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镇社区治理研修营系列活动(二) —— 深耕细作分类治理,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本期网络研学营为大家分享的是通过推进社区分类治理,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案例和社创书籍《共生‧共建‧共赢: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手册》的“爱·胡同”案例。通过这两个案例学习,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居民小区梳理各类清单, 遵循“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社区治理逻辑,理解案例中项目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社区总体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们为大家分享“上海某区开展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是通过什么方法和路径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

案例分享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某区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聚焦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老洋房、动迁安置房五类居民小区特征和治理难点,深入推进社区分类治理,着力推进社区治理“五大计划”,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针对不同类型居民小区治理特点和难点,探索形成“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即问题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公共服务清单、治理攻略、治理绩效评估导则,并编写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推动居民区治理类型合理划分、问题需求清晰梳理、公共服务精准配置、社会资源有效对接、治理方法普遍会用。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01学习目标

1、了解社区分类治理模式样本;

2、结合样本和社区实际,总结社区治理提档升级的路径和方法。

02 案例经验解析

聚焦售后公房小区设施老旧、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多等特点,突出以“安全有序”为治理目标,大力推进“家门口工程”、“精品小区”建设、“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等工作,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聚焦普通商品房小区业委会、物业矛盾突出,陌生人社区等特点,突出以“礼让和谐”为治理目标,发挥业委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完善物业共建联建机制。

聚焦涉外商品房小区外籍居民多,社区文化多元化等特点,突出以“多元融合”为治理目标,加强契约管理,开展文化交融活动。

聚焦老洋房小区名人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但存在设施老旧、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突出以“传承包容”为治理目标,加大老洋房保护,创建“美丽街区”,推广“弄管会”“路管会”等工作模式。

聚焦动迁安置房小区居民文明养成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突出以“睦邻友善”为治理目标,发挥居民亲缘纽带作用,规范居民公约,提高文明素养。

实践中,由各个小区梳理“问题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各小区也可结合实践自行制定“社区能人清单”、“社区社会组织清单”等。“清单”建设可参阅“附件”指引。

图片来自网络

03 学员分享

通过学习案例中社区治理和提档升级的路径和方法。了解优化分类治理应找准精准精细治理的发力点。在我们基层开展工作时,形成针对不同类型居民小区治理特点“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推动居民区治理类型划分,问题需求清晰梳理,治理方法普遍会用尤为重要,也是提升社区治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

——杨园二居  蔡惠君

在分类治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分类”的把握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小区实际,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探索,我认为:基层社区治理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建引领是社区治理的“主旋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行动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中,通过统筹协调、妥善协调解决群众难题;为民服务是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组织居民开展民主协商,听于民,服务于民,着力提升社区服务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针对小区治理不同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治理中,目前我居结合线上线下“社区云”平台和 “一网通办”等媒介拉近社区居民距离,把基层社区和居民群众有效链接起来,推动社区治理和智能服务深度融合。

——杨园二居  杨薇

社创书籍领读分享
01书籍介绍

本期继续为大家分享的社创书籍为《共生‧共建‧共赢: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手册》。本书从利益相关的多维视角出发,力图帮助社区工作者全面了解社区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拥有的伙伴关系与资源,从而掌握分析议题、发展合作、建立协商和执行机制的方法。同时为社区工作具体问题提供解答和范例,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具体实用的经验性知识。

本期通过案例“爱·胡同”的学习,可以思考并充分理解案例中项目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社区总体治理的意义和价值。其中,第一阶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调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里就是“先把人聚在一起”,这是项目设计和执行首要考虑的目标,遵循的是“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社区治理逻辑。

图片来自网络

02学习目标

思考并充分理解案例中项目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社区总体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03书籍导读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调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先把人聚在一起”是项目设计和执行首要考虑的目标,“经常性聚在一起”就能形成良好关系或关系网络,这是社区治理发展的“根”和“源”,遵循的是“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社区治理逻辑。

打造社区品牌项目活动。遵循“活动项目化”的营造理念,活动带动的社区参与促进项目的各组成要素持续发生变化,如资源更丰富了、居民主动愿意在微信群传播了等等。因此,项目执行的过程也是项目不断调适、优化、向品牌化持续进阶的过程,项目设计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

开展“ 同心同行” 计划, 培养社区骨干。遵循“项目组织化”的营造理念,组织化建设需要社区骨干,也需要由社区骨干带动组织自治化发展,形成“自组织”。

开展“ 携手自治” 计划, 建立社区自组织服务中心, 培育社区自组织, 使其起到社区自组织资源平台功能。遵循“组织社造化”的营造理念,即通过赋能自组织,引领自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对自组织的态度不应是“放任自流”,对自组织的期望不应是“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玩好”就够了,而是要把他们视为治理参与者中重要、不可或缺的力量,持续进行支持。

04学员分享

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社区治理的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区治理的路径是共建共治共享。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力量,聚焦社区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拐点,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展开一系列重点突破、攻坚破难行动。治理应以发展满足人,以治理带动人,挖掘“社区能人”的参与,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和组织者。“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东三居  杨惠菊

社区的治理水平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社区治理得力,乱扔垃圾、安全隐患等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居民才能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社区治理得力,孤寡老人、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才能得到关怀,居民才能除后顾之忧;社区治理得力,邻里沟通、互帮互助等邻里交流活动才有了平台,居民才能更有归属感。居民作为社区治理中重要的主体,他的参与度决定了社区的治理效果。然而,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且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不在社区,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在社区需要的只是一个安定、便利的居住环境,因此对社区的治理工作并不关心,甚至当社区工作人员动员居民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时,他们也并不积极,这严重影响到社区治理的效果。因此,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每一位居民都应认识到社区利益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要主动关心、参与社区治理,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来。

——高东三居  唐志坚

高东镇杨园社区网络研学营每期为学员分享不同的社区治理经典案例和社创书籍,详细的介绍各个案例主要采用的行动策略和实施成效,并对案例中的治理模式、方法和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相信对于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反思。并能够结合实际,将学到的经验转化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发展动力和工作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