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军屯,迁移人口,打压麓川—细数明太祖朱元璋经略云南的努力
前言:一提起云南,很多人会想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事实上云南在历史上长期游离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以外,按明太祖朱元璋的说法:
唐太宗时云南自守,至高宗时始入贡。朝廷待之至重,反生侮慢。唐前后凡九加兵,战屡不胜,唐终不能驭。元世祖亲下云南,令亲王镇守之。终元百年间,前后七叛。—《明太祖致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书》
可见即使强大如唐朝,对于当时统治云南的南诏王国也是束手无策。宋太祖赵匡胤更是称“大渡河以西,非我所有也。”而元朝虽然灭了大理国,但始终需要依靠大理段氏的辅助才能对云南实施统治。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代中原政权才真正完成了对云南稳固而可靠的统治,从而使得今日之中国可以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单从这一点,朱元璋就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的历史功臣。今天笔者就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尽最大努力来还原明初对于云南的治理过程。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画像
第一阶段:武力收复,稳固统治
战争过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一直拿远在云南的蒙元梁王政权没有办法。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由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和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才在南京誓师出征云南。
九月二十六日,大军抵达湖广后兵分两路,由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对云南发动攻击。北路军兵力为五万人,由都督郭英(后来的武定侯)、胡海(后来的东川侯)、陈桓(后来的普定侯)统帅。三人都是跟随朱元璋起义的心腹,大军由永宁(今四川叙永)出动,直扑乌撒(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乌撒是位于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之处的军事重镇。
而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的主力部队则在十二月初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进入贵州境内,迅速攻下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特区),随即兵锋直指曲靖。十二月十八日,明军在曲靖白石江歼灭云南元军主力,俘虏主帅司徒平章达里麻。十二月二十二日,镇守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随后明军分路出击,扫荡云南境内残存元军。包括元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帅张麟、行省平章刘辉、枢密院同知怯烈该在内的高官和东川、乌蒙、芒部诸蛮皆望风降附。闰二月二十三日,西平侯沐英攻克大理,活捉大理段氏首领段世,大理段氏就此走入历史。
大理崇圣寺三塔
云南全境基本平定之后,朱元璋发布诏书诏告天下:
朕荷上天眷佑,海岳效灵,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籍。惟西南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征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获,云南已平。诏告天下,臣民共知。於戏!福民永已,圣贤之为。逆天违命,根祸殃民,身家被罪,惟西南诸夷应之,故兹诏谕。—《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但是军事斗争的胜利,只是治理云南的第一步。朱元璋自己心里很清楚,云南的和平稳定“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因此明太祖殚精竭虑,对于如何治理云南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平定云南明军主帅傅友德
废除蒙元行政区划,设置云南布政司。
