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简介

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

家世

先祖名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刘氏“ 在周封为杜伯, 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缺,缺生士会 。”

评价

客家刘氏族谱称:会祖岀使,秦地留种,姓氏合一。

详细资料

范武子,即范会、士会,字季。乃为刘源明公五十四世孙 [1],系范氏受姓之祖。春秋时晋国人。祖士蒍,佐晋献公定策,尽灭桓、庄之族及游氏,升大司空。

公元前636年,晋人杀怀公。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归国嗣位,是为晋文公。大会群臣,行复国之赏。赏分三等。士会虽无从亡之勋,但心仪重耳,尝辅以谋议,故叙列二等之赏。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军败绩,晋文公称霸。是役,士会代舟之侨为戎右将军,其名始入《春秋》。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子夷皋年幼,国内发生立长立嫡之争。执政赵盾欲立文公之子、襄公之庶弟公子雍为君。其时,公子雍在秦国为人质。遂遣先蔑、士会赴秦迎雍。既行,赵盾因畏国人责难,卒然变计,改立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但此时先蔑、士会已经到了秦国都城。秦国派白乙丙率车驾四百乘送公子雍入境,止于令狐(在今山西临猗西)。赵盾闻知,乃自将中军,屯于堇阴。秦国以为晋师前为迎雍,故不加戒备。讵料,赵盾引军于夜间劫秦营,秦军大溃。白乙丙力战得脱,公子雍则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士会见状,不敢归晋,不得已从秦师而返。

士会在秦不与先蔑相见。或曰:“子能兴之俱亡,而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会曰:“吾与先蔑同罪,非慕其义而从之,又何见焉!”盖责先蔑位列六卿,而不能匡谏于前,且俱出奔,恶有党也。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衔令狐之恨,自统大军,以士会为参谋,渡过黄河,攻晋邑羁马(今山西永济南),拔之。赵盾合报,率晋军扎营于河曲。用臾骈之策,深沟高垒,固守不战。康公求战不得,问计于士会。对曰:“赵氏新任一人,姓臾名骈,此人广有智谋,今日坚壁不战,盖用其谋,以老我师也。赵氏有侧室子穿,乃襄公之爱婿,有宠而骄,恃勇而狂,未谙军旅之事,闻此番求为上军佐,赵盾未从其请而以臾骈为之。赵穿怀恨在心,故仅以私属从行,附于上军,意在夺臾骈之功也。若我以轻兵挑其上军,臾虽欲坚守不出,穿必恃勇来追,因之而战,不亦可乎?”康公从其谋。果然不出士会所料,赵穿傲上,不秉将令,率私属百乘迎战。秦军佯败诱退,穿追之不及而返。怒骂臾骈畏死,不肯协力同追。复又整军驱车出营追逐秦师。盾闻讯大警,曰:“狂夫独出,必为秦擒,不可不救也!”乃令三军并出,方截得赵穿而归。秦师旋得谍报,晋军谋在河口设伏,以堵秦归路。士会审时度势,恐为晋所乘,乃劝康公连夜改道退军。在行进中攻扰晋之瑕邑,经桃林塞全师而归。

