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海选中,北大学生刘纯懿出了点什么状况?
《奇葩说》第七季海选的时候有个选手很有意思,就是北大学生刘纯懿。
本来挺有个性的,上来就怼天怼地,但是很遗憾,几乎收到了清一色的差评。
清一色的意思就是说全场的导师一致认为她不适合,网评也是如此。
有时候你想进军演艺事业,不一定要合群,因为合群未必能吸引目光,故意怼人是一种策略。
假如她能够怼到全场没有一个人喜欢她,但是网评很喜欢她,那她也成功了,多半能够入选。
这就是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里面没有什么输赢对错,一切都是围绕收视率,说到底,场下的观众喜欢才是王道。
场下的观众不喜欢,没有收入的节目,你们定了一堆规则有什么意义呢?
那你说为啥场下的观众也不喜欢呢?
原因很简单,任何东西,多了就不值钱。
早二十年,公知那套说辞是有市场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那时候这么思考的人是少数。
一群人,每天听A面,头一回听到B面,他也会很新鲜,追捧你是自然的。
我曾经聊过连岳,他早年其实就是公知,他今天说的每句话和早年他说过的每句话都是完全相反的。
有人说这是打脸,自己打自己脸。说他曾经是个知识分子,后来蜕化成商人了。
其实我的看法,一个人要是真能从一个公知,进化成一个商人,那是很了不得的。
商人是个贬义词,我们经常骂人,说一个人是商人,说一个人是资本家,这都贬义词。
但这是跟企业家相比的,任何贬义褒义都是有参照物的。
古时候说谁是奸臣,那是和忠臣对比的,前提是臣,臣本身就是门槛,你以为谁都可以自称臣么?
中国古代识字的人都不知道有没有1%,何况臣。
相对比于企业家这种稀罕物,商人当然是烂大街的,能够成为企业家,那的确是很了不起,相对于商人。
但是相对于知识分子,商人其实是个稀罕物。
读书人今天真的不稀缺,虽然整体人口中本科率只有4%,但是年轻人中念过本科的接近一半。
可是能够赚到的钱的人有多少呢?
赚钱其实比读书难多了,如果你看统计数据的话。
连岳这个商人,毛估估他一年的收入在几千万。
2019年家庭净资产过亿的只有11万户,那你想想,连岳这十几年下来,到底是从普通到稀缺,还是从稀缺到普通呢?
当然,我只是从数据上告诉你不同人群的稀缺性,至于你喜欢他,还是厌恶他,喜欢他的过去还是喜欢他的现在,跟我没有关系。
我只是借此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有人就要问我了,从读书,到赚钱,这个过程中,人究竟要经历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经历改变了一个人?
一个从前喜欢逢人讲道理,喜欢怼天怼地,到开始面对现实,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做事。
只有做事才能教会一个人一个很粗浅的道理:
那就是道理其实脱离不了立场。
很多喜欢讲道理却没有做过事的人,纠结的就是这一点。
他们认为道理能够脱离立场,否则还讲什么道理。信奉这一点的,年轻人比较多。
年轻人有两大特点。
1、没有做父母;2、没有带队伍。
我去年在大号里写过一篇影评,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老师为了筹钱救自己要动手术的女儿,绑架了别人,很多年后,被报复。
影评里我写了一句话: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它是个道德问题也不是。
如果换做我处在电影中那个老师的位置,我也会那么干,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看着自己的女儿死和伤害别人,我选择后者。
你说这样是错的,是错的,我知道,但我还是选择继续犯错。
事后你剐我好了,这就是我的态度。
明白我的意思吧,我愿意为此负责,当这份责任不得不以做错事为代价的时候,我依然选择履行职责。
因为,我要负责。
当过父母你就懂了,你没得选。
也许你是个好人,也许你很有同情心的,也许不到极端情况下,你一辈子会被无数人发好人卡,像电影里那个男老师,就是那样一个人。
但很遗憾,在道理与立场之间,他只能选后者。
我相信这世上有大义灭亲,或者各种选择了前者的例子,但你要注意,之所以他们会被广泛的传播,恰恰说明从概率的角度,那是极少数。
我们通常很喜欢这种人,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是第三者关系,或者讲叫做外人关系。
好比我和你,是外人关系。现在你必须绑了我才能救你女儿,假如。
假如你不这么做,那对谁有利?对我有利。
我当然希望你不这么做,所以我天然就对于肯放弃自己的责任,放弃自己所在团队利益的人有好感。
肯定的呀。
潜意识告诉我,这样的人,对我有利。
我再给你换一个模型。
假如你身处A部门,你的上司为了照顾B部门的利益,把他们的工作拿给你做,让你加班,工作量和功劳算B部门的。
你开心不开心?
不开心对吧。
你好好想想,你上司的做法,和前面那个例子中大义灭亲的选择是一套逻辑。
同样一套逻辑,你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为啥?
不就是我说的么,你从头到尾关心的,其实都是自己的预期利益。
当你身为外人,你希望人家大义灭亲,当那个人是你父亲,你又不希望了。
不要难过,这很正常,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类。
其实刘纯懿和某些公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刘纯懿相信自己说的,而公知们不相信。
明白这意思么?
公知是演戏的,他的说辞里充满了技巧,他知道怎么去演,有套路。
可是刘纯懿是看戏的,看入迷了,真把戏文当现实了,她的表达里充满了生疏感。
有一种没有学过表演学,没有学过操控预期的技巧,没有学过传播学理论,但充满了信仰的幼稚感。
这是场上所有老江湖,比如马东薛教授蔡康永那批人看不上的。
他们忽悠了半辈子人,论技巧炉火纯青,如果你的天真和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够吸引关注,他们不介意哄你玩。
比如给你个机会,让你怼,让你秀。
但如果发现你OUT了,你信奉的戏文根本没有市场,他们连多看你一眼的耐心都没有。
这是步入社会之初,最令年轻人伤心的。
他们会发现自己学的都是道理,可大人们,讲的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