治理云南的第一步当然是废除元朝的行政制度,建立明朝自己的管理系统。经过重新划分之后,新成立的云南布政司下辖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设云南布政司之后,朱元璋认为非名臣望重者不能镇彼,于是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署布政使司事。梅思祖原来是张士诚的部下,从大将军徐达北伐有功,洪武三年封汝南侯,又是宁国公主驸马都尉梅殷的叔父。出镇云南之前任贵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也属于就近调遣。潘原明也是张士诚的老部下,虽然明朝建国以后一直没有出任实职,但是他之前长期担任浙江行省平章,对于治理地方的行政经验非常丰富。
此后朱元璋又从南京派出通政使司试左通政张紞出任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仪鸾司大使宋昱出任右参政。通政使司左参议韩钥出任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试右通政范祖出任右参议。临行之前老朱还特地鼓励他们:
古者,尚志之士必立身以行道。道行则名成,名成则贵身荣家以显亲矣。卿有志于古之士,事朕左右,能日省月察,异於世之昏愚污浊者。故特命卿以云南方面之任,正君子行道之时也。然云南诸夷杂处,威则易以怨,宽则易以纵,卿往,其务威、德并行。彼虽蛮夷,岂不率服?卿其敬哉,将有无穷之誉矣。—《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而在梅思祖和潘原明相继于任上去世之后,朱元璋又升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吴印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前左参政张紞为右布政使。当然由于云南情况的特殊性,除了布政司一级的官僚,地方上各州、府、县的官员都由致仕武臣出任。
(洪武十五年三月)甲戌,复命选致仕武臣署云南府、州、县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三》
张紞后来升任云南左布政使,为云南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洪武二十年赴京述职的时候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评价。
另外为了保障云南的后勤供应,朱元璋命户部令商人往云南中纳盐粮以给之。当时户部奏定商人纳米给盐之例如下:
凡云南纳米六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五斗者给浙盐二百斤,米一石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安纳米六斗者给淮浙盐二百斤,米二石五斗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定纳米五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四斗者给浙盐二百斤,川盐如普安之例;乌撒纳米二斗者给淮、浙盐皆二百斤,川盐亦如普安之例。
如此丰厚的回报极大的激发了商人的热情,当时商人们在云南招人开垦土地,种植稻谷,纳粮于官府,然后领取盐引,支盐发卖。商屯的发展,加快了云南土地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然除此以外,老朱也没忘记搜刮外国。洪武十七年七月,遣国子助教杨盘等使安南,征粮饷助云南兵食。当时的安南国王陈炜可不敢驳老朱的面子,当即下令运粮五千石以助。
加强军事管制,消灭残余势力。
云南全境虽然平定,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劳永逸,前元残余和当地土司的势力强大,明朝必须尽快地建立稳固的军事体制予以对应。因此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置云南都指挥使司,命前军都督佥事谢熊、戈预,左军都督佥事冯诚署司事。升延安卫指挥佥事王俊为云南都指挥使。又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命都督府遴选致仕武官往守云南诸城。此后又陆续设立临安卫、楚雄、大理、毕节卫指挥使司,曲靖、普定军民指挥使司,基本实现了对于云南全境的军事卫所全覆盖。
洪武十五年四月,就在朱元璋颁布平定云南诏书之后不到三个月,乌撒诸蛮复叛。老朱对这次反叛十分重视,要求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组织部队对乌撒、芒部等部酋长实施斩首行动。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己亥,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同时又下令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组织部队对各部土司实施分头打击,使其自身难顾,从而起到阻止各部土司联合兵力的目的。吴复和费聚的努力给了傅友德大军充裕的准备时间,到了六月份,三人做出分工。永昌侯蓝玉驻军建昌,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会颍川侯傅友德进击乌撒。七月的时候老朱还下令兵部录骁勇兵送赴云南以支持平叛。
