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提升技法:考场高分作文赏析——善读心灵之书

 01 

每日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02 
高分作文
善读心灵之书
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决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总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以达到所谓的自身的发展和得到物质的积累,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03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试题材料为一段颇有哲理的文字,从有字到无字到心灵,层次分明,梯度有致,不同悟性的考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认知写出不同深度的文字。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有字之书”,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心灵之书”,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关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
所以说,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题旨。这个题目比较有思辩性,它暗含着要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来。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也就是“自我成长”。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