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预测作文:《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

作为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 少年感”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世殊事异,少年不移》

一考试

(标题对仗工整,也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符合演讲稿格式,契合任务要求)

大家早上好!

曾几何时,我也如你们一样,如新露,如朝阳,怀惴着青春梦想,拥有着清澈目光。

(首段即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少年感”)

时序流转,我已不再年轻。但看着你们,我仿佛还是可以看见自己。我想,岁月无法抹去,我与你们共享的少年气质。

(作者身份隐藏其中,现场感明显。)

少年感,不只是年龄其表,更在于气质其里。少年感,是一份有知而无畏的气概,是一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

(采用阐释法引出三个分论点,总领下文。)

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常人言“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慨更有如划破暗夜的流星,照亮人类精神长空。哪怕预知结果,仍保持少年无畏。在中华民族面临庚续危机之时,正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才激发千万国人奋发进步。他知道菜市决狱之结果,但他拒绝苟且逃亡,保持革命无畏勇气,保持青年一往无前的勇毅。在如今百年大变局语境下,时代也在呼唤“谭嗣同们”,秉持有知而无畏的精气神,开拓进取,以少年感为桨,渡发展破局之舟。

(主体段一:论述“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段首点出分论点,十分醒目。后面两个主体段也采用这一模式,使文章思路结构十分清晰。此段主要就“有知二无畏”来展开,选取谭嗣同的事例,并观照当代“百年大变局语境下”,我们要“以少年感为桨”秉持“有知而无畏”精神,“开拓进取”。)

少年感,流转于“保持独立自我”。少年感者,当如顾城笔下“白昼的月亮”,不慕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浊浪,拒绝随波浊浪流,坚守独立之自我。人云亦云者,湮没于乌合之众;保持自我者,不失少年尖锐锋芒。毛姆《月亮与六便土》中的主人公,便是“视他人目光如盏盏鬼火”,去往无人小岛,才保持少年般旺盛的想象力、创造力,绘出一片天马行空的世界。在如今,网络使“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分流意见”。身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也应坚守独立思考立场,保持少年锐气,不淌党同伐异的浑水,以少年感为帆,渡独立真我之舟。

(主体段二:论述“少年感,流转于‘保持独立自我’。” 段首点出分论点后,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拒绝随波浊浪流,坚守独立之自我”。然后用毛姆《月亮与六便土》主人公的事例,建议现场学生“应坚守独立思考立场,保持少年锐气,不淌党同伐异的浑水”,现场感突出,也深化了主旨。)

少年感,寄寓于“永不放弃”。志之所趋,虽远弗界;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的一生,难免遇上岛屿与暗礁,但若不经过黑暗之径,难以抵达光明。正如卢梭所言,“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无法阻止我们前进”,荆棘仍在,但我们仍然“追风赶月不停留”,选择向理想之地进发,步履不停。夺冠的女排队员,坚持数十年寻药方的屠呦呦,不断攻坚克艰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他们都以“永不放弃”为笔,为少年感写下生动注脚,如少年般纯粹于理想,执著于当下。你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乃至人类的未来,需要这份不放弃的少年感,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少年感为锚,航向心之所向,驶往理想方向。

(主体段三:论述“少年感,寄寓于‘永不放弃’。” 段首点出分论点后,运用类比和引用的手法,呼吁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哪怕遇到“荆棘”和“暗礁”,仍要“‘追风赶月不停留’,向理想之地进发,步履不停”,永不放弃。后面还运用排比手法,例举女排、屠呦呦、欧阳自远等例子凸显“永不放弃”的观点。)

我所理解之少年感,有知无畏,保持自我,永不放弃,人的心灵如浩瀚百川,唯有不断接受少年感的百川,才能够风华长存。

(用“我”对“少年感”的理解,再次总结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愿同学们保持少年,愿此间的少年,是永远的少年。祝愿同学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向在场同学们提出寄望收束全文。)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演讲稿格式完整)

本文总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各任务指令完成得较好,对象感、现场感明显,但作者“优秀校友”身份略有隐秘,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这个情境也不够明显。

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比喻、引用、类比、正反对比等运用顺手拈来。所选的素材也契合各个分论点,说服力强。

作文最值得点赞之处在于,每个主体段落都能观照当代,阐述“有知而无畏”、“保持独立自我”、“永不放弃”于当代的现实意义,并呼吁现场听众坚守这些精神,既点题,还让三个主体段结尾形成一个有关联的比喻整句。

总体而言,这篇作文虽然作者身份不够明显,也未能点明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情境,但仍不失为一篇较为优秀的考场作文。

《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一考生

标题化用现代诗人冯唐的“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鲜明醒目,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非常符合本次作文的“少年感”的主题以及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身份。不过,因该句子在今年非常火,出现标题“撞车”的可能性也很大。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本部分属于演讲稿的称呼语和问候语。称呼语要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语,通常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再接开场白。

我是复兴中学的往届毕业生,很高兴站在这里,在“校友大讲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我演讲的题目是《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本部分属于演讲稿的开场白,入题极快,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演讲的主题。