乌撒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
在洪武君臣的努力之下,七月二十八日傅友德和沐英大败叛军,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残余叛军则在九月被西平侯沐英一举扫除。洪武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又命六安侯王志、安庆侯仇成、凤翔侯张龙督兵往云南品甸缮城池,立屯堡,置邮传,安辑其民人。
坚持滇人治滇,逐步实现汉化。
面对云南境内错综复杂、为数众多的土司势力,朱元璋明智地采取了先合作,再逐步汉化的策略。对于愿意和明政府合作的土官,都赐冠带,给以诰敕,使任本州知州等官。比如任命申保为永昌府同知,木德为丽江府知府,阿日贡为顺宁府知府,著名女性土司商胜署武定军民府事,俄陶知景东府事等等。又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土酋思伦发为宣慰使。改车里路为车里军民府,以土酋刀坎为知府。
丽江木府土司
与此同时明朝还在云南积极推行汉化教育,先后在大理府、楚雄府、云南府及蒙化等州开设儒学。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甚至还遣其子吉隆等十六人入太学学习。之后建昌府划归四川治理之后,老朱也没忘记设立四川建昌府儒学。网络上还有一种说法,称朱元璋对云南历史实行了文化灭绝。依据是有文章记载沐英攻克大理之后曾经将大理国在官之典册,在野之典章,悉付之一烬。这种说法不见于史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云南平定之后朱元璋曾经让傅友德”考元时所留兵数并计岁用及税粮徭役之法与凡事便宜以闻。“而傅友德的回复是”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可见洪武君臣并没有烧毁云南史籍的打算。
那么对于前元政权统治阶层和大理段氏高层,明朝的政策是一律迁往外地。比如故元威顺王之子伯伯及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家属三百一十八人迁至耽罗(今韩国济州岛)居住。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参政刘车车不花等迁居京城。大理段氏领袖人物,原云南平章段世、宣慰段名等人发往山东皇七子齐王处随军效力。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不断从全国各地调兵入滇开展军屯,史料记载的就有:
(洪武二十年八月)癸酉,诏景川侯曹震及四川都指挥使司选精兵二万五千人,给军器、农具,即云南品甸之地屯种,以俟征讨。乙亥,诏在京军士戍守云南者,其家属俱遣诣戍所。户赐白金十两、钞十锭,令所过军卫相继护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四》
(洪武二十年冬十月)丙寅,诏长兴侯耿炳文率陕西土军三万三千人,往云南屯种听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六》(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癸丑,长兴侯耿炳文承制,遣陕西都指挥同知马烨率西安等卫兵三万三千屯戍云南。—《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八》
而从南京调遣的军民则大多来自南京柳树湾。据说是因为柳树湾靠近明皇宫,朱元璋此举不但改变了云南的民族成分,顺手还解决了皇宫的安全隐患,可谓一举两得。
红圈处为“柳树湾”位于南京城的大概位置
现在网络上的一些“Keyboard Man”完全不考虑古代中国的人口结构,一味地指责明朝为什么不牢固控制奴儿干都司,为什么不向北一直控制到贝加尔湖,为什么不向西打通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占领中南半岛争夺印度洋出海口。希望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让他们清醒一点。即使经过了多次的人口迁移,云南布政司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总户数只有75,690户,人口只有354,797人。
缩小云南版图,降低治理难度。
感受到云南土酋的反扑力度以后,朱元璋认为有必要对其行政区划再做调整,将部分府、州、县划归统治已相当成熟的四川管辖,以分担云南方面的压力。
于是在洪武十五年十月老朱下令割云南建昌府所属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苏八州,中北、社泸、沽三县,德昌府所属昌、德、威笼、普济四州,会昌府所属武安、黎溪、永昌三县,俱隶四川布政使司。以会川千户所隶建昌卫,卫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任命故元平章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以故元四川分省参政贾哈剌为建昌卫指挥佥事。
