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解析

行研君说

导语

从2012年到2020年行业萌芽,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0增长至接近5%,新发布的《规划》将2025年销量占比 目标定位为20%,假设2020年占比达5%,则未来五年渗透率的复合增速为32%,体 现行业从2012-2020年渗透率0%至5%的萌芽期向渗透率5%到20%的成长期转换。

PS:我们运营的备用号 行研君(ID:report58)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处空间,欢迎大家同时关注!

来源:广发证券

一、指引未来 15 年需求趋势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以下简称“《规划》”),从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以及公 共领域电动化等主要维度为未来15年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一)凸显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 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 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 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 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更加突出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规划》正式明确提出了“汽车三化”概 念——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以下简称“旧版《规划》”)突出电动化目标,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 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而《规划》则更加突出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 向,强调新能源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第三章中“三横”概念相比于“十五”期间的概念更新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将 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起步期,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应用于特定场景辅助和短 时托管,如换道辅助、全自动泊车、抬头显示、远程控制等。2025年开始智能网联 汽车将逐步进入发展期,届时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协同式队列形式的自动驾驶、车 群自组网通讯、车车社交等有望投入引用,2035年后将逐步进入成熟期并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车路协同。从起步期到成熟期,智能网联汽车还有几个核心的技术瓶颈待 突破,如自动驾驶的芯片、自动驾驶软件L5研发升级、高精地图、5G通讯协议等。

(二)目标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 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 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 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 著提高。

点评: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体现行业从萌芽期向成长期的切换。据中汽协,2019年 /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分别为4.7%/4.6%,根据10月27日中国汽 车工程学会牵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30年目标新能源汽车 销量占比30%-40%,到2035年该比例将超过50%。从2012年到2020年行业萌芽,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0增长至接近5%,新发布的《规划》将2025年销量占比 目标定位为20%,假设2020年占比达5%,则未来五年渗透率的复合增速为32%,体 现行业从2012-2020年渗透率0%至5%的萌芽期向渗透率5%到20%的成长期转换。

新能源汽车补能便利性将重点提升。2019年下半年补贴大幅度退出导致新能源 汽车当前制造成本难以消化,整车销售价格仍然偏高,同时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效率 不足、自有停车位欠缺、电网配合扩容难度较大等导致充电桩建设不及预期,使用 便利性大打折扣。相较旧版《规划》,《规划》在发展愿景中新增了充换电服务便 利性显著提高的目标,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和推广。

(三)推进公共领域电动化

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推 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 予财政支持。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 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 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 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制定将新能源汽 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 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点评:

运营市场电动化支持力度加大。旧版《规划》对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示范给予补贴,通过试点示范在大中型城市中扩大推广范围。《规划》对公共服 务、共享出行等领域的车辆运营支持力度加大,给予 “停车、充电”优惠,并规定 2021年起的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目标使用比例不低于80%,延续了《打赢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的80%目标,将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发展。

车电分离模式助力运营电动化重启。车电分离体系内主要包括整车、换电站和 电池资产管理三部分,通过与产业链相关公司合作完成体系搭建,如宁德时代与蔚 来以合资方式补足电池资产管理一环,奥动新能源与北汽等自主品牌合作拓展换电 市场。目前车电分离商业体系主要可分为车企和独立运营商两类,车企中新势力面 向私家车领域,北汽蓝谷和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车企与独立运营商均以运营车市场 为主,有望助力运营市场电动化的重启。

二、四大动力驱动增长

在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下,为实现上述愿景和目标,《规划》强调技术创 新、模块化趋势、全产业链布局和充换电体系建设四大行业驱动力,合力推动行业 可持续增长。

(一)鼓励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生产服 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质 量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绿色消费引导等方面作用,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 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 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形成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点评:

多层级技术方案创新降本增效。不同于以往单一的三元模组产品覆盖客户, 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行业以多层次方式降本增效,如北汽新能源联合宁德时代开发 NCM523体系下CTP方案,比亚迪开发磷酸铁锂+刀片电芯+GCTP等。电池企业以 从材料—电芯—pack全产业链多层次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方案。

磷酸铁锂受认可,有望打开乘用车应用空间。根据工信部公告,在江淮 iEV6e/iEVA50、奇瑞eQ、北汽EU300、江淮大众思皓E20X等同一车型下,磷酸铁 锂产品系统能量密度水平已达到三元版本的140Wh/kg以上,续航里程超过400km, 已满足运营车辆A级乘用车使用要求,将受益于运营车平价周期,在未来成本优势推 动下私家车应用也将得到扩宽。近期接连受到大众、比亚迪等一线车企重视,2019 年7月据路透社报道,对于中国市场鉴于电动汽车主要在大城市中销售和使用,大众 认为有可能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全新一代的铁锂刀片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 升50%,装配于高端轿跑汉系列,并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建成8条产线,实现20GWh 以上的产能目标。继大众和比亚迪之后,特斯拉在低续航车和储能领域的铁锂电池 方案上进行积极探索,释放积极信号。

CTP方案进一步下探成本底线。传统的电池采用的是从单体—模组—电池包的 成组方式,多层级的成组方式会降低空间利用率,损耗电池能量密度,且需要众多 的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也难有降低空间。宁德时代率先推出了全新的CTP电池包 (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的创新技术,体积 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系统成本降低 10%,冷却性能提升10%。传统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140-150Wh/kg,CTP电 池包能量密度则可达到200Wh/kg以上。目前CTP的技术路线有两种,一是部分减模 组化,以大模组替代小模组,用钢扎带形成大模组,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为代表, 二是完全无模组化,以比亚迪为代表。