少年感,是胸怀凌云之志。不分年龄的界限,每一个胸怀凌云之志的人,都如少年一般。(建议这句话与第五段的第2句互换位置,并稍作修改。如改为“少年时期,每一个人都那样阳光,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人生充满了凌云之志。”这样与后文提及的年轻时期的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年龄身份就比较符合了。)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强则国强”,每一位怀凌云之志的人,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少年”。周总理年轻时,当被问到为何而读书,他毅然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毛主席观北国风光,豪情写下“数风流人物(,原文少了一个逗号)还看今朝”。胸怀壮志,他们无畏向前;俯临青云,他们心系苍生。(建议加上“同学们”,用以呼告,引起听众的注意,这也是演讲稿的对象意识的体现)今日之你我,亦为中国少年。少年者,国兴之本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建议改为逗号)常怀“长风破浪会有时”之志,常记少年之感。少年,不是只有那些阳光的孩子,还有每一个胸怀壮志的你我。

本段设置了分论点“少年感,是胸怀凌云之志”,运用了两例式——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年轻时期胸怀壮志的事例来论证,简洁有力。而后能回扣“今日之你我”,使得文段充满了交流感。“少年,不是只有那些阳光的孩子,还有每一个胸怀壮志的你我”则回扣分论点。

少年感,是阳光的心态及无畏的探索精神。孩童时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增大,有些人的少年感消失了,有些人的少年感却依旧那样鲜活。(建议这句话与第四段的第2句互换位置,并稍作修改。如改为“不分年龄的界限,每一个人都那样阳光,每一个人都饱含着无畏的探索精神,都如少年一般。”这样与后文提及的九十多岁的袁隆平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的年龄身份就比较符合了。另外,建议删除“着年龄增大,有些人的少年感消失了,有些人的少年感却依旧那样鲜活”,因为后文只是涉及“少年感却依旧那样鲜活”的老年人事例。)九十多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仍在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海水稻、双季稻…(省略号使用不规范,建议这句话修改为“海水稻双季稻丰收新突破”)袁老用他的探索精神和阳光的心态向我们展示了何为“少年感”。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不顾自我,毅然投入抗疫一线,不屈服于命运,执着进取,用一颗少年的心,从死神手中抢回无数患者,面对困难,依旧阳光;面对未知,锐意探索。这是属于昂扬的少年的精神,也是属于每一个奋斗者的意志与坚毅。少年的阳光,是驱散黑暗的法宝;少年的无畏,是斩开荆棘的利剑。(仍建议加上“同学们”,用以呼告,引起听众的注意,这也是演讲稿的对象意识的体现)今日之你我,亦应携阳光之心灵,无畏之思想,勇敢地奔赴前方。

本段设置了分论点“少年感,是阳光的心态及无畏的探索精神”,仍运用两例式来论证,简洁有力,而后由此推及“每一个奋斗者”,让这种“少年精神”上升到了只要是奋斗者,不管什么年龄都有“少年感”的主旨。同第四段一样,能回扣“今日之你我”,使得文段充满了交流感。最后一句则回扣分论点。

少年感,是不屈从于时代、年龄,永葆初心的品格。正如那句话所说“真正的勇士,是在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永葆初心不是易事,但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诠释了何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时代楷模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将毕生奉献给了教育,助几千名大山里的女孩走出大山;张富清老同志深藏功与名,在基层默默奉献,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了不忘初心的少年感。,这也是演讲稿的对象意识的体现)在我们的成长途中,难免遇到波折(建议改为“挫折”),今后的日子也总有坎坷,但愿我们不忘初心,永葆属于少年的朝气。(建议再加上“属于少年的阳光,属于少年的无畏”,使其形成排比句式,增加文段的呼吁力)

本段设置了分论点“少年感,是不屈从于时代、年龄,永葆初心的品格”,仍运用两例式来论证,简洁有力。但感觉“不屈从于时代、年龄”上文没有体现,本段也没有体现,是否改为“少年感,是永葆初心的品格”更简洁一些?

(建议此处加上“同学们”,用以呼告,引起听众的注意)少年感,是面对橘子洲,挥笔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少年感,是面对前路执意吟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少年感,是历经山水一程后,仍能叹出“会挽雕弓如满月”和“人生如梦”的内心。(这个句子用了多例式,使“少年感”更形象,更有诗意。但是,这个句子不够整饬,还有个别语病,如“叹出……内心”搭配不当,“吟咏”后缺宾语中心语)(建议此处加上“同学们”,用以呼告,引起听众的注意)少年感,属于你我,属于每一个永远年轻的人,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本文总评

本篇文章的优点主要有三个:

1.文章观点明确,结构清楚。开篇入题极快,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演讲的主题。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展开论述,分成三个并列分论点来阐述主题。

2.论据典型,丰富。有男有女,有少有老,有政治领袖,有科学家,有医生,有教师,有军人。运用两例式,使得论证简洁有力。

3.语言具有时代感,能较好地化用一些名人名句。

不足之处:

1.交流意识不够,“今日之你我”之前加上“同学们”,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力。