洪武十六年正月,又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
洪武十七年五月,又割云南东川府隶四川布政使司。改乌撒、乌蒙、芒部为军民府而定其赋税。
大军班师,沐英留镇。
洪武十六年(1383年)三月云南大局已定,朱元璋命长兴侯耿炳文往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班师。
卿等久劳于外,今蛮夷已平,可以班师。若迟速之期,宜自审度。
但与此同时朱元璋让义子沐英留镇云南的决定可谓是神来之笔,沐氏家族此后世镇云南,与明朝休戚与共,同存同亡。史料原文是这么记载的:
复谕西平侯沐英曰:云南虽平而诸蛮之心尚怀疑贰,大军一回,恐彼相扇为患,尔其留镇之。抚绥平定,当召尔还。
沐英为了云南的长治久安呕心沥血,在他于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去世之后,云南父老“复请立祠云南城中,岁时祀之。”这足以体现云南人民对于沐英的怀念和敬仰。当然朱元璋也没亏待沐英,死后追封其为黔宁王,谥昭靖。当年十月又命沐英之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往镇云南。《明太祖实录》也对沐英作了极高的评价:
英宣上威德,约束将士,抚绥蛮夷,远近翕然。...英为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贤礼士,抚御士卒,尤有恩意。...英宣布恩信,抚而治之。招怀番酋,得其欢心。
沐英死于镇守云南的任上,而实际上为了收复云南,明军官兵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除了沐英以外还有多位开国勋贵死在艰巨繁复的工作岗位上。今天笔者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以资纪念。
在岗殉职:宣德侯金朝兴、汝南侯梅思祖、安陆侯吴复、西平侯沐英。
阵亡军官: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大名公主驸马都尉李坚之父)、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重庆卫指挥佥事雍桂、杭州卫指挥佥事脱列伯、坚城卫指挥佥事吴辅、颍川卫指挥佥事姜信、西安中护卫指挥佥事罗晟、府军卫指挥佥事陈庸、龙虎卫指挥使胡斌(东川侯胡海之子)等。
- 第二阶段:彻底收服麓川王国
强大的麓川国
麓川国起源于隶属元朝金齿都元帅府的麓川路,元至大三年(1310年),麓川土司脱离元朝,自立为王,更名“思翰法”,意为“至高无上的虎天王”,自号“萨玛达”,意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中国史书称他为思可法(或死可伐)。此后思可法经过历次征讨,甚至将元朝金齿宣抚司都一起吞并。元朝也多次组织兵力讨伐思可法,双方的对峙一直持续到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麓川国主思可法接受元朝册封,称平缅宣慰司世袭宣慰使。
(至正十五年十五年)戊寅,云南死可伐等降,令其子莽三以方物来贡,乃立平缅宣抚司。—《元史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
麓川国前身果占壁王国
明军攻克云南之后,时任平缅宣慰司宣慰使的是思汗法的次子思伦发,他立刻表态支持明朝政府,并于洪武十七年八月遣使入朝,上故元所授宣慰司印。于是朱元璋下令改平缅宣慰使司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仍以思伦发为宣慰使。思伦发虽然归顺明朝,但他自恃兵力强大,一直没有放弃成为中南半岛一霸的梦想。
在朱元璋写给傅友德等人的敕谕中,老朱大概描述了麓川国的实力。
近询知死可伐之地有三十六路,在故元时皆设官治之。其地后为蛮人所专,已四十年。继又侵楚雄之西南远干、威远二府,梁王力不能制,终为蛮夷所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五》
另外根据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出使麓川的钱古训所著《百夷传》描述:
百夷(麓川)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西天古刺在其西,八百媳妇在其南,吐番在其北;东南则车里,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之金齿卫也,西北则西番、回纥。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缅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曰百夷。
