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如何“炼”成?这些铁路人告诉你

人 物

01

康维

南宁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大气谋事、严格管事、精细做事、高效成事、团结共事”,是南宁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康维倡导的工作理念。从2014年4月到南宁局集团公司任职后,他带领干部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广西铁路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的重大转变。

在他的推动下,广西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南宁局集团公司连续实现7个高铁安全年和11个防洪安全年;2019年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63.9%、27.4%,连续5年超额完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达的盈亏目标。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康维到任时,广西刚跨入高铁时代。他带领干部职工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前半年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办理站,投产运营南宁国际铁路港,推动国铁凭祥口岸物流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在北部湾开行的铁海联运班列两年增长了11.6倍,使其成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如何提质增效,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铁路改革发展红利,是康维重点思考和努力破解的难题。他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实施差异化列车开行方案。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担当的动车组列车较2015年底增长50%,广西区内主要城市间实现动车公交化开行。

5年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成效显著,建设项目惠及3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群众,全国首创的凌云高铁无轨站模式成功复制到15个没有高铁的县城。

人 物

02

赵红卫

铁科院集团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整车技术规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科研领域的巾帼之花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整车技术规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红卫是铁路牵引与网络控制专业技术带头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专业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和铁路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在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制方面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研究工作。

复兴号动车组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走出去”的重大创新项目。赵红卫勇挑网络技术组组长重担,主持网络控制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和网络系统研发。她组织全国列车网络控制研究团队联合创新,制定系列动车组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和试验大纲,带领团队搭建地面试验平台,完成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测试、实车测试及科学试验,使两列样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420公里重联运行和交会试验。

高铁属于世界铁路科技竞争激烈的领域,其中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更是壁垒森严的核心焦点,被称为列车的“大脑”。赵红卫带领团队成员构建自主软硬件平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赋予中国高铁一个超强的“大脑”。

赵红卫带领团队成员提出并建立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创新采用运行环境虚拟、控制设备实物、仿真软件建模虚拟受控子系统,建成动车组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将高铁动车组测试从现场转移至实验室,缩短动车组的研发周期,提高了动车组的研发质量和效率。同时,他们采用车载网络、无线通信及互联网技术,构建了高速列车远程诊断和维修支持平台,实现了高铁动车组的远程监控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了维修效率。

人 物

03

杜海宽

包头西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

“五零”司机追梦前行

35年间,包头西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杜海宽安全驾驶机车5400多趟,行程160多万公里。

1963年,杜海宽出生在包头,于1985年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进入包头西机务段技术室。杜海宽一心想开火车,他向段领导递交了4份改职申请书。在他的坚持下,他实现了“大车梦”。这个“梦”,他一直坚持了35年。

杜海宽所值乘的K1117次旅客列车,编组18辆,总重达到1000多吨,运行最高时速120公里,惯性非常大。列车进站停车的时候,司机一把闸就必须将列车稳稳地停在指定位置,这一操作无论是对刹车时间的把控,还是对刹车力度要求都极高。优秀的电力机车司机一般能将误差控制在前后1米左右,而杜海宽则要求自己控制在50厘米左右。

“开车要想着坐车人,让旅客坐得稳、坐得踏实是火车司机的职责!”这是杜海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扎根于内心的一份信念。为了给旅客带来更舒适的乘车体验,杜海宽在操作台立积木练平稳操纵,不断改进优化操作手法。他的操纵记录本从最初的一趟几十条变成了三五条,再后来,几个往返才记录一条。杜海宽硬是练就了“起车客不知,停车客不晓”平稳操作的绝活儿。

杜海宽总结出来的“察、检、验”三字故障处理法成为全段“大车”们的行车“宝典”。他创下“零违章、零违纪、零责任机破、零责任晚点、零旅客投诉”的纪录,被同事们誉为“五零”司机。

人 物

04

唐云鹏

沈阳动车段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

动车组上的“120大夫”