翌年,晋患秦用士会,乃于诸浮集六卿而议之。赵盾叹曰:“士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郤缺①曰: “士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智足使。且奔秦非其罪也。欲除秦害,先去其助,宜召回士会为是。”盾曰:“秦方宠任士会,请之,必不从。何计可复之?”臾骈举魏寿余,曰:“此人颇能权变,使之诈降于秦,乘间诱归士会,当可成功。”盾从之。臾骈夜叩寿余之门,告以六卿所议及招士会之策。寿余应允。次日,赵盾以灵公命,使寿余督有司出戍黄河边境。寿余佯装抗命。盾亦作态佯怒,命韩厥搜捕寿余府第,系其妻孥而故意纵寿余逃走。寿余连夜遁往秦国,见秦康公哭诉请降。士会在旁不置一词。康公以问士会,对曰:“晋人多诈,未可轻信也。果是真降,当以何物为凭?”寿余于袖中出一文书,乃魏封邑土地、人民之册,语康公曰:“明公能收容寿余,愿以食邑奉纳。”康公在犹豫间,寿余急以目眄士会,且蹑其足。士会身虽在秦,然亦心恋故土。见寿余之态,己阴会其意。遂对康公曰:“河东诸城,再无大於魏邑者,若得魏据而扼之,以渐收河东之地,亦是长策。只恐魏有司惧晋之讨,不肯来归耳!寿余曰:“魏有司名为晋臣,实乃寿余之私属也。请遣一熟知晋情之人,随我前往晓谕。明公率一军屯于河西,遥为声援,必可成功也。”康公许之,顾士会曰:“卿熟谙晋事,须同寡人一行。既至河口,安营已毕,前哨报:“河东有一枝军屯扎,不知何意?”寿余曰:“此必魏人闻有秦军,故为备耳!彼未知臣之在秦也,诚一东方之人,熟知晋事者,与臣先往谕以祸福,不愁魏有司不从。”康公命士会同往。士会顿首辞曰:“晋人虎狼之性,暴不可测,倘臣往谕而从之则可,万一不从,拘执臣身,君复以臣不堪任使,加罪于臣之妻孥,非徒无益于君,而臣之身家枉被其殃,九泉之下,可追悔乎?”康公曰:“卿宜尽心前往,若得魏地,重加封赏;倘被拘留,寡人当送还卿之家口,以表相与之情。”遂与士会指黄河为誓。士会乃随寿余归晋。后康公果然送还士会妻孥归晋。士会感康公之义,致书称谢,且劝以息兵养民,各保四境。康公善之。从此,秦、晋间互不加兵者几二十年之久。

公元前601年,士会将上军,始为晋六卿。

公元前599年,楚庄王率军攻郑,晋命士会率军救郑,于颖水之北击败楚军。

公元前597年,楚再次攻郑。晋景公谋救郑,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士会为上军主将,郤克佐之,发兵车六百乘救郑,及至黄河口,得谍报:郑被围三月,待援救不至,已降楚。楚师且将北归矣。士会语林父曰:“救之不及,战楚无名,不如班师,以俟再举。”林父善之,欲返。中军副帅先縠沮之,偕赵同、赵括引军渡河迎战。诸帅不得已而从之,三军并济黄河。晋、楚战于邺(在今河南武陟东南),终因晋军将帅不能相协,各行己意,轻敌无备而为楚军所败。晋中、下两军溃不成列,败兵渡河争船,自相残杀,舟中指盈可掬。惟上军不败。盖士会预为之备,令上军诸将各率所部兵众,依托敖山之险,七处设伏,士会又亲自引军殿后,军容整肃,楚不敢逼。直待中、下两军残部余众尽渡黄河,方始整旆而还。

公元前593年,士会率师攻灭强邻赤狄之甲氏、留盱及留盱所属铎辰诸部。自此赤狄之土,尽归于晋国。

时晋国岁饥,盗贼蜂起,执政荀林父患之。访国中之能察盗者,得郤雍。此人善于亿逆,尝游市井间,日获盗数十人,市井怵惧而盗患愈滋。大夫羊舌职谓林父曰:“如今盗未尽获而郤雍之死日将至矣!”林父问其故。封曰:“子恃郤雍一人之察,然不能尽灭群盗。而群盗合力则可以置郤雍于死地也,不死何为?”越数日,郤雍偶行郊外,群盗数十人合而攻之,割其头以去。林父忧愤成疾,不久亦死去。景公闻羊舌职之言,召而问弭盗之策。对曰:“弭盗之方,在乎化其心术,使之知廉耻,非以多获为能也。君如择朝中之善人,使显荣之于民上,彼不善者将自感化,何盗之足患哉!”景公又问:“今吾国中善人何为最?卿试举之。”对曰:“无如士会。其为人,言依于信,行依于义,和而不谄,廉而不矫,直而不亢,威而不猛,君必用之。”及士会灭赤狄还,景公以士会之功,奏闻于周定王,定王赐士会黻冕之服,位上卿。代林父为中军元帅,且加大傅之号,改封于范,是为范氏之始。

士会将缉盗科条尽行删削,专以教民劝化为务。于是晋国之盗多逃于秦国。是年冬,晋景公又使士会平定周王室之乱。定王享以诸侯之礼,以示优宠。士会归而益求典礼之制,以修晋国之法。

