的阳气,也能疏通膀胱经,阳气通达周身,久而久之,这个“发电厂”也蓄电满满了。
②
第二步:跪膝法,引气血下行
▼
发电厂已经蓄电完成,接下来,我们要把阳气“输送”到脚上。
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那就先引到膝盖,膝盖气血充足,离脚底也就不远了。
做法: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如果感觉吃力,可以扶着墙边走。如果没有办法前进,就在原地踏步。
注意: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痛,有些不习惯,我们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让身体先适应这个感觉。
在跪着走时,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盖,疏通大腿和小腿的经脉通道,全身会慢慢暖和起来,脚也跟着暖和了,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寒气凝滞、阳气不通的体质。
走着走着,你还会发觉腰也在不自觉扭动,肾也跟着补了,平时走路很难做到这一点。
②
第三步:打通地气,关键点在涌泉穴
▼
等到膝盖气血也通了,我们最后一步就是把脚底的地气开关——涌泉穴打开。
为何涌泉穴是地气开关呢?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与地相接触,因此脚能接引地气。地气从此穴上冲,打开涌泉穴,就如同打开了气的出口开关。
所以它有一个别名叫:地冲穴,通过点穴导引、艾灸、揉搓,就可感地气从足而生,向上气冲而和润全身。
其中最方便的乃是泡脚了,既能补充阳气,驱散寒湿邪,又能引血归源至涌泉穴。
引血归源是中医治病特别重要的一个法则,就是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保暖足部其实就是养肾的一种便捷方法。
平时可以用葱叶水、艾叶水泡脚,葱叶是通血脉的,能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让双脚暖和起来,还可以预防冻疮的。平时那些放久了的葱,发黄发蔫的,就可以用上了。
若是已生冻疮,平时保暖好脚部之外,可用当归、红花、艾叶等温散活血之品,煎汤后泡脚,可缓解、治愈冻疮哦。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人体的整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去额外刺激涌泉穴,等于肾气库存不足的情况,还要去透支,不利于养生。
地气最寒之时,别让寒湿乘虚而入
我们在之前就讲过,五脏之中,肾与冬气相通应。这个时期,虽是寒冷,但阳气也在缓慢地积攒、上升。人们也可以跟随自然的规律,通过饮食上的补助,给身体积攒一些肾阳、肾气。
除此之外,这个月的养生还要花点不一样的心思。
小寒时地气最寒,寒从下来。而湿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体内部产生的。水遇冷成冰,人体内的湿气也类似。
天冷,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不容易畅通。水往低处流,时间一长,湿气就容易盘踞在人体的下焦。
有的朋友会出现生殖系统或膀胱系统的问题,比如尿频、白带增多,有些年老或体弱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小腿经常浮肿。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注意防下半身的寒湿,别让寒湿趁人体阳气虚弱之时,霸占下焦领土。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小茴香猪肚粥,能让我们的身体温热起来,补肾阳,又能排除下半身的湿气。
· 茴香猪肚粥 ·
【原料】小茴香籽30克,猪肚200g,大米200g,适量的葱、姜、盐、料酒(2-3人份)。
【做法】
1、将猪肚洗净,用食用盐揉搓,再冲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加姜片和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切成小块或切丝;
2、将小茴香籽用纱布袋装好,与切好的猪肚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
3、弃去小茴香籽,加入洗净的大米,煮至粥变浓稠,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 小茴香 〕
小茴香是我们常见的大料之一,其味道也很让我着迷,在知道它的功效之后,我更是偏爱这个小种子。
《本草汇言》记载:“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其辛香疏散,能理气和胃,性温气烈,能散寒止痛,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因此,冷呼呼的天气,多吃点小茴香,可以驱除寒邪,大补肾阳。
若是用之前入锅加盐水炒干,再来煲汤煲粥,走肾的作用会更强哦。
另外,野生的小茴香于冬生苗,于夏之时繁茂于水边湿地,于秋时采收,其物性可以祛湿。作为果实类的种子,其质重趋下,更能温下焦冷寒,帮助赶走下焦的寒湿。
〔 猪肚 〕
猪肚的作用也很重要。猪肚味甘,性微温,入脾、胃经,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本草经疏》记载'猪肚,为补脾胃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
所以,很多胃痛、胃不好的人,是可以用猪肚来调理的。
我们讲到秋冬进补,最怕滋腻脾胃,但猪肚补身体虚损之余,又不会碍着脾胃。合着小茴香籽,暖胃健脾,脾健则气血行,给全身带来热力。
这个小茴香猪肚粥,在补的同时,也有了一点“泻”的东西,给下焦寒湿留了个通道,这样就不至于变成”呆补“。
补了肾阳,暖了脾胃,还驱走下焦寒湿,这个冬天不暖和,就对不起奉献猪肚的猪大哥们了~
素食者可以这样吃
素食者,少了肉的加持,冬天更需要点暖身心的食疗啦,我是不会丢下你们滴。。。这里要用上一个很特别的食材——荔枝核。
《本草备药》讲到,荔枝核“甘涩而温。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
荔枝核不仅能疏肝解郁,补益肝肾,它还能排出肾里的湿浊,驱赶体内的寒湿。加上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莲子养心安神、健脾补肾,一起煮粥,也有类似茴香猪肚粥的功效。
做法也很简单:6颗荔枝核打碎(单包),和山药、莲子一起加水煮40分钟,捞出荔枝核,再加入大米一同煮成粥即可。荔枝核千万不要吃了哦。
对啦~这个季节没有荔枝啦,但是荔枝核也是一味药材,可以在药房买到的哦~
吃,是对小寒的尊重
所谓“街上走走,金钱丢手”,到了冷到连钱都拿不牢的严冬,吃,果然是全国人民对于寒冬最基本的尊重了。吃饱喝足,身心也跟着暖和起来。这不,在小寒这一天,各地都一定要吃上一种特殊的“饭”。
▲依次是菜饭,糯米饭,腊八粥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香鲜可口。
南方:吃糯米饭
南方很多地区,小寒早上爱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上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北方: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
时至小寒,大自然的一个周期即将走完
万物在冬季里忍受冰雪风霜
等待新春迎接复苏与重生
而我们,也在新的一年里
期待生命里的美好悄然发生
想了解更多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点击下方图片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