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歌诀<祛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
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用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趋瘴岚,调胃诸方以此扩;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注】:方含二陈汤。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期此方遵。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注】:配伍特点:杏仁[上焦]、白豆蔻[中焦]、薏苡仁[下焦]。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阳黄。
【注】:先煮茵陈。
二妙散《丹溪心法》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连朴饮《霍乱论》
连朴饮中芦根重,半夏菖蒲栀豉从;
清热化湿理和中,湿热霍乱此方用。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
八正散《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淋痛泻火煎。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注】:大黄:泻热降火,荡涤湿热。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
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功效: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痰饮;水湿内停证。
【注】:此方需多饮暖水。
猪苓汤《伤寒论》
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功效:利水渗湿,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
益气祛风又行水,表虚风水风湿康。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之风水或风湿。
【注】:黄芪:补气固表、补气行水。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齐;
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功效: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停气滞之皮水证。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膶惕保安康。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泛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注】:
①生姜。
②白芍:利小便、柔肝止痛、敛阴舒筋、防附子燥热伤阴。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注】:桂枝:温阳化饮,化气利水,平冲降逆。
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注】:生姜,干姜同用。
第五节 祛湿化浊剂
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
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
【注】:注意本方出处。同此出处的方剂还有:牵正散。
第六节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在阳有奇功。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犯表之痹症。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芍地肉桂苓;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