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慢半拍”?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人生悲剧很多种,天生就听不到妈妈的声音算一种。

还记得这个来自美国佛吉尼亚州的小baby吗?

天生患有耳疾的他从未听到过妈妈的声音,直到戴上助听器,第一次听到了妈妈温柔的声音。

起初的他有些惊奇,其后激动不已的涌出泪水。

这一幕暖哭了许多网友。

其实,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平均新增2~3万患有听力障碍新生儿,他们天生不能对声音做出反应。

很多父母认为孕期排畸检查能够筛查出胎儿天生听力缺陷这一问题。

其实并不是

胎儿排畸查不到听力问题,能目前为止,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因此,2010年卫生部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列为新生儿常规检查,并实行。

医院会在新生儿出生3~5天做听力筛查,如果没有通过,也并不能代表宝宝就有听力障碍。

后期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或评估做多次筛查,最后由专业人士评估新生儿听力。当然,因为筛查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有些家长出于客观原因没能及时带宝宝检测。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观察,如果宝宝总是出现慢半拍的情况,很有可能存在着听力障碍,需要及时干预:

一、6个月以内的婴儿

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外界突发的声音有着明显的生理反射,比如眨眼、转头以及停止吸吮等生理动作。

特别是在睡眠时,稍微大点的声响就有可能惊醒婴儿。

父母可以通过拍手或开大音乐声音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如果婴儿反应迟缓,则有可能存在着听力障碍。

二、6个月到1岁的婴儿

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他们在6个月后开始对外界的声音产生兴趣,模仿他人发音或者主动寻找声源等反应,这些都表明宝宝的听力相当健康。

因此可通过摇铃之类的玩具,刺激并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对这类声音毫无兴趣,或者也没有开始“咿呀学语”,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三、1到2岁的幼儿

宝宝在迈入1岁之后,基本上能够听明白大人之间的对话,而且还能够说出一些比较简单的词语。

而患有听力障碍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对于说话声反应相当迟缓。

四、2岁以上的孩子

2岁以上的健康孩子基本语言能力发育良好,他们一般都能够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如果孩子迟迟不愿意表达自我的想法,对大人们的指令没办法作出反应,而且喜欢将电视声音或音乐开得特别大声,都有可能是听力障碍。

孩子听力障碍如何预防

一、孕期保健

避免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孕妈要做好孕前后期保健。

50%的听力障碍者都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因此准父母在生育之前要做好婚前检测。

同时准妈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接触汞、铊、苯等有害物质。

二、预防婴幼儿耳部感染

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可能是先天因素,但婴幼儿出现听力障碍可能是后天因素影响。小孩子的耳咽管相对较短,容易被细菌侵入。

因此在吐奶或者呛奶时,带有细菌的奶渣很容易通过耳咽管进入到中耳,所以宝妈们在喂奶时要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

同时,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污水流入耳道,防止中耳炎的发生。

其次,避免外界刺激

家长们切记不能随便用耳勺、棉签以及火柴棍等物品帮宝宝掏耳朵,这样很容易损伤宝宝的耳道。

其次,少带宝宝出入歌舞厅之类的噪声较大的场所,控制家里电视的音量,避免过大的音量导致宝宝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

孩子听力筛查要重视

其实,关于孩子“听力筛查”不通过的家长,不必惊慌。

在正常新生儿中,两耳出现先天性耳聋的概率约在1%~3%,而很多情况下,测试不通过的原因可能是周围噪音、新生儿体动、或耳朵有分泌物等导致的仪器敏感。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多费精力为宝宝复查。

但无论怎样,听力筛查应该被家长重视起来。

毕竟,事实上,1岁以内的宝宝听力障碍很难被家长发现,又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宝宝,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才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