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欲识古玉先要知道精美古玉是如何制成的,甚至有些堪称“鬼斧神工”,古人是用什么工具制玉的呢?

介绍制玉的书籍汗牛充栋,难免让人望而却步。怎么办?要始终抓住一个入门重点:古人制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全靠一种黑科技“解玉砂”(图1)——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七千年中国制玉文化的秘诀。

图1-1解玉砂

图1-2解玉砂

图1-3解玉砂

虽然有传说史前制玉用“昆吾刀”,但那仅仅是传说,没有形成定论的,玩权当一听而已。自史前文化期以降,大约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有了原始砣(具)机的问世,其后砣机一直是几千年制玉的不二工具。

历史上砣机经历了很多次的变化和发展:第一代是半地下形式的横轴转石,第二代是多人操作木构横轴肇转青铜砣机,第三代是多人操作木构横轴旋转砣机,第四代是一人操作木构横轴旋转铁砣机。这些方法都是根据玉石创作的不断需求而更新出来的,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这些祖先的智慧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打住,因为各种砣具关键的工作原理都一致,所以直接一图(图2)以晓之:

图2-1

图2-2

图2-3

古人制玉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用砣机(图3)带动解玉砂一点一点地切、磋、琢、磨把美玉制成。而现代用电机(图4)转动金刚砂轮直接在玉料上做工制成。这样由于工具的差别而带来工艺的差别就出来了,鉴古识新也就有第一个最基本的鉴“点”:痕迹学——古玉与新仿玉的工艺痕迹天壤之别。

图3:古代人力砣机轮

图4-1:现代电动制玉机

图4-2现代制玉的金刚砂钻

古代砣机特点:靠人力牵动砣具转动,速度较慢,据说“一刀耗费三月工”,不惜工本但求完美。而现代电动工特点:用电机带动金刚砂轮,简直飞速,一蹴而就,只求多快好省完工仿古赚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同则工迥异,工不同则痕差别。古玉学步,料、工、形、纹、沁色、包浆,还得先从考“工”记——砂痕、接刀、管钻、拉丝,逐条续起,,,

本条无奈理论一大通,假充啥都懂,其实也是揣摩古书鹦鹉学舌,好在“磨刀不误砍柴工”,方向找到后门径已开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