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写作文,家长如何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
上期链接
家长如何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
文/陆生作
网友武林老愚读了《老师一味这么主张,是因为无能、无能、无能》之后,发来一段话:
“要引导学生对图意理解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解读去写下来——写作从来讲的是自己的观点。”非常赞同!不过,请问当学校写作训练“千篇一律”时,作为家长如何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谢谢。
就如这幅课堂写作,孩子写的大致是——◆1◆动物们在河边玩,公鸡不小心掉河里,狐狸在一旁看好戏但不出手,兔子想尽办法救公鸡。孩子的文章想告诉大家,不能在河边玩,伙伴有事得帮助。结果被要求重写,因为标准是◆2◆狐狸想吃鸡,鸡游水过河,兔子帮它过河。类似看图写话,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写,总怕写跑题而被要求重写。作为家长,如何帮助他度过这一时期?谢谢。
这样的问题,我已不是第一次遇见,见怪不怪。我越来越觉得,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数学往往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语文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特别是写作文更没标准答案,但是,老师就这么教,怎么办?
我只能说,作为掌握写作基本技能的写作训练,千篇一律也无妨。或许老师的用意正在于此,或者老师是在训练孩子的读图能力,因为现在非线性文本使用得越来越多,需要人们正确地阅读理解。
但就写作而言,我觉得还是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同学们劲往一处使”——不然,跟流水线生产成品有何区别?
看图写话,孩子的理解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差别,次数一多,遇到看图写话就发怵。这不正是学生写作难的根源之一吗?
教育不能非黑即白!当写作文都有标准答案之后,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表演、应付,他知道老师喜欢看怎么样的作文,知道怎么样的作文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他就怎么写。不是说要“我手写我心”的吗?一旦沦为为老师而写,“我”在哪?没了自我,写作文还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发怵中懂得了揣摩,精致的揣摩,这可能影响一辈子的,是不是很可怕?
但,孩子在学校要考试,老师要打分,孩子跟老师是不对等的。曾有朋友被老师请去办公室,说你的孩子上课老是吵闹,影响其他孩子。朋友反问:为什么他一看动画片就不吵闹了?老师是不是也有问题?——我并不十分赞同这位朋友的言论,但这同样值得老师思考,孩子吵闹是不是你没吸引他?是不是你没说服他?有没有更好方式来教导孩子?
当孩子的写作因“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发怵的时候,家长得帮助孩子。首先,得完成老师的布置,孩子得“尊敬老师”,这跟尊敬长辈是一样的——告诉孩子,老师的答案是最合适的一个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就像爬山一样,爬到山顶有不同的路;其次,家长赞赏孩子的想象,然后可以跟孩子玩口头表述,如果孩子愿意写,在负担不重的前提下,白纸黑字写一写更好,一张图讲好多个故事,能自圆其说就好。
现在,手机很方便,咔嚓一声,照片就拍好了。看照片讲故事,在一次次的口述中,既然孩子懂了写作素材无处不在,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写作能力等。要让孩子在其中有兴趣。
同是“小鸡、狐狸、兔子”这幅图。我说,是◆3◆兔子请小鸡、狐狸去吃水果,小鸡着急,以为自己能飞过去,结果掉河里了。狐狸呢,尽管很馋,都馋得流口水了,它从小桥上过去,而小鸡幸亏兔子及时丢了跟木头,才顺利游到了对岸。这样行不行?
请你开开脑洞,留言谈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免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