据分析当时麓川国势力范围除了今陇川(云南省德宏州)、猛卯(今云南省瑞丽市勐卯三角地)、遮放(位于今云南省芒市西南部,与缅甸接壤)三地外,在怒江以西有干崖、盏达、南甸、腾冲、潞江、芒市、户撒、腊撒,潞江以东澜沧江以西有孟定、耿马、孟琏、大候、湾甸、镇康,澜沧江以东有威远、镇沅、者乐,甚至木邦(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孟养(今缅甸西北克钦邦境内)等地也一度纳入其中。毫不夸张的说,全盛时期麓川王国的实力甚至不逊于唐时的南诏王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明军进入云南后思伦发虽然接受了明朝册封,但自恃武力,一直心怀二心。而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强势的开国君主也难以容忍自己的地盘上有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权存在。双方的矛盾最终必将摊牌。
明朝一方率先出招,趁着重新划分云南各地行政区划的机会,此前麓川国从云南梁王政权手上抢来的远干、威远二府被重新划到了楚雄府境内。不同于别处府州县或是土官,或是致仕武官主管,楚雄府知府是以四川左布政使(四川省文官一把手)身份退休的朱守仁。这样一个重量级的退休高官被降级任命为楚雄府知府,朱元璋是有自己的心思在里面的。
洪武十七年,原先属于麓川国管辖的镇康府改州为府,湾甸设县,分别有朝廷任命土官进行管理。洪武十八年二月,朱元璋下旨重设金齿卫指挥使司。
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各地土司纷纷倒向明朝,麓川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大幅缩水。思伦发决心发动一场“杀鸡儆猴”的战争,让明朝知道麓川国的实力,而这次的倒霉鬼他选择了景东土官知府俄陶。洪武十八年十二月,思伦发调集十万大军进攻景东府。俄陶虽然率领本府军队做了坚决抵抗,但由于众寡悬殊,最终败退大理府白崖川。而率军前来干预的署云南都司事、左军都督佥事冯诚(宋国公冯胜之侄)由于遭遇大雾天,被麓川军队偷袭,大败而回,千户王升战死。
麓川国巅峰版图
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龙颜大怒,下决心要解决麓川问题。但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元璋并没有贸然出兵,在积极进行相应准备工作的同时,老朱还不忘软硬兼施的手段。洪武十九年四月,四川都司都指挥使甯正被调到云南都司任职。洪武二十年正月,老朱又遣通政使司经历杨大用赍白金五伯两、文绮二十疋往赐景东府知府俄陶,对在他思伦发犯境时候的忠诚予以嘉奖。
五月,朱元璋敕谕川滇一带明军的高级将领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甯正、楚雄卫指挥袁义、大理卫指挥郑祥、品甸卫指挥赖镇、金齿卫指挥李观等曰:
近御史李原名归自平缅,朕听其所陈,知百夷谲诈之详,虽百千万言无一言可信。由是观之,蛮夷反欲窥伺中国,为我边患。符至,可即葺垒。金齿、楚雄、品甸及澜沧江中道须高城深池,固其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贼来勿轻与战,相机乃动。往岁云南军中遣人至百夷,多贪财货。不察事势轻重,张威贾勇,贻笑诸蛮。又因靖江王不才,以大理印行令旨,皆非道理。致其侮慢,上累朝廷。继今不许一人往平缅,惟静以待之。彼若有文移,则大略答之,否则勿答。应有职贡之物,皆不得取。如是数年之后,则麓川之地可入版图矣。卿等固守朕言毋怠。—《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在这道敕谕中,老朱再次强调了他的终极目的就是将麓川之地彻底纳入版图。六月,命金齿卫指挥李观“以指挥、千、百户镇抚所统旧军精加训练,使各守分地,以观平缅动静。”又让完成慰问任务的杨大用继续留在云南练兵。杨大用在各地土司之间来回奔走,为朝廷争取到了沅江等府五万土兵的协助。八月遣右军都督佥事孙茂以钞三万二千锭往四川市耕牛万头,目的是令军士先往云南屯田,预备粮储,为平定麓川做后勤准备。
全国动员,征讨麓川。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军队,为了一次性解决麓川,朱元璋调集天下军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洪武二十年八月)癸酉,诏景川侯曹震及四川都指挥使司选精兵二万五千人,给军器、农具,即云南品甸之地屯种,以俟征讨。
(洪武二十年九月)乙酉,调湖广官军五万六千五百六十人征云南,赏钞五十六万八千锭。
(洪武二十年冬十月)壬戌,调陕西、山西将士五万六千余人赴云南听征,赐钞有差。甲子,调楚府护卫兵六千赴云南听征。丙寅,诏长兴侯耿炳文率陕西土军三万三千人往云南屯种听征。
加上之前杨大用筹集的土兵,明政府所调集的军队人数已达二十多万(当然各路明军实际到达云南的时间肯定会延后,比如耿炳文的陕西军就在洪武二十一年二月才出发前往云南)。思伦发当然也得到了明朝大军集结的消息,他不会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因此在明军尚未完成集结的时候,思伦发于洪武二十一年正月率先发难,他派兵对属于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寨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这次进攻被新任署云南都司事甯正击败,斩首一千五百余级。
