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眩、痿证、盗汗、更年期综合证——葛根黄连黄芩汤
15掉眩(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陈奖文医案
李某某,男,68岁。因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致使双下肢功能受限两年。据诉多年来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证见面赤声亢,头晕头痛,双下肢不听指挥,脉弦滑有力。处方:
葛根60克,黄芩、黄连、胆星各15克,夏枯草、野菊花、地龙、败龟板各30克。日1剂。
连服21剂,病告痊愈。新中医 1987
按语:高血压病多责之于肝风,然肝风上扰,阳明首当其冲,肝木失于疏泄,则脾土雍滞,湿热内生。用本方清解脾胃之湿热,使脾胃气机畅通,升降失常,则肝风易于平熄。实验研究表明,葛根有改善脑循环及外周循环的作用,本案重用葛根,有欲降先升之意。[《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也是外感之病,头痛者,太阳经气上逆,头晕者少阳不降,脉有力者,阳明之不降。面赤者,太阳外感之象也,区别少阴脏寒,也有面赤(少阴二十三),此脉弦滑,所以不是少阴之脉微欲绝。此脉弦滑有力者,也是外感之脉,滑为太阳外闭,也就是浮见一沉之义,脉有力者,是阳明之脉,弦为少阳不降,皆是上盛不降之证,胃腑燥热不降,所以下肢听指挥,这就像是足痿证一样。阳盛上亢,气逆不降,所以高血压,头晕头痛。
16痿证——刘昌建医案
赵某,女,28岁,1980年9月1日上午劳动时突然腹泻,泻下急迫,日十余次。伴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本村医生给予黄连素片、扑热息痛等药,治疗三日后泻止热退。1980年9月4日凌晨起床感觉下肢软弱不用,不能站立,由其丈夫用小车推来就诊,进诊室时需他人架起双肩,双腿拖拉在地。检查: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双下肢肌肉松懈,感觉消失,皮肤发凉,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此湿热壅遏阳明,津液不濡筋脉。治拟清热燥湿,升提清阳。选葛根芩连汤: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炙甘草6克。3剂,水煎早晚分服,忌油腻辛辣。
服1剂腹痛较重,下肢知其痛痒,2剂腹不痛,能步行;3剂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再服3剂。后几日,患者喜眉登门致谢,体健如初。黑龙江中医药1988,(4):7]
按语:本案属痿证范畴,脉证相参,由湿热困阻脾胃所致。湿困脾胃,不行津液于四肢,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痿而不用。治当遵《内经》“治瘘独取阳明”之旨,以葛根芩连汤清利阳明湿热,兼升阳明清气。湿热一去,则四肢筋脉和利,而痿证自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条足痿,还是外感病。脉滑数者,伤寒表闭,经热不泄也。太阳与阳明,经迫其腑,所以下利,热壅于胸膈,所以肺热。舌苔黄腻而厚,肺津之瘀,填塞心窍,胃热之黄也。不是湿热壅遏阳明,是表闭壅遏。
胸膈有热,肺叶热焦,气不化津,不能浸灌五脏,五脏失养,发为足痿。而肺热之由,则又原于阳明之燥,故治痿独取阳明。详情请看《金匮》卷十五,肺痿肺痈篇。(在上面足痿医案,好象是白虎加人参汤医案)
17盗汗——邵章祥医案
邹某某,男,43岁,1987年6月18日诊。患者3月前偶因感冒,恶寒发热,咳嗽头胀,胸闷气促,服以杏仁薏苡汤,上证已解,唯见晚间夜寐汗出,湿透铺垫。服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丸等,仍汗出如初。诊时得知患者肛门灼热痒痛,大便涩滞,舌苔黄腻,脉濡数。此内外湿邪相互搏结,蕴郁化热,上蒸于肺,下迫于肠。湿为阴邪,旺于阴分,蒸迫津液,故夜寐盗汗。方用葛根芩连汤解肌透热,使湿开热透,营卫和谐。
服药2剂,盗汗即止,肛门舒适。[四川中医1989,(3):11]
按语:本案盗汗,非阴虚所为,乃湿热陷于脾胃之中。其辩证眼目是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濡数。脾主肌肉,湿热蕴蒸,迫津外泄,故而盗汗。《景岳全书》云:“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厖若热胜湿者,但去其火而湿自清。”并主张用黄芩芍药汤、清化饮等清利湿热之剂治之。葛根芩连汤既能清利中焦之湿热,又能透达肌腠之府,用之使湿去表畅,则汗出可止。《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条盗汗,还是外感病,经阳外蒸,卫气外泄而失藏,所以盗汗。医不知解表,此盗汗不愈。葛根芩连汤,双解表里。看了这么多医案,这个葛根二黄汤,可以做成非处方药了,单一的感冒加下利的病,没有其它杂象都可以用,随便有点伤寒基础的就可以开方了。
18经断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杨广静医案
冯某某,女,48岁,1987年10月15日初诊。自述近半年来时有面部及全身烘热,继而汗出热退如常人,每日发作数次,不分昼夜。因服知柏地黄丸,其热较前加重而来我科求治。来诊时正值发病,证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经先后无定期,肌肤微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有嗜辛辣厚味习惯。此乃湿热内蕴,熏蒸头面肌表所致。治当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以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黄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自述发热减轻,次数减少,继服5剂而愈。[国医论坛1989,(3):37]
按语:经断前后诸证多以调和肝脾为治,然本案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厚味,必有湿热内蕴脾胃,此有舌脉为凭。脾胃主肌,头面为阳明经所过,湿热循经上蒸,故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知柏地黄丸为滋阴之剂,投之反助湿生热,故用之反甚。本方清热利湿,药中病机,故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也是外感病,脉滑面赤,即是外感之象。其表不解,则病不愈。大部分医生,见舌苔腻黄,说成湿热之病。虽然辨证为湿热病,用的却不是湿热方。治愈病者,仍是表里双解方。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