1973年出生的唐云鹏,于2006年12月开始从事动车检修工作。2007年4月,他成了沈阳铁路局首批随车机械师的领军人。2008年,作为技术攻关组骨干的他破解了CRH5型重联动车组运行中受电弓脱网等大量技术难题。自2012年开始,他坐镇沈阳动车段应急指挥中心,处理动车组途中运行故障及一级、二级检修的疑难杂症,被誉为动车组的“120大夫”。

丰富的经验让唐云鹏在处理动车组疑难杂症时得心应手。特别是今年入冬后,11月18日至20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雨雪冰冻天气灾害。19日15时29分,接触网覆冰造成了大连开往哈尔滨的G701次列车运行至公主岭南时,列车高压接触系统受流出现严重困难,并停在了上坡道地点,列车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根据司机和机械师的反馈信息,唐云鹏果断决定采取紧急驱动模式。在唐云鹏的指挥下,列车顺利启动。

在11月18日至20日这三天三夜的时间里,一直守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唐云鹏共处理线上应急故障337件、停车66次,启动线上救援12次……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唐云鹏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说:“作为一名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者,我将和同事一起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坚决确保动车安全万无一失。”

人 物

05

陈岗

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车辆电工

车辆“郎中”破解难题

今年50岁的陈岗是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车辆电工。工作31年来,他潜心技术研发,迄今为止已拥有6项国家专利,累计为单位节约成本近千万元。因为工作成绩显著,陈岗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等一系列荣誉。

2010年,客车集便器排污阀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每次维修都要请厂家,并且单价费用高达6万元。为破解这一难题,陈岗跟班学习3个月,整理出2万多字的笔记。经过多次试验,他用气动阀代替了原来的排污阀,成本只需3000多元,仅此一项就为单位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2016年,随着大量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投入使用,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由于电路板卡供货商实施技术保密,只能委托厂家进行有偿维修,每年的维修费用就高达300多万元。陈岗尝试分析设备电路,绘制设备原理图。他对厂家16进制代码进行一一推导,经过数千次试验,分析出各个元器件型号,并根据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制作替代品,实现各类电路板卡的自主维修。

作为车间兼职教练员的陈岗以“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为人才孵化载体,利用现场故障处理的机会开展演练,使职工故障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人 物

06

陈月忠

西昌工电段西昌工电车间副主任

当好“后浪”的引路人

“第六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线路工决赛圆满闭幕,我局集团公司两名参赛选手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11月27日,西昌工电段西昌工电车间副主任陈月忠高兴地拿起手机和参赛选手分享喜悦。这已是他第二次担任局集团公司工务专业教练组成员,见证了4名职工获得全路技术能手荣誉。

“入路时,我在《技规》《安规》上划了很多重点,现在早就翻烂了,只剩7本笔记还在抽屉里面,每天不断补充更新内容。”陈月忠说。正是有了不断的积累,他才能在线路测量、图纸分析、曲线整治、钢轨打磨等专业技术方面练就硬功,逐渐成长为技术标兵、岗位能手,最终在2011年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摘取桂冠。

不仅要当前浪,还要引领后浪。转战职教岗位后,陈月忠梳理总结沙马拉达隧道这段典型“老大难”线路的整治经验,为参加培训职工们量身打造专业课程。按照他推行的“产学结合、产学一体”培训模式,一年内,60名学员成功取得工班长资格,更有5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

去年3月,工电供一体化改革向成昆铁路推进,陈月忠作为工务专业领头人,调任全路第一个全普速线路的一体化改革试点车间——西昌工电车间副主任。他带头跨专业恶补供电、电务知识,引导职工“改革先改脑袋、融合先融思想”,白天全程跟班巡养工队试点,晚上整理资料、编制计划,周末拉着其他专业管理人员对接作业方案,并形成整改建议,使改革初见成效。

来源:《人民铁道》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