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幸福感在哪?还有吗?
作者:高远,转载请经作者授权。
这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
生活在一个父母包容,恩爱的婚姻环境里的小孩,眼里看到的总会是幸福,会期待自己长大后婚姻的样子,他会觉得婚姻本就如此。
生活在一个父母争吵,冷战的婚姻环境里的小孩,眼里看到的总会是凄惨,会恐惧自己长大后婚姻的样子,他会觉得婚姻本就如此。
婚姻本就如此。如此美好,如此交融,让一个半圆遇到另一个直径相同的半圆,完整的融合在一起,人生从此圆满。
婚姻本就如此。如此狼狈,如此消耗,让一份自由遇到另一份完全相反的对抗,无力的凑合在一起,人生从此黯然。
童年的幸与不幸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孩子从小见父母争吵,殴斗,父母关系不和睦,他就会惊恐婚姻,他会觉得未来他的婚姻就是这个样子。而如果生活在一个父母相敬如宾,妻疼夫爱的环境中,他就会向往这种婚姻,并且一直保持期待。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没什么文化,除了种地,别无他长。根本不会懂什么“婚姻之道”,“相处关系”这些割韭菜营销号的夸夸其谈。
父亲也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
他就知道干活,一手包办了农种秋收时十几亩地的农活。母亲最多打打下手,稍一干重活,父亲会“满脸埋怨”,毫不客气的责骂“你堰堰沟就行了,谁让你干这个了”?
因为父亲知道母亲腰不太好。
责骂不是对抗,而是情到深处的袒护。
父亲是着眼爷爷对奶奶的婚姻方式,爷爷虽然于去年去世,但奶奶一提起爷爷,就泪不能禁,说的最多的就是“恁爷爷这辈子从来没对我红过脸”。
父亲于童年时期耳濡目染爷爷的态度,结婚后沿袭的是爷爷对待奶奶的态度。
哥哥对嫂子亦然。
所以我并不恐婚,我觉得婚姻是幸福的。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相反的家庭中,耳濡目染的是无尽的争吵和对抗,他的概念中婚姻也是令人害怕的,成人后恐婚的源头想必和童年阴影脱不了关系。
祖辈父辈的婚姻的包容度远远大于我们这代人,原因我认为是由于我们比祖辈的生活压力大了许多,他们的时代能吃饱饭过日子就是很满足的了,而我们由于物价,房价,工作压力等等压抑了许久,但压力总归有个释放点,最后全回归到家庭当中了。
这一点十分不好。
对外人友好对亲人苛责是现代人的通病,因为我们对外人苛责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而对亲人,总感觉他们不会离开我们,其实不然,被最后一根稻草伤透了心,离开是最后的选择。
所以离婚率的逐年攀升,和高压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但这绝不是向另一半苛责的理由,释放压力有很多种方式,健身,运动等各种爱好或者向朋友倾诉都是解决办法,唯独把负面情绪宣泄给另一半是最差的选择。
感觉周围没有人婚姻是幸福的,不代表没有幸福婚姻,也许人家的争吵拌嘴是另一种小情趣,我们不要想当然。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婚姻相处方式,对的人,婚姻一定可以很幸福。
婚姻本身没有幸福与否之分,不幸福的只是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