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作协】王学彬︱走 进 西 湖(一)

走 进 西 湖

文/王学彬

(一)

  从小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诱惑,再加上读书后对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陶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杭州西湖的向往日益强烈。总盼望着有一天能走进西湖,亲眼目睹西湖的娇容。
  2020年终于如愿以偿了,而且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里四次走进了西湖,走进了西湖的如诗如画美景之中,走进了西湖悠久的历史,走进了西湖的灵魂,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感受到了它的神秘,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西湖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古时候称为“钱塘湖”,又叫做“西子湖”。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慕名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的千古佳句,众人皆知,在此本人无力赘述。
居高远看西湖,就是一首沁人心脾的诗,就是一幅灵动鲜活的山水画。给人的感觉是西湖是那样的柔美多情,是那样的狂野豪放,是那样的宁静深远……
  资料显示,西湖的形态近似于对等的多边形。整个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
  西湖主要有十大美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钱塘十景。“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为什么叫苏堤呢?原来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脚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为了防止湖水泛滥,决定疏浚西湖,带领当地百姓利用田间隙地、湖里多余的泥土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的筑成后,堤上可以承载行人车马,方便了交通,又给后人们留下了长堤卧波、连接南北的一道永久妩媚的风景线。真的感谢伟大的诗人东坡先生,感谢苏老!
  苏堤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苏堤两侧栽种了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几十个品种的景观树。杭州的春天来的特别早,进入二月,长堤便开始苏醒,变得活跃起来。六桥起伏,湖面活泛。大堤上国内外游人如织,观光车川流不息,人们脸上都带着惊喜的目光,在大堤两侧时而漫步,时而停歇,不停地拍照留念。环顾四周,春气荡漾,如烟似雾。眼前的新柳吐翠,靓丽闪眼,桃花笑脸相迎,空气中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树上的各种鸟雀窜来窜去,兴奋地鸣叫,十分悦耳。湖面上的水鸟上下翻飞,尽享快乐。观光游船五颜六色,富丽堂皇,载着游人行走在碧绿万顷的湖面上,船后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涟漪,船上人们的歌声和欢笑声,四散开来,弥漫了整个西湖的上空。置身于此,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春晓中的苏堤上,六座石拱桥各领风骚,尽显妖娆的身姿。映波桥与花港公园接壤,赶上细雨沾衣的天气,垂杨掩映桥孔,丝绦微动,雨滴如注,煞是壮观神秘;锁澜桥上是观赏小瀛洲和保俶塔的最佳景点。伫足近看远眺,实虚得体,美妙无限;望山桥上向西望去,丁家山岚秀色亮眼,双峰时隐时现在云雾中,神秘难测;压堤桥雄踞苏堤南北的中段, 桥南侧的景碑亭上“苏堤春晓”四个大字格外耀眼,令人豁然开朗;若你有备而来或赶上时间巧合,站在东浦桥上观日出别有一番情趣;跨虹桥上看雨霁云散,彩虹横亘如洗的天空,湖山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曲院风荷。西湖十景之二。有记载称: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闻名国内。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万平米。因四周的池塘遍布,菱荷几乎铺满了湖面,每当夏日风起,荷香沁人心脾,因而起名“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是西湖北线热点游览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曲院风荷美在是以观荷为主题的景区。炎热的夏季到来,景区树荫蔽日,青苔浓绿如毯,肆意的散发着清湿气味,丝丝凉意透彻周身,令人舒服极了。无论是平坦的油炸路还是木桥、石桥,皆是九曲回肠,曲径通幽。目力所及范围真是无处不风景,无处不动心,无处不留恋。
  放眼湖面,各类荷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莲似血,红的耀眼;白莲像雪,素雅清香;重台莲叶叶相连,粉红欲滴;洒金莲色彩艳丽,情态娇柔;并蒂莲相拥缠绵,羞惊四座。株株荷花相互簇拥,又亭亭玉立,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真正体现了 宋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词意境。
  静观浓绿圆大肥硕莲叶上面,露珠随微风滚动,蜜蜂、蝴蝶和蜻蜓上下翻飞,或戏弄荷叶,或吮吸荷花粉。有时你会发现荷叶在不停地摇动,据内行人说那是鱼儿在触碰或亲吻着荷茎,还不时发出轻微的咔咔声。动静搭配,悦耳之声交替传送,富有情趣。造型各异的小桥上,游人穿梭往来。桥栏杆边人满为患,想要照张相就得见缝插针,人荷交融,其乐无穷。
  来到曲院风荷,人们都会由衷地感叹:想终生留在曲院风荷院内,畅饮西湖水,欣赏风荷叶,静听鸟儿鸣,想着想着,无不心醉……
  平湖秋月。资料表明,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波澜不惊,皓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平湖秋月景观是人们公认的良辰美景,富有诗情画意。若是恰逢中秋夜晚,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气候宜人,此时,湖天相接,黛绿一色,水月相溶,你若在凉亭里或船舫上,推窗望去,一定会想到清代诗人骆成骧曾在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写下了一副赞美平湖秋月的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这幅对联的意思是穿过窗户进来的是夏天的清风,冬天的暖阳;卷起门帘看到的是前山的明月,后山的山景。把月亮写的如此明亮逼真,也真正验证了“四时月好最宜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说。
  平湖秋月观景点最好是平湖秋雨公园。史料记载,从南宋时起,“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所描写的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已经定址。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建龙王祠。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美术木雕项目的摇篮,既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开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在国际性和全国性的一些重大展览当中频频获奖,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断桥残雪。西湖十景之四。从简介中可以知道,断桥残雪是西湖上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上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涂抹了神秘浪漫的色彩,令人神往。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湖面,景色奇异壮观。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伫足桥头,举目四望,远山时隐时现,似原驰蜡象,湖面清冷,远近景色反差强烈,令人遐想联翩。
  古往今来,名胜之处,必有名人游赏题词。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证明了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明代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欣赏了断桥残雪后,人们感慨万千,五体投地的敬佩明人汪珂玉在《西子湖拾翠余谈》中有一段评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柳浪闻莺。西湖十景之五。资料介绍:柳浪闻莺景观位于西湖东南岸的南山路侧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现在这里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明代诗人万达甫曾经有诗为证:“柳荫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足见当时的柳浪闻莺处的景象是何等的美妙繁华。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已吐丝婀娜,随风摇曳,犹如绿海荡波,柳浪拍打着紫楠、雪松、广玉兰、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异木名花,是那样的和谐美妙。漫步其间,随处可见莺鸟树上地下不停地飞来飞去,一边捕食昆虫,一边卖弄歌喉,悦耳之声无处不在。莺鸟的羽毛有棕色、绿色、橄榄色、浅黄色和黑色。此地莺鸟据说有近三百多种。路旁的简介牌上注名的就有黑顶莺、白喉莺、棕柳莺、苇莺、短翅莺、芦莺属、树莺等。
  公园东南开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设置了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出了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现在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创设奇特,别有天地,养人视野。