(二)强化模块化技术趋势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 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 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 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 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 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网联 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支撑技术等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 材料等研发能力。

点评:

“三纵三横”突出模块化技术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制造将迎来模块化时代。 随着主机厂纷纷推出电动化计划和电动平台,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部分模块化的 时代。不同的电动平台各有设计特点,但同一平台生产出的车型往往具有类似甚至 相同的底盘结构、电池空间,对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电池包到底盘,模块化更进一步。宁德时代的CTC(Cell to Chassis)电池 技术,即将电池集成至底盘,可视为CTP技术的进一步延伸。CTC技术不仅对电池 进行重新排布,还会纳入三电系统,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 能耗,目标2030年前完成技术开发。据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林永寿在第五届动力 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的介绍,采用CTC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可减重8%,动力系统 成本至少降低20%,续航里程提升至少40%至1000公里,百公里电耗降至12度。CTC 的开发将分为三步:①集成底盘,低压、高压多合一;②智能底盘,采用悬挂、制 动、独轮驱动技术,AI自适应控制系统;③自动底盘,适应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

CTC技术指引了电池与车身一体化的产业趋势,从标准化模组、电池包再到底 盘,电芯核心技术外延不断拓展,通过深化与主机厂的合作、进一步参与整车开发 流程,电池企业的产业链话语权也在不断加强。

(三)支持全产业链生态布局

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 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 生产效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 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 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点评:

产业链垂直布局协同降本,稳定资源供应。2018年初以来宁德时代陆续加大对 锂电池上游环节的延展,先后进入锂、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锂电设备等环节,以合资、参股等方式打通全产业链,进一步扩大成本领先优势,奠定市场地 位与盈利能力。2020年8月11日,宁德时代宣布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 业进行投资,总投资不超过190.67亿元,拟围绕主业,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公 司的投资,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合作及协同,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保障关键资源的 供应和利用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宁德时代拟全额25亿元认购先导智能定增,提高智能制造水平。9月14日先导 智能公告拟募资不超25亿元用于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自动化设备 生产基地能级提升项目、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等5个项目,发行 价36.05元/股,宁德时代拟全额认购此次发行全部股份,持股比例7.29%。先导智能 作为锂电设备龙头持续加大全产业链布局,整线交付能力及单机核心设备技术已达 国际领先水平,宁德时代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后将进一步深化双方业务和技术合作, 保障产品质量和扩产计划的实施,完善智能制造创新布局。

换电模式提升电池梯次利用回收效率,推进循环体系建立。传统的经销商模式 客户分散电池回收困难,同时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购买了动力电池,车企并未拥有 所有权,因此还需要从消费者手中获取电池所有权,进一步增加回收难度,如果动 力电池回收数量不足,收集到电池后进一步处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相比之下,换 电站本身具有天然回收优势,完全能够取代经销商网点,收集的电池数量增长后能 形成规模效应,结合梯次利用构成充电-换电-储电闭环价值链。

电池企业从生产制造延伸资产管理服务,为客户创造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以龙头宁德时代为例,8月18日蔚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湖北 科投以及国泰君安国际各投资2亿元,作为电池龙头企业参与其中补足商业模式下最 后电池一环。9月23日宁德时代与投资管理和商业创新公司普洛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组建资产管理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持有、管理和运营公司电池、储能系统。宁德时代表示,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核心是电池品质,只有长寿命、高品质、高可靠 电池才能满足这种商业模式的要求,公司将在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为客户和消费 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四)完善以充换电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 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 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 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 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 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 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 升服务保障水平。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 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 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 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点评:

政策支持下车电分离模式有望快速发展。旧版《规划》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 换电企业,试点城市建设慢速充电桩、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但仅限于探索和试点。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 明确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对采取“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执行30万元限价要求,政策约束开始松绑。《规划》全文提及“换电”达11次, 明确提出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和商业模式建设发展,政策从松绑到大力支持, 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有望快速推进。

换电车辆申报提速,蔚来、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北汽昌河、大运汽车等换电 车型进入应用推广目录。2020年6月工信部发布33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 品公告》,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首次出现,申报的3款换电车型均为蔚来牌, 包括一款ES8和两款ES6;第334、335、336批公告中又出现9款换电车型,吉利旗 下的枫盛汽车、上汽荣威Ei5均申报了换电车型。2016年吉利在杭州成立弋驰新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更名为易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商标,枫盛汽车 申报换电车型是吉利在出行领域布局换电的更进一步。

车电分离后购置成本下降,显著低于燃油车。车电分离后新能源汽车将率先在 购置端实现平价,蔚来已经开始相关尝试。根据蔚来官方披露选择BaaS模式购买蔚 来全系车型车辆售价将减少7万元,搭载70kWh电池包的ES6价格直降至28.8万元,其价格仅相当于同级别燃油车宝马X3的74%。同时我们假设电池价格1元/Wh,以当 前畅销纯电动汽车扣除电池成本后测算,A0级至B级车型之间车型价格吸引力均大 幅提升,而由于C级以上车型电池成本在售价占比较低,A00级纯电动相对燃油车溢 价较大,车电分离后价格优势相对较弱。

换电的使用成本和购置成本均低于燃油车,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车电分 离下,不仅购置成本大幅回落,同时电池成为削峰填谷的储能装置,通过夜间充电 并用于日常更换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以宝马X3和蔚来ES6为例对比充电、加油和 换电的使用成本,蔚来官方披露换电电池每月服务费980元,按照每月2000km的行 驶里程结合夜间充电花费,每月换电使用成本1200元;加油模式下使用成本1400元;充电模式由于没有月租费用,每月使用成本最低为500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