这一次的失败激发了麓川国内舆论的哗然,思伦发趁机调动三十万大军对定边府发动全面进攻。定边府位于今云南玉溪境内,一旦失守,不但昆明危在旦夕,整个云南的局势都可能发生逆转。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此时镇守云南的朱元璋养子、西平侯沐英选骁骑三万,昼夜兼行十五日来到定边府城下。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领的三百先锋骑兵碰上了拥有三十余只战象的上万人麓川军队。明军以弓箭射大象左膝及胁部使其倒地,随即射杀麓川主将。麓川军队大败而回,明军首战告捷,斩首数百级。
黔宁昭靖王沐英画像
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军事会议中沐英指出定边府危在旦夕,我军利在速战。同时针对麓川军队所倚仗的大象,沐英又创造性地提出三段式火枪战法。
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九》
第二日,沐英分军为三队,都督冯诚领前队,都督同知寗正领左队,汤昭领右队。在战前动员时,沐英告诫全军:
今深入寇境,与之相持,胜则必生,败则必死。吾辈受主上深恩,报德成功,正在今日。吾与若等约:有功者必赏,退衄者必斩。
当时的明军是一支南征北战的铁血之师,虽然人数不如对手,但他们依然有着必胜的信念。两军对圆之后,思伦发立刻组织战象进行集群冲锋。麓川的战象全身披挂铠甲,背上立有战楼,象兵立于战楼之中射箭。战象左右两侧又各有短槊一根以备击剌。但是明军运用沐英创立的三段式射击法,持续保持火器输出,史载:
阵既交,群象冲突而前,我军击之,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而奔。
战象因受到惊吓四散奔逃反而冲垮了麓川军队的阵脚,明军乘机发起冲锋。三万明军在主将沐英的带领下彻底击溃麓川军队,取得了“斩首三万余级,俘万余人”的辉煌战果。
想象中的麓川象兵
在明军主力未到之时就能击败思伦发大军,收到捷报的朱元璋喜出望外,但他随即指示沐英率军逼近景东,保持对麓川国的持续压力。同时老朱授权沐英可以与思伦发进行和谈,条件是对方须赔偿战马一万五千匹、象五百只、牛三万头、象奴三百人。
此时后续明军已经在普定侯陈桓的率领下抵达毕节(今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但六月份发生的东川诸蛮的反叛打乱了明朝的计划。朱元璋任命颖国公傅友德仍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左副将军,普定侯陈桓为右副将军,景川侯曹震为左参将,靖宁侯叶升为右参将,统领马步军往讨之。到了九月份又发生了越州土酋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等人的叛乱,明军被迫分兵由傅友德、沐英讨伐阿资等人,曹震、叶升领兵分讨东川叛蛮。
洪武二十一年十月,曹震、叶升平定东川叛蛮,捕获叛蛮五千五百三十八人。而阿资的叛乱则到洪武二十二年二月才彻底平定。到了四月又发生了都匀苗蛮的叛乱,由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何福平定,斩首四千七百余级,擒获六千三百九十余人。收剿寨洞一百五十二处,粮谷三万一千一百石有奇。
十月,沐英入京述职,朱元璋赐宴于奉天门并且鼓励沐英:“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此时明军虽然因忙着四处平叛而没有对麓川作进一步的攻击,但明军在云南战无不胜的辉煌战果还是极大地刺激到了思伦发。他遣使求和,把战争责任推到手下刀厮郎、刀厮养身上,请求朝廷宽恕,并“愿输贡赋云南”。朱元璋考虑到麓川确实底蕴深厚,一时半会难以将其彻底消灭,接受了思伦发的求和。但他让杨大用带着自己口谕到麓川狠狠教训了思伦发。
独尔思伦发复效尤梁王,纳我逋逃,又数年矣。金齿、景东之役,皆尔所致。朕谓尔欲图人民,广土地,与中国较胜负,故敢数生衅隙。继命诸骁将率师屯营,且耕且守。今尔来诉往者犯边之罪,不由于己,皆刀厮郎等所为,未审其果然否?尔虽声言归诚,于心实怀不轨。果若此,何以释我诸将之愤乎?如欲释愤,当躬修臣礼,悉偿前日用兵之费。则麓川无问罪之师,土酋各保世禄。不然,则旌麾所向,丑类为空。
思伦发不敢反抗,乖乖上纳老朱所要求的以象、马、牛、白金、方物等,同时又将刀厮郎等一百三十七人交由明朝政府处置。《明太祖实录》给出的结语就是“百夷遂平”。
结语:麓川彻底投降之后,明朝在云南的统治日趋稳固。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剿抚并重的方法,在消灭土司反叛和发展云南经济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而沐英连同他的家族作为明朝在云南的代理人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朝廷赋予他们的使命,是云南历史上的大功臣。如果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能够在平定安南之后封张辅一个越国公,让他世镇安南的话,今天我们去河内还需要签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