作者简介

王学彬,1958年生人,1975年起从事教育工作,社会兼职为龙江县人民法院陪审员、龙江县作家协会景星分会主席。1989年至今先后在《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教育》、《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公安报》、《齐齐哈尔教育》、《教育情报》等市、省、国家级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散文、诗歌、歌词、小小说、曲艺、消息和论文近400篇。

(0)

相关推荐

  • 等一个时间,来一场风月丨走走看看:西湖十景

    我们对西湖有着没来由的向往与兴趣. 无论是南宋十景,还是新十景, 总希望能见到它们, 而且是最美的时刻. 什么时候去最好呢? 这个问题,苏东坡也没有答案. 晴天无浪时,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

  • 西湖十景,常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

    西湖十景,常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列为十景之首.元代又称<六桥烟柳﹥. 苏堤春晓 ...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二)

    断桥残雪 过了"望湖楼"再往西走,只见一条长长的湖堤横亘在西湖上,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去,把西湖分为内外两部分,这就是白堤.白堤北侧的水域称作"北里湖".白堤全长一 ...

  • 闲逛西湖-《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一季第12集

    :自驾房车游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 ﹌﹌﹌﹌﹌﹌﹌﹌﹌﹌﹌﹌ 2015年12 月11日,星期五. 临时告 ...

  • 【龙江作协】王学彬︱走 进 西 湖(二)

    走 进 西 湖 文/王学彬 (二) 花港观鱼.西湖十景之六.顾名思义,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它位于杭州西湖南面苏堤入口附近,地处苏堤南段西侧.简介得知,花港观鱼景区1964年二期扩建工 ...

  • 【龙江作协】王学彬︱鲜活的清明上河图——上海城隍庙见闻

    鲜活的清明上河图 --上海城隍庙见闻 文/王学彬 上海的城隍庙蜚声国内外.无论何人到上海都要去观赏城隍庙,主要是领略一下城隍庙的悠久文化.中西方合璧的古老建筑.九曲桥和湖心亭游人如织的壮观场景.商贾繁 ...

  • 【龙江作协】王学彬︱闲话东北的“下雨天儿”和“下雪天儿”

    闲话东北的 "下雨天儿"和"下雪天儿" 文/王学彬 在东北,关于"下雨天儿"和"下雪天儿"演绎出来含义基本是一致的:除了 ...

  • 【龙江作协】王学彬︱难忘少年鸟趣

    难忘少年鸟趣 文/王学彬 五六十年代初,家乡的南甸子上柳条通一望无际,野生的杨榆柳树茂密成荫,牛毛岗柔软如毯,水塘交错纵横,各类野草遍地都是,引来了无数的鸟类来到这里繁衍生息.那时是别说我们小孩子,就 ...

  • 『千家诗词』王学彬诗词精选

    王学彬,70后,笔名语伟然.河北邯郸人,河北临漳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华篷防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临漳县张村乡基层党支部书记,作品散见于部分书刊及公众平台. 入选作者诗词精选 过柳 ...

  • 【龙江作协】王学波︱景星,光阴的故事

    景星,光阴的故事 文/王学波 如果你还很年轻 斑斓的世界 无时不刻会陪衬着你的笑容 如果你不再年轻 品味过的光阴 也一定会特别的凝重 在光阴里行走 细数身边的风景 一路芬芳 染醉了多少曾经的曾经 景星 ...

  • 【龙江作协】王学波︱暮雨卿《父母的爱情》读后感

    暮雨卿<父母的爱情>读后感 文/王学波 一段凄美的情缘 一抹真实的平凡 一纸娓娓的倾诉 一幕感人的瞬间 不管尘封多久的心灵 都会卷起万丈波澜 纵使你坚如磐石 也禁不住热泪潸然 这是爱情的力 ...

  • 王学进:提高中考体育分值要循序渐进

    王学进:提高中考体育分值要循序渐进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并逐步提高分值.(4月1 ...

  • 王学泰先生走好

    今日上午,通过苗怀明教授的文章<发现另一个中国>得知,著名学者王学泰先生去世了. 作为后生晚辈,我与王先生从未谋面,只是读过先生的几部著作.拜读每部著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校时,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