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堂模式必须经历的十个过程
1、必须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难度设置大、内容拓的广、教师讲解多、课堂节奏快、有想法无办法、有理念无信念
·对学科、及探究本质的把握还需探索
·放与收的把握上不够精到
·师、生活动的结构安排往往不合适
·教材特殊内容不会特殊处理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首先考虑什么?不是教材。不是课标。而是学生:学生的经验、心思、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生活世界、兴趣爱好、情感特征等。研究了解学生非常重要。学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其观察、研究的过程。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要把握课程目标与教育本质和学科本质的完美结合。
2、必须从少讲开始
并不是教师讲过就算学生学过。
若教师能通过不讲或少讲,并且能使学生懂,这样的课才算真正的好课。
会讲课不难,会不讲课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课堂教学应追求的境界:教师少讲;勾起深思;引发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保持结论缓慢地出现。
3、必须有理念跟进
教师教的行为旨在导出、引出学生学的行为。
教师的责任:把想要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要学的内容。(读文章),教师不是教教材的,而是用教材来教的,即用教材来发展学生的。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不是教材上的内容教师都要讲,也不是教材外的内容教师都不敢说。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之一,不一定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要懂。学生的学习不完全是通过教材,也不完全是通过教师;而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究、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的。有时需要不知教材为何物。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反思
“教学进度”是否就是把教学内容按课时平均分配。“教学任务”是否就是结论性的概念、规律。“课堂纪律”是否就是鸦雀无声。
·对学生的差异应充分利用
差异是课堂设计的基础差异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差异是一笔财富。教师的责任是要充分揭示这种差异。差异(尤其是知识上的)幅度过大,会给课堂组织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4、必须有模式推动
模式是经验通过逐步积累、研究、实践,经验化后用来反作用于实践的一种手段。推动一个好的模式,用模式带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这就是我省各校正在经历的教育改革之路。
5、必须是学校整体运作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定从教学走向教育,必定从学校管理走向学生的自主管理,必定从课堂改革走向学校的全方位改革。
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确立“以学为先,学导同行”的理念。在观念改变上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在空间改变上学生围坐、四周黑板。在时间改变上由原来一节课45分钟改为40分钟,学多教少,学大于教。在流程改变上将学习前置,先学后导,导学同行,学道贯穿。在组织改变上建立学班——学簇——学簇长——学科代言人管理体系框架。在行动改变上教师站位退后,学生抢占黑板主阵地,成为真正意义的课堂主人。
6、必须有自然生成的阶段性研究主题
7、必须有配套的政策、机制、措施和办法
围绕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各课改学校必须出台大量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以及各个方面的具体操作办法。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学习导航编写、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制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下的教师培训制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下科研课题研究制度;建立新课程新课堂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等。
8、必须有团队作战
工作方式:调研、视导、讲师团、同课异构等
研究主题:学科——课堂——大课堂——学科
9、必须体现“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模式的环节
第一环节,形成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第四环节,展示交流;
第五环节,总结梳理;
第六环节,巩固升华。
学习导航:推进“问题导学”的“法律”武器“学案”、“学道”、“学习单”、“导读、导思、导练”
自主学习:推进“问题导学”的能力支撑。自主学习的管理策略首先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合作探究:推进“问题导学”的形式保障。小组是业务性很强的学习共同体。“问题导学”模式中,利用小组的合作探究。实现了大班教学小班化。
展示交流:推进“问题导学”的重要环节。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展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的形式。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
10、必须追求深化课堂改革的内涵发展和科研含量
推进与加快配套的评价办法改革
模式的稳定性与发展性 形式稳定,内涵发展
教学模式改革中学生学习信息化问题
核心环节的效率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推广、深化过程中的问题。配套管理(小组管理、学校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