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端木子贡列传
“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端木子贡列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P1945-1950
[导读]
本文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部分。
看过《论语》之后,你头脑中的子贡是个什么形象?是不是觉得他嘴多,喜欢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如问政时,孔子说了“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他非得叫孔子去掉一个,然后再去掉一个,最后留下“民信之矣”。你是不是觉得子贡是一个相当敬爱老师的人,如有人毁孔子,他反驳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之贤,日月也,无得而逾焉。”甚至别人表扬他超过孔子,他一开口便是“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劈头盖脸说别人一通,然后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或者,你想到了做生意时说的“端木遗风”这四个字,知道子贡是个相当会做生意的人,并且诚信经商。
除以上几点之外,子贡还是个说客、纵横家,他一出口,让整个世界都乱了。用太史公的话来说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为何有这本事?我们且看齐欲加兵于鲁时,他为救孔子的父母之邦,是如何游说齐、吴、越、晋五国的。
子贡首先去齐国游说田常。他劝田常不要攻打弱小的鲁国而应攻打强大的吴国,原因是你是借对外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攻打弱小的国家不足以让齐国重视你,唯有攻打强大的国家,甚至攻打受挫,齐国才能让你受重用。这一分析深中田常在国内“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的受排挤的处境与心理,于是田常说出“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的疑虑,然后子贡提出请吴国救鲁与齐交战的做法。
子贡到吴国,指出齐伐鲁是齐与吴争强,吴不可不救。因为“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救鲁还可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名存亡鲁,实困强齐”。这一说法既挑起了吴国与齐国争霸的怒火,又挑起称霸中原的野心,深切吴王夫差的心理;但夫差在赞同子贡说法的同时又说出对“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的担忧,决定“伐越而听子”。对此子贡提出“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的建议。
子贡为吴王出使越国。越王句践谦卑地接待子贡,子贡先以吴欲伐越来威吓越王;再以“无报人之志”被疑、“有报人之志”被知、“事未发而先闻”三种情况提醒越王处境危险;再又指出吴国是“残国之治”,给予越国以希望;最后建议越国“发士卒佐之徼其志”的策略,指出吴王攻齐胜与不胜于越有利——而胜,吴“必以兵临晋”,吴国“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子贡扣住句践处境与心理,动以情、晓以理、告以谋,快速拿下越王。子贡回报吴国,越王句践派兵三千随吴王征齐,且建议吴王领越王之兵而不让句践随军。吴越关系,子贡办得妥妥的,既利吴攻齐,又利越败吴,二者皆欢。
子贡往晋,最为轻松。子贡仅告诫晋君“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让晋国“修兵休卒以待之”。子贡多像全心全意为晋国考虑啊!
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吴救鲁,与齐战,败齐而存鲁;败齐而如晋,与晋斗,吴兵挫而疲;越乘其弊,攻吴而杀吴太子——最后灭吴以血耻。所以太史公曰:“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这就是子贡,一个风姿绰约的说客、纵横家。
子贡何以游说能成功?原因有三:一者子贡具有全局意识,将五个诸侯国的矛盾看成一个整体,齐攻鲁并非齐鲁两国矛盾,还可牵涉吴、越、晋;二者子贡说辞颇能紧扣各人处境与心境展开,如齐田常攻鲁仅为转嫁国内危机、吴称霸却担心越国、赵欲复仇暂时只能韬光养晦等;三者子贡虽师承孔子“君子言义不言利”之学说,颇知“利”的重要性,因而以“利”说诸国,从而将各国纳入自己布局的体系中。
读《论语》,知子贡善辩,利口巧辞,读这段文字,对子贡形象当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看吴越争霸,除阖闾、夫差、子胥、宰嚭,勾践、范蠡、文种之外,再加一个子贡,是不是认识又更深了,视野又开阔了?这又是读书“偏”与“遍”的关系,钱锺书所谓的“遍则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