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允炆派耿炳文北伐
燕军攻破怀来后,朱元璋十九子谷王朱橞,因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与怀来相距太近,就弃封地奔赴首都南京。北方军情如此紧急,建文君臣并没有十分在意,认为燕王朱棣只是侥幸得胜。当时,建文帝正锐意文治,天天与方孝孺等大学者、诸文臣们讨论《周官》法度。而黄子澄虽是书生出身,却也能看出燕兵来者不善,劝谏道:“燕兵素强,不早御之,恐河北尽失。”至此,建文帝才派长兴侯耿炳文、驸马都尉李坚等人率师北伐,抵挡燕兵的进攻。黄子澄还是不放心,接着下令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以及十多位都指挥使数道并进,直趋北平方向进军,并命令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助给军饷及后勤支持。
众将出发前,建文帝朱允炆在御大殿送行,他也没有想到,就是他劝诫众将的一番话,最终成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允炆说什么了?他这样说的:“从前南朝梁国萧绎为了登上帝座,命令他的属下时有‘六门之内,自极兵威’。意思是萧绎为了当皇帝竟然怂勇他的手下趁乱杀掉他的三哥、侯景所立的简文帝萧纲,这样的事情不祥至极。现在,你们这些将士将要和燕王对垒交战,千万注意不要杀伤燕王,不要使朕有杀叔父的坏名声留于后世。”朱允炆的指示精神成了朱棣的护身符,以致于在战场上,谁也不敢伤到朱棣。
接着是齐泰顾虑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帮助燕王,建议建文帝召还他们回京师。朱植服从建文帝的命令,从海路来到南京后,封地被改为荆州。而宁王朱权却不服从召回京城的旨意,被建文帝削去了宁王护卫。我们之前讲过,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3岁的朱权就被封为宁王,两年后来到了自己的封地大宁,统帅大宁驻军抵抗蒙古袭扰。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宁王朱权就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8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骑兵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此外,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明通鉴》记载,“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明史·诸王列传》记载,大宁为“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军事“巨镇”。朱元璋令宁王朱权掌握强兵猛将,镇守北边军事要塞,为的是防备元朝皇室卷土重来。
宁王素以能文善谋著称,在当时“统九十余城”,管辖着东到如今的沈阳,西连如今的河北省宣化市,南靠长城,北跨西拉木伦河的大片区域,手中又有精兵8万。因此,宁王就成了建文帝的心腹大患。此时,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削藩之手伸向了远在塞外的宁王,下旨要求宁王进京述职。面对建文帝命令赴京的圣旨,宁王立即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谋士们都认为此时进京无异于羊入虎口,凶多吉少。于是,宁王便抗拒圣旨没有进京,结果受到被朝延削去统帅蒙古兀良哈部三卫的处分,不过建文帝并没有将蒙古兀良哈部三卫调离宁王封地。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短时间内就控制了北平地区,兵力增至数万人。当时各大藩王中大部分已经被建文帝夺去了兵权,少数几个也对朱棣的造反持观望态度,宁王朱权最初也是当起了吃瓜群众,来个两边不得罪,既不响应朱棣起兵,也对朝廷召他回京的圣旨假装没听见。朱权坐地观望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自己常年和四哥朱棣配合剿灭残元势力,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其次大宁府和朱棣控制的北平地区相邻,一旦响应朝廷讨伐朱棣,可能朱棣第一个就要收拾他,所以他不敢响应朝廷。另一方面,朱棣起兵之初,朝廷大军几乎占据压倒性优势,朱权更不敢当朱棣的造反合伙人,一旦失败,恐怕祸及满门。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耿炳文的父亲是朱元璋的老乡管军总管耿君用,父子都是明朝开国功臣。耿炳文跟随朱元璋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后以军功封长兴侯。驸马都尉李坚是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的儿子,是朱元璋七公主的驸马。
八月十二日,耿炳文率军30万人进驻真定(今河北正定),都督徐凯领兵10万人扎营河间(今属河北),都督潘忠驻莫州(今蜀河北任丘),都督杨松率军9000人为先锋扼守雄县。在战争的早期,朱棣的燕军在综合实力上都处于劣势,所以燕军只能巩固北平根据地,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把被动为主动,以达到各个击破。朱棣乘北伐军部署未定,率军主动出今河北任丘击。八月十五日夜,攻破雄县,杨松全军覆没。继而伏击潘忠援军,大败其众。
耿炳文部将张保投降了朱棣,告诉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朱棣让张保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一是可以打击南军的士气,二是诱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自己一举击溃。耿炳文果然中计,将南岸的兵调过河。八月二十四日,燕军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耿炳文的军情,于是燕军决定发动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