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与房颤,形成的血栓颜色不同,预防用药也不同
有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一直在吃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但有人告诉他,阿司匹林只能预防“白色血栓”,对“红色血栓”没有作用,想要杜绝血栓风险,就要把两种颜色的血栓一起预防才可以。他问华子,真的有不同的颜色的血栓吗,他吃的阿司匹林到底有没有用呢?
华子告诉他,如果把人体中的血栓拿出来观察,属实有颜色上的区别。在血流较快的地方,比如在动脉中形成的血栓,就会呈现白色;在血流速慢的地方,比如在静脉中形成的血栓,就会呈现红色。
一、血栓的“白色”与“红色”的区别
1、白色血栓:当动脉内膜发生破溃,就会激活血小板进行聚集,许多的血小板小梁形成类似“珊瑚”一样的结构,表面会黏附许多中性白细胞,看起来就会呈现白色。正常状态下的动脉内膜不会破溃,但是如果动脉内膜中生成了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痉挛、血流冲刷、血压波动等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破溃。
2、红色血栓:在血液流动极慢,或是停止流动的时候,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就容易被凝血因子激活转化为纤维蛋白,结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一起形成血栓。因为含有大量红细胞,看起来就会呈现红色。在患有房颤时,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就是“红色血栓”。
二、不同颜色血栓的风险性
无论何种颜色的血栓,对人体都会产生风险。在动脉中形成的白色血栓,会造成动脉的狭窄或是堵塞,还有可能脱落形成栓子,堵塞住远端更小口径的动脉。是造成心肌梗死、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在下肢静脉或是心房内形成的红色血栓,其中的水分会被吸收,会变得干燥易碎,易于脱落,形成栓子。下肢静脉形成的红色血栓,会造成肺动脉栓塞;房颤时形成的红色血栓,则会造成脑梗塞。
三、不同颜色血栓的预防用药不同
1、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是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栓,用药目的主要是在斑块破溃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用的是抗血小板药物,比如大家熟悉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都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当斑块发生破溃时,可以预防白色血栓的形成。
2、抗凝治疗:如果是为了预防房颤血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用药目的是要避免纤维蛋白原的激活,需要对凝血因子进行抑制。用的是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药物。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避免纤维蛋白原的激活,预防红色血栓的形成。
四、根据不同风险性选择预防用药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出,形成血栓的原因不同,就会造成血栓颜色的差异,而且预防用药也不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对两种颜色的血栓同时进行预防,而是需要根据风险性来选择用药。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需要的是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房颤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需要的是抗凝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风险性、用药禁忌等方面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