2.主体部分都是用两例式,让文段显得有些呆板,如果在第六段用上三个事例,那会让整体显得更灵动,更有论证力度。

3.三个分论点的逻辑不够清晰,尤其是第四、五段的过渡语逻辑上有些混乱。

《阅尽千帆后,仍怀少年心》

题目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突出中心,并且用了五五字对称结构,化用诗句,整齐醒目,但中间不能用逗号隔开,应去掉逗号。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符合演讲稿的格式,有称呼和问候语,比较规范,有亲切感。

再次回到母校,再次来到这熟悉的大礼堂,我感到我再次回到了我(删除“我”)明媚多彩、充满无限可能的少年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少年感,弥足珍贵。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阅尽千帆后,仍怀少年心。

符合校友身份,开头就拉近了和听众距离。观点明确。三个”再次”强调了自己回到母校的强烈感受,很自然地过渡到少年感这个话题。”

“少年感”一词近日频频被提上热搜,尤其是不久前四川藏族男孩丁真的大火,更让少年感这一概念疯狂霸屏。纯朴的笑容,清澈的眼神和毫不做作、“原生态”的举止仿佛就是对“少年感”教科书般的诠释,但同学们,于我而言,“少年感“远不止如此。”

针对社会热点“丁真”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善于思考。

少年感是永生之花,对世界永远保持好奇。纵使双鬓渐白、青春逝去,也不会洗去一些老人身上的好奇。双眼昏花又如何?对VR体验的好奇心不会被遮蔽;腿脚不便又怎样?请来志愿者在家中教授使用微信支付的方法。新时代的老年群体,乘时代之风、享时代红利,永怀好奇、探索不停,拒绝与时代脱节,甚至还自创社交账号,引领时代潮流。前段时间爆红的“奶奶天团“就是少年感的生动写照。永远保持好奇心、探索欲,就会少年常在、不惧老去。

分论点用了比喻,富有文采。还运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对称句,使用“奶奶天团”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少年感是对世界永远保持好奇”这个分论点。有理有据。

少年感是常青之藤,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随着年岁的渐长,一些人自诩参透人生真谛,开始漠然处世甚至置身事外,对生活的热情便也同他们的“参透“烟消云散。同学们,日复一日的刷题与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是否黯淡了你们的眼神、消磨了你们的热情?看看杨绛先生吧,文革期间被下放乡野,每日只有读书与清扫厕所这些琐事,她却能常怀热情、积极安排每天饭菜,还与丈夫养了一只小猫,尽力过好每一天。他们心中常怀少年那般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借少年之活力,织就中年之人生。听到这里,同学们是否认识到少年感的耀眼光芒了呢?

第二个分论点保持与第一分论点句式相同,形成并列关系。结合自身感受谈少年感,并与听众保持交流,聊及高三枯燥的学习,引起共鸣。,接着用杨绛先生的例子再次证明保持少年感其实就是要对生活充满热情。

少年感是长燃之火,是对困难的不放弃、不屈服。少年常因年少轻狂而被嗤为“幼稚“,但也因坚毅甚至固执被赞扬”坚韧“。少年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疫情中张定宇院长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疫情外,钟扬教授不畏高寒与缺氧扎根高原只为建立中华种子库。他们已经人也沧桑,已阅江上千帆,但面对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福祉,仍发扬着少年感,仍怀有少年心。也正是这份少年感,这颗少年心,助力他们走过世间荆棘,抵达绽满鲜花的沃野。

第三个分论点依然与第一第二个分论点句式保持一致,构成并列关系,思路清楚,结构清晰。列举了张定宇院长和钟扬教授的事例,贴切论证了少年感是对困难的不放弃、不屈服。

同学们,作为即将成年、迈入大学的高三生,你们是否会以前人为榜样,常怀好奇、常怀热情、常怀坚毅?少年常新,中国常新,少年易逝,但少年感可永存。在此,我祝愿每一位同学都可做到“阅尽千帆后,仍怀少年心“!

结尾对高三的学生发出号召和祝愿,希望高三的学生能做到“阅尽千帆后,仍怀少年心。”结尾点题,深化主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收束全文,展现出良好的教养。符合演讲稿的结尾格式。

本文总评

这是一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论证有力的演讲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文章以演讲稿的形式展现,开篇第一段就明确了主题:阅尽千帆后,仍怀少年心。接着用三个分论点分别进一步论述,回答了少年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依然要保持少年感,以及如何保持少年感这几个问题。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处处点题,关键词的使用恰到好处。

二、论据充分,论证巧妙。

作者在论证中心时列举了一些很贴切的例子,有详例也有略例。第一个分论点举的是“奶奶天团”的例子,惜墨如金,却又能一语中的。第二个分论点后举了杨绛先生的例子,是在和高三学生有交流的时候流淌出来的,毫无违和感。第三个分论点后列举了张定宇院长和钟扬教授的事例,贴切论证了少年感是对困难的不放弃、不屈服。

三、句式多变,语言优美。

整篇文章句式上是变化的,有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长短句等,语言交错变化,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文章很有文采,显现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如果还要给一个建议,就是可以多举一个反面的例子,举例后加强议论,使文章更深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