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龙屯堡
从贵州回来,休整了两个星期,心又开始痒痒的,忘不了空荡荡的高速路以及景区里稀疏的游人景象,于是5月底又继续走贵州,这次是小环线,计划走兴义—黄果树瀑布—天龙屯堡—云山屯—青岩古镇—荔波大小七孔—平塘天眼—茂兰自然保护区等,历时一个星期。
我们从南宁出发到兴仁516公里,第二天本来计划走关兴公路往黄果树瀑布方向走,关兴公路是关岭县至兴义100多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全线有88座桥梁,其中的北盘江大桥曾荣获世界最高桥梁美誉,沿途集峡谷峰林和原始森林于一体,风光无限,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个新亮点。谁料想我们上了关兴公路不久就遇到前方修路,路况很差,只好退出来上高速直达黄果树瀑布,又错过了心心念念的关兴公路沿途美景,留下了遗憾。
30年前我曾经到过黄果树瀑布,现在景区里已经今非昔比,一条栈道铺设到瀑布下方,如果不想走路还可以乘电梯上下,已经难觅当年的小径,完全没有了当年探秘带来的快感。
虽然疫情期间景区免门票,但进入景区的人仍不多,平时人头涌动的景区入口处显得很冷清。瀑布旁边开辟了很多新景点,我们往下走了一段,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继续深入。
由于不是丰水期,瀑布水量不是很大,但还是很壮观。我们沿着栈道往下走,瀑布下有观瀑平台,可以近距离观看,人们穿着民族服饰争相在平台留影。
从黄果树瀑布景区出来70多公里1小时就到了天龙屯堡,今晚我们将入住天龙屯堡民宿。天龙屯古镇位于安顺市平坝县,距贵阳市仅70多公里,是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自元代起就是著名的顺元古驿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明初朱元璋曾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源都来自江浙一带的汉族,现在屯堡里住的都是当时军人的后人,所以至今仍遗存着大量的明代汉文化元素,比如屯堡人的语言、服饰、建筑、宗教等,屯堡人的语言仍遗留着明代官话的特点,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的阳刚之气,语言专家把它称为“安顺屯堡方言”。
屯堡里沿袭了江南风格的石头村落建筑,大到围着屯堡的城墙和堡垒,小到家用物品如盐罐子等,路上铺的是石头,建筑房子用的是石头,就连房顶上盖的瓦片都是石片,仿佛生活在一个石头的世界里。天龙屯堡的街巷纵横交错,进入巷子如进迷宫,巷子两头设有为御敌而建的圆形门,每条街巷既能单独防御又可联防,如果敌人贸然进入,关上巷门就如同关门打狗,碉楼和民居里密布的射击孔、梭镖孔就能歼敌。
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屯堡里有些石头屋已经残墙断壁,摇摇欲坠,看着都有点痛心,所以再不加大维护力度,这些老石头房子很快将毁于一旦。
经过一个街巷,路中间有一个茶驿,往日热闹的茶驿里一位老大娘因为茶客寥寥而无所事事,她穿着当地流行的明代服饰,让人感受到屯堡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
我们来到著名的明代首富号称商圣的沈万三在天龙屯的故居,沈万三原是浙江湖州人,后随父定居苏州周庄,至今周庄还保留着沈万三的豪宅。后因触怒当朝皇帝朱元璋,被发配到这里充军,住在次子沈茂的家里,沈万三在此住了三年,为了避嫌不显山露水,所以故居很简陋,住所在当地并不算起眼。
不远处是演武堂,这是一座继承了江南民居风格的石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天龙屯堡旅游兴起后,演武堂被辟为地戏表演场所。堪称明代活化石的地戏是由明朝的军傩演变而来,屯堡人称为“跳神”,戏曲主要以古代战争题材为主,在平地围场演出,故称“地戏”,因为是疫情期间,我们无缘欣赏这一古老的戏种。
沿着曲折的街巷往前走是天龙学堂,学堂始建于1907年,由屯民集资创办,并一直沿用至2006年,培养了很多人才,天龙学堂是屯堡人崇文尚武重视教育的佐证。 学堂分为主楼、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及伙房等,主楼作为礼堂位于中间,教学楼两幢左右分开,为采光窗户都是大圆拱形,图书楼为多棱形犹如古堡的一座建筑。天龙学堂被作为贵州乡村小学校的典范,著名的辛亥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书写的一幅对联更是为学堂增色不少,从牌坊式校门仍可窥见其昔日的辉煌。
天龙屯堡的民居基本上都是紧挨着,石头院落中宽大的条石垒起的院墙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很润滑,房子的装饰并不一味的粗犷,墙上大都配有精美的雕刻点缀,比如代表福禄寿喜寓意的蝙蝠、梅花鹿、麒麟和喜鹊等构件。
晚上我们在位于天龙村中街的毛氏大宅吃了一顿当地特色菜,回味着屯堡文化的滋味。屯堡人都是明代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响应朝延号召 “屯田戍边”,至今这里六百年的大明帝国军魂犹存,六百年的石头屯堡仍在,今天的屯堡人仍身穿大明朝的长衣大袖,跳着大明朝的地戏,仍旧沉眠于老祖宗“插标为界,跑马圈地”的荣耀中,屯堡人六百年凝聚着一个魂,六百年织就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