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孔明同为旷世奇才,为何二人境遇大不相同

庞统外号风雏,相信看过三国历史的人并不陌生。庞统见过孙权、曹操和刘备。除了曹操能与之相谈甚欢,并采用了他的连环计。孙权和刘备见庞统第一面时均不喜欢。论才华,庞统和诸葛亮在伯仲之间。论名气,两人不相上下。但庞统的运气似乎要差一些。先是孙权放话:吾誓不用之。后是刘备打发他到耒阳做一小小县令。全没有孔明受刘备三顾茅庐的风光。刘备以仁义宽厚著称的,对他却虚以委蛇。可见庞统身上有着先天不足的毛病。

一、庞统看重功名,孔明淡泊明志

诸葛亮是刘备上门去请的,庞统是主动上门来投的。这一请一投就拉开了两人在刘备心里的敬重感。庞统为何急于相投呢?因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雏形已形成,此时再不出山,待三国都稳定下来,就没有什么机会了,这一点庞统作为一流人才是看得清的,所以当鲁肃将他推荐给孙权时,他立即答应,孙权不用后。鲁肃又介绍他去投刘备,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为破曹。庞统当即表态:“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请注意这里是庞统求鲁肃写推荐信的)。

一一上图为庞统

刘备早闻庞统大名,然庞统来到刘备面前,刘备虽客套一番,但全没有当初三顾茅庐渴求孔明之心。只让他任一小小的县令。一是此时的刘备已拥有一定实力,不是起家落魄之时,对人才的需求已没有当初那种迫切心情了。二是对这种主动上门自我推荐的人信任度不高。古时圣贤隐于山中,待价而沽,多半是欲有人相请才肯出山,一半是提高身价,一半是维护自身面子。而庞统急于出山,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价值。急于表现的人多半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借机以得到自己的利益。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所以庞统只能拿到一个县令。

庞统到耒阳上任后,由于不满意这个低级职务,闹起了情绪,整日喝酒不理政事,尽管后来他展现了能力,令张飞佩服,但他求取功名之心已暴露无疑。后诸葛亮巡视回来,刘备启用庞统做了副军师中郎将后,再也没见他天天喝酒烂醉如泥。

二、庞统心胸狭隘,孔明重情重义

在孔明吊丧周瑜时,江边遇到庞统,面对老友在东吴不得志的状况,诸葛亮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把他推荐给刘备。体现了孔明对朋友的情谊。

在攻打西川雒城时,诸葛亮来信提醒夜观天象,在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庞统不但没有感谢之情,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尔。”

当刘备告诉庞统,自已梦见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其右臂,醒来还觉臂疼。怀疑此行可能不佳时。庞统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迷惑了,他是不让我独成大功,故以此言骗你。”

庞统死于落风波皆因他贪功冒进所致,如果没有抢攻私念,也不致于落此下场。庞统死后,孔明痛哭亡友。

孔明关心庞统,而庞统却猜忌孔明,两人的胸怀大不相同,人品高下可知。

一一此处为三国时落风坡

三、庞统行事促狭,孔明做事正统

刘备是刘璋看在同宗的份上请来抵抗张鲁的。刚刚入川时,刘璋待刘备诚心诚意,同时刘备想图川也需时间在民众中立信树威。刘璋和刘备见了一面后,庞统就建议刘备下次宴请刘璋时,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杀之。刘备打的是仁义招牌,这个提议毫无人情,属下作手段,不符合刘备的处事原则,这样做会毁掉刘备的声誉。后来庞统又自作主张让魏延登堂舞剑,寻机下手,后被刘备责之:“公等奈何欲陷备于不义耶?今后断勿为此。”

而诸葛亮做事是依照刘备心思走的。刘备三让荆州,诸葛亮也未有异常举动,只是劝谏刘备收取,从未有违刘备仁义宽厚原则。这样一比,庞统和诸葛亮行事水平高下立见。

一一上图为孔明

四、庞统狂妄自大,孔明虚怀若谷

庞统外貌不中看。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孙权见第一面就不喜。孙权问他:“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回答:“不拘于某一项,随机应变。”当孙权问他和周瑜相比如何?他毫不谦虚说比周瑜强。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见庞统轻视周瑜,心中越加不快乐,于是礼貌地拒绝了他,事后孙权对鲁肃讲,这人是狂士,用之无益,吾誓不用之,从此断了庞统东吴这条路。

面见刘备时,庞统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孔明当时出山时,对刘备是拜服并口称主公的。而此时的刘备己非昔日刘备,拥有一批文臣武将及数万兵马,且拥有荆州、南郡等地,已经成为一地之主。而庞统未见寸功,对刘备却不施君臣之礼,只象朋友见面作个揖,怎么能让刘备高兴呢?可又不能失去天下人才来投奔的积极性,于是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刘备本意是让他知趣而退。可这回庞统竟然去上任了。因为投曹操会毁了自已名声。所以庞统只能忍气吞声,先留下来再图以后。看来庞统也真的是无路可走了,不抓住这次机会,不然以后的功名就全没了。

诸葛亮一表人才,人设就比庞统胜了一筹,且无论在哪里,又从不玄耀自己才华。以德服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上下左右无不拜服,就连关羽那么傲气的人,对诸葛亮也是敬重有加。

有以上四个对比,为何庞统和孔明境遇大不相同,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