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8天,家有幼升小的娃,我们都干了啥?
假期8天,我没有更文,碰电脑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
我们这8天也没有离沪远行,
但是我们这几天,却过得非常好玩和充实,延续了一如的鸡娃,却也带着娃跑了大半个城市,
身体和灵魂,我们都在路上。
01
时间管理
在假期开始前,我们就和果果讨论了假期的安排。
我们首先达成一致了三件事:
1. 这个假期不离沪。
2. 假期中,读书是每天都要坚持的事情。
3. 每个人各自讲出自己最想玩的/做的/吃到, 然后综合排到每一天中去。
我希望果果能有简单规划意识的同时,也能明白,假期不仅仅是围绕她一个人的假期,她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他人也是。
经过大家热闹的会议讨论,最终的假期规划成型,我们的假期,开始啦~
02
读书篇
A: 中文
在幼升小的这一年里,我们的中文部分在亲子共读&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加大了写字以及古诗的引导。
写字部分我们前一段有专门写文分享:
而古诗的启蒙吟唱,根据果果爱玩爱画爱表演的戏精体质,整理了适合她学习的古诗词路线:
第一天: 理解 (15分钟)
以下图中的《村居》为例,我和果果一起,指着汉字,借助于拼音,一起读了一遍这首七言绝句。
然后,我们就开始“看图讲故事”。
我先告诉了果果几个很有意思的用法:
1. 我们现在小朋友的放学,还可以用“散学” 来表示。
(我开始摇头晃脑地用散学给她造句,小娃瞬间觉得好玩极了,也开始随着我一起造句)
2. 我们现在放的风筝,有一种形状像老鹰的风筝,可以称之为纸鸢。
而且这种风筝,最早的时候,还是用纸做成的老鹰的造型呢。
这句话讲完,小家伙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跑题” 问风筝的事情了....
把小娃的思绪拽回来,我们看着图画,一句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她讲了意思。
在读到哪一个词,我就用手指给她指了指图片中对应的位置,帮助它把文字和图片联系在一起理解和应用。
读完之后,我和果果一起,边看字,边看图画,摇头晃脑一起读了一遍。
第二天:记忆 (10分钟)
第二天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古诗的记忆, 我们一起看图读了一遍,然后我看图背诗果果检查是否有错,果果看图背我检查,最后再一起来一遍。
(有忘记的词,及时提醒)
在能看图背出来70%--80% 后,我一边给果果朗诵,一边让她自己设计一款最想要的风筝,
当天下午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也非常应景地买了一款风筝,任她快乐自由的跑来跑去放着玩。
第三天: 复习(3分钟)
从第三天到第五天,我们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天背诵复习1遍,同时开始下一首的学习。
整首古诗的学习,我们没有强制背诵,也没有赶进度,慢悠悠的让每一个词,每一首的韵律,每一幅画面,慢慢融进小娃的心中。
B:英文
英文泛读,我们之前分享过部分果果的书单:
除了常规的大量泛读,这个假期我们着重练习了语法和阅读理解。
英文启蒙的文,我们分享的是非常多了,大家可以在咱们公众号菜单栏中查看:
在假期和果果的老师聊天聊到果果有时候语法或者句式不对的问题时,她老师给我的反馈我觉得挺中肯的,截取部分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孩子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和认知的问题,有些词汇缺乏场景或者练习,所以孩子在运用的时候,并不能总是准确地从大脑中拿出非常恰当的那个词。
除了实时地和孩子纠正,还可以就同一个话题/事物/场景 深入地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孩子一步步,一层层地去思考她到底要表达什么...
C: 数学
我们的数学启蒙从来没间断过,在学龄前这个阶段,我对果果的数学,除了用各种好玩的练习册做题,还利用各种教具引导理解,
我的基本原则是:不求快,但求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举一反三。
数学部分的文章,大家仍在咱们公众号菜单栏中查看。
D:搭建和画画
果果非常爱画画,所以我经常在号上分享画画的内容,
除此之外,小人也爱各种搭建,我没有给她报编程和乐高的课程,
所以基本上都是家中成员轮流陪着她一起合作搭稍微复杂点的场景,
或者她自己看着图纸步骤做简单的搭建,
没有期许,没有任务,所以轻松,竟也玩的不亦乐乎,津津有味。
03
外出游玩篇
我们基本上每天下午3点后的时光,都在外面,
这也是放假前全家一起制定好的假期规划。
外出的时光,下雨天,一起去看看展,
天气晴朗的时候,去户外踏踏青, 带她走近一棵树、一块空草地、一根朽掉的木头、让她摸一摸树的年轮、感受一下朽木的分量、甚至扔一颗石子在水里……
带她放风筝,刚开始小朋友怎么都放不起来,或者放不远, 跑着跑着就慢慢掌握了技巧,越放越好。
累地一身汗,却也是高兴地不得了,掌握了技巧,风筝越飞越高,她从中得到的自信,飞奔跑起来地畅快感也越来越多...
去公共场合,我们尽量让果果自己做决定,自己学着与陌生人相处,与陌生的环境相处。
04
写在最后
最后的结尾,用 | 孩子, 你慢慢来| 中的我最爱的部分文字来结尾: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