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溃疡..温胃汤(虚寒)..董建华案

9.温胃汤

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荜澄茄、香附等。

适用于脾胃阳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畏寒肢冷,大便清稀,食谷不化。

次症: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唇淡腹胀,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舌脉特点: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或细弱。

病例1:51岁。胃脘疼痛已有3年,每至秋冬加重,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3次住院治疗。

入冬以来,胃痛又剧。

胃镜及钡餐造影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隐血试验阳性。

证见胃痛甚剧,牵掣后背,饥时痛甚,嘈杂如饥,得食痛缓,嗳气泛酸,形寒怕冷,大便溏薄。舌黯,苔薄黄,脉沉细。

此乃胃病及脾,中宫虚寒,营络枯涩,肝木来侮。

治宜辛甘通阳,培土泄木。

方用黄芪建中汤主之。

处方:黄芪15克,炙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5克,饴糖30克,生姜5克,大枣7枚(切),三七粉3克(冲),炒五灵脂、蒲黄、酒当归各10克

上方进6剂,疼痛明显缓解,仍有胀感。去当归,加丹参15克,降香3克,又进18剂,痛止,泛酸嗳气亦除。纳增,无嘈杂感。

嗣后守方加减调治4个月,胃痛未作,隐血试验阴性。

病例2:男,40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来痛又发作,以饭后3~4小时为明显,痛而且胀,喜按,大便溏。

舌质暗,苔薄白,脉象沉细。

经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部并有变形。脾胃虚寒,气虚血瘀。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生黄芪30克,桂枝5克,白芍12克,炙甘草、高良姜各6克,红枣5枚,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香橼皮、乌贼骨各10克,饴糖30克(冲)。3剂。

二诊:服药后,痛减轻。宗上方去延胡索、金铃子,加佛手,制刺猬皮。生黄芪30克,桂枝5克,白芍12克,炙甘草、高良姜各6克,红枣5枚,香橼皮、乌贼骨各10克,佛手5克,制刺猬皮10克,饴糖30克(冲)。6剂

三诊:胃痛已止,大便正常,要求服丸药以善其后。

黄芪90克,桂枝30克,炙甘草45克,高良姜45克,乌贼骨90克,制刺猬皮45克,香橼皮60克,佛手45克,延胡索24克,红枣20枚。上药共研细末,饴糖90克对入,炼蜜为丸,每次服10克,日3次。

本案已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变形,据其脉证,病系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气虚血瘀,治用温中补气之黄芪建中汤,加香橼皮以理气,入金铃子散以行气和血,行瘀止痛。

再诊时痛已减,故去金铃子散,加入佛手理气运脾,再用制刺猬皮与乌贼骨相配合,既能祛瘀活血,又能制酸解痉,所以疗效较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