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那一场遥远的精神滋养
莫斯科大学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这一经典名言比我早一年诞生。自进入青年时代,它就铭刻在我的脑海。4月20日这一天,在我的年龄快要赶上名言作者的年龄时,我有幸来到了它的诞生地,位于俄罗斯首都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
我们一行人大都是1957年前后出生的人,按照这段名言的说法,已经没有资格充当八、九点钟的太阳,而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但想起这段话,我们仿佛又年轻起来。当90后导游引出第一句话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背诵完这完整的一段。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来到北方邻邦,也许我们最该记得的,应该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但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时代,毛泽东同志当年以新中国领袖身份,提出“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不仅是对当时留苏学生的勉励,而且是对后来一代代年轻人的精神滋养。
这一顿营养大餐虽然也诞生在北方邻邦,却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瑰宝,是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我们同当年在场的留学生一样,倍感亲切和受用。
62年前的那一场完全脱稿的演讲,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将老一辈与新一代,将现在与未来,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用富有哲理,不失风趣,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与大家聊家常一样,台上台下,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属于父辈的那一代现场聆听者,健在的无不终身铭记,越久远,越品味,越醇厚,越绵长。
未改湖南口音的毛泽东同志,在演讲中敏锐地知道台下许多学子听不懂“西盖”(世界),他就用英语“world”解释,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泽东同志便转头问中国驻苏大使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刘晓回答:“是米尔。”毛泽东同志就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用多种语言诠释“世界”,用听众能听得懂的话传达自己的思想,善于从听众的眼神和表情中捕捉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满足求知或者交流者的需求,这不正是我们当下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和做青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榜样么?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一句名言也出自这一场演讲,它不仅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的真谛,也饱含着新中国建设仅仅八年的宝贵经验。如今,如果我们真的对这两个字心领神会付诸实践,哪来那么多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国乒,近两年面临日本乒坛强势崛起,我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但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囊括全部五枚金牌。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再次证明:认真后的国乒谁也惹不起。认真,就会遵循规律,就会不遗余力,就会成就大事。其它各项事业莫不如此。认真起来的中国何愁不强大。
“这次来苏我感觉很好。上次我来苏时,心中是不舒服的。”毛泽东同志当年坦率地说,上一次来苏联是“当儿子”。仅仅七、八年,为什么二度来苏的毛泽东就显得自信满满,意气风发呢?那就是因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中国在世界共运史上有了自己的实力与地位,我们无愧于那一声炮响送来的珍贵礼物。她带来的祖国强大,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最有力的后盾。
我作为长年工作生活在当年苏联援建的武钢城区,已经把“红房子”当作乡愁记忆,经常走在铭刻着苏式印记的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市民,如今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俄罗斯,看到中俄联合开发工业区上空飘扬的中国国旗,看到中国品牌企业纷纷入驻莫斯科并打开市场,怎么能体会不到我们的领袖当年丰富的内心感受呢?
62年过去了,今天的中俄友好,已经翻开了不同于当年中苏友好的新的一页。但毛泽东同志当年谆谆教导留学生,一是要朝气蓬勃,二是要谦虚谨慎,要虚心向苏联学习,要“夹起尾巴做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的老师,但我们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特别是在国民素质和社会风气方面,与北方邻国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苏俄文学名著反复启迪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不算圆满的人生。当下的俄罗斯正无声地告诉“穷不起,也富不起”的有些中国人,保持精神的高贵,并不一定与经济富裕有关。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迎来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既要重温那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列主义,也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莫斯科大学向中国青年发了的勉励和召唤,倍加珍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永远的精神滋养。年轻人理当奋发有为,报效祖国;老一辈也应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们繁荣富强,美丽多姿的共和国,来回应62年前在莫斯科大学礼堂那爽朗的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