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身惊世才华无用武之地,寄情书画大放异彩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

溥心畲(yú)出身于皇室贵胄,为清道光帝之曾孙、恭亲王之孙。溥心畲幼年曾三次蒙召入颐和园晋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光绪对其说:“汝名为儒;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光绪帝驾崩后,据传溥心畲也为储君候选人,但他当廷大哭想家,结果落选,举家为之欢腾不已。

溥心畲幼年便能习诗作文,他精通国学、洋文、天文、地理、数学,骑马射箭,一身惊世才华。他赴法国留学,取得了天文学、生物学两个博士学位。如此天纵之才,又是王室贵族,本该大展抱负,谁料生不逢时,遭遇帝国倾塌,国破家亡,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只得寄情于书画。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满腹才华的溥心畲却无用武之地。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他,虽然喜欢画画,却认为那是文人雅趣,非人生报国之正事,他空怀一腔治学抱负。

他寄情于书画,没向任何老师学习绘画,却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并一举成为与张大千齐名的大画家。他举办画展,声名大噪,震惊画界。被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在师范执教期间,为贴补家用,他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外出讲学,并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

美术界历来有“南张北溥”之称,张即张大千,北即溥心畲。画家于非闇曾以《南张北溥》为题对二人做了对照:“张八爷是写状野逸的,溥二爷是图绘华贵的,论入手,二爷高于八爷;论风流,八爷未必不如二爷。南张北溥,在晚近的画坛上,似乎比南陈北崔,南汤北戴还要高一点。”且两人互相欣赏,相处莫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就请溥心畲为其《三十自画像》题诗:

“张侯何历落,万里蜀江来。明月尘中出,层层笔底开。赠君多古意,倚马识仙才。莫返瞿塘棹,猿声正可哀。”

张大千尝言:

“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畲,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另半个已故去,就是谢稚柳之兄谢玉岑。”

1927年,他曾被邀请赴日讲学,被聘为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他游历日本名山,画下诸多山水杰作,惊艳画坛。被画界公认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让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盛邀溥心畲为“朝廷”效力。溥心畲当即拒绝,勃然大怒。他痛骂溥仪,并写下: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

他一身的文人傲骨,日本关东军官也曾向他重金求画,多次请求,他皆断然拒绝。

1949年后,他去了台湾,与张大千、黄君璧共称为“渡海三家”。溥心畲被认为在“渡海三家”中,诗书画造诣皆第一,无人匹敌。

1963年11月,溥心畲患鼻咽癌在台北病故,年仅68岁,葬于阳明山。“文人画的最后一笔”,就此随末代王风绝矣。

溥心畲的学识涵养和精神气质,就是专为中国的文人画而准备的。结合自身修养和气质,他将文人画的“精气神”发挥到极致。

如此天纵之才,又是王室贵族,本该大展抱负、扭转乾坤,谁料生不逢时,遭遇帝国倾塌,国破家亡,一生颠沛流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