公元前592年,晋君使郤克征会于齐。郤克固有跛足残疾,适为齐侯母夫人窥见,被耻笑,受辱而归,怒不可遏。日夜向景公言伐齐之利。士会患之。语士燮曰: “吾闻之,千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快心以逞于齐,必发怒于晋国内。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仕焉,以成其怒,冀其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告老,让之以政。

若干年后,赵文子②与叔向同游于晋墓地九原。赵文子曰:“死者若可起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智不足称也。”叔向又曰:“其狐偃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叔向曰:“子意属谁?”文子曰:“唯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追,不阿而退。”

注:

①郤,读音xì(戏) ,古姓,封于鄙地,因地名而得此姓。

②赵文子,即赵武也。

来源:《范氏历代先贤史料》(景范教育基金会编)

(0)

相关推荐

  • 晋失霸主,内忧外患,赵盾专政,董狐直笔 | 春秋史话连载12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12,欢迎收看. 公元前621年(鲁文公六年),晋襄公去世,他的儿子夷皋还是个抱在怀中的小孩,大臣们因年幼无知的孩子主持不了国家大事 ...

  • 大秦帝国(三)

    秦国起源于秦邑,属于当时核心政权的偏远地区.中原列国的天朝上国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这个边陲小国的歧视和封杀使秦国数百年来与戎狄各部争斗不休.这种血与刀的历练为秦国未来的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年历经 ...

  • 刘姓族谱文化系列《七》

    刘姓族群演变过程 士会与刘氏复兴 在刘姓的早期历史上,除刘累之外,另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士会,也即隋会.范会. 士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隋,称隋会:后又食邑于范,又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与孙武子齐 ...

  • 宣公·宣公二年 晋灵公亡“各自为政” 春秋混战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周匡王,姬姓,名班.东周 ...

  •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在这期间发生了春秋时代最大的五次战争,晋国四胜一败.这四次战争分别是城濮之战.崤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和邲之战.在这四次战役中,晋的主要对手是楚国,其次是秦国与齐 ...

  • 春秋时期极为强大的晋国,为何会被瓜分,又是如何消失在历史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十分混乱的时代,而所谓的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家分晋.晋国被瓜分为韩赵魏三国,也代表着那个时代彻底的礼崩乐坏.晋国本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为何会被瓜分呢?战国初期晋 ...

  • 春秋时期的“木马计”,晋国的智氏以铜钟灭了邻国

    智氏之所以一跃而成为晋国的第一强族,是因为此前消灭范氏.中行氏的时候,智氏将两家的土地全部占了. 那个时候,智瑶已经做了智氏一族的当家人. 无恤是赵家的庶子,继承赵家基业存在诸多阻力. 智瑶却是智氏的 ...

  • 里克[春秋前期晋国卿大夫]

    人物生平 自晋武公完成曲沃代翼后,晋国因为长期的内斗,国家疲敝,百姓穷苦,此时齐桓公已经开创了齐国霸业.齐楚争雄,桓公对晋国的内讧与扩张鞭长莫及,楚国则更是无暇北顾,于是晋献公开始了对晋国的重建以及开 ...

  • UC头条: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重耳即位后,励精图治,增强了晋国的国力.在此背景下,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击败了楚国.自此之后,晋国和楚国在春秋时期展开了 ...

  •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晋楚百年争霸,晋国为何始终占据上风?

    晋国之强,在于六卿之制人才的选拔和西北两面地域的开拓反哺,楚之强在于对南方各国各族的讨伐和郡县制的应用.也就是说,两国都有充足的扩张空间,有不错的内部制度来支撑.秦无内部制度支撑,齐无扩张空间,所以发 ...

  •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正在上厕所的时...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正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感到很不安,周围的气氛有些异常,直觉告诉他,有杀气.于是他急忙起身出去,派人搜查,果然在一个打扫厕所的仆人身上搜到一把锋利匕首,而这个人就是古代四大刺客 ...

  •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怎么突然间就不见了呢?它是怎么消失的呢?

    原创|发布:2017-11-22 20:27:32 更新:2017-11-23 08:43:54 看到水淹晋阳城得意忘形的知伯说了一句话,于是历史就改写了.知伯说:"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 ...

  • 春秋时期,晋国为什么能压制秦国200年之久?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时期崛起,并且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则遭遇了晋国的长期压制.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