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巧维权

古代,有个农民把自己的瘦马栓在树下,来了一个富商也要把马栓在树下。农民跟富商说:“请您把马栓在别的地方吧,否则你的马会死的。”富商不屑一顾,没想到马果真死了。富商把农民告上县衙,法庭上农民一声不吭,县令却判农民赢了,将他无罪释放。

炎热的夏天,有一个农民牵着他的瘦马来到一家简陋的饭店,农民想要进入饭店吃一点东西,同时休息一下,就把瘦马栓在饭店门口的树下。

没过多久,远处一个富商骑着一匹骏马赶来,只见那富商身穿绸缎,那匹骏马也是高扬着骄傲的头颅,抖动着优美的鬓毛。富商看见周围只有这样一家饭店,也想到饭店歇息一下,吃点饭补充体力,就把马和瘦马栓在了一起。

农民看见了, 出来好心的对富商说到:“这位老爷,我家的瘦马个性暴躁,还没有经过驯化, 两匹马在一起会打架,你的马会被踢死的。”

富商瞅了一眼那匹瘦瘦的马,有些不屑地说到:“切,就凭你那匹瘦马?你吓谁呢?我愿意栓在哪里就拴在哪里。” 富商讲完就走进饭店去点餐了。

农民听到富商的话,无奈地叹声气,就回到饭店继续吃自己的饭菜。

不一会,饭店外面传来马的嘶吼声,农民和富商听到以后赶忙跑出饭店,只见两匹马相互厮打起来,骏马头上鲜血淋漓, 忽然那匹瘦马猛地抬起前蹄,一脚踢在骏马头上,骏马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富商心疼极了,抱着自己的骏马放声大哭,突然富商拉住农民,“看你的马干的好事,你赔我的骏马”。

农民感到十分无辜,“老爷,这可不管我的事,我之前就警告过你了,是你自己非要把马拴在我的马旁边。而且,我上哪里弄钱赔给你呀,我没有钱。”

富商听闻气愤不已,拉着农民就去告官。在县衙里面,县令看到富商,发现富商当地有名的商人,还没有了解事情经过,心里就想着帮助富商赢得官司。

富商气愤地讲述着事情的经过,却没有讲明农民提醒他的那一段情节。县令听完富商的讲述,又问农民:“他讲的事情属实吗?果真是你的马踢死了他的马吗?”

农民却一声不吭,富商看到这里又开始添油加醋,“看他都已经默认了”。县令听完又问农民:“你现在有什么话说吗?”

只见这个时候,农民用手指着自己的嘴巴,发出“阿巴...阿巴....阿巴”的声音。

县令这时才明白过来,“ 原来你是个哑巴呀。”

富商见状激动的说:“县令大人,他才不是哑巴,我刚赶到饭店的时候,他还提醒我,不要将马拴在瘦马旁边,否则就会被他的马踢...”

话还没有讲完,富商就连忙闭嘴,意识到自己讲秃噜嘴了,上了农民的当。

县令听完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你自己不听别人劝告,非要将马拴在那匹瘦马旁边,如今也是自食其果。”

县令转过头来问农民:“你刚刚为什么装哑巴,不讲话。”

农民这才解释道:“我只是一个贫穷的农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他却是一个富商,人们更愿意相信富商的只言片语,不会相信我的,我只好让他自己露出马脚。”

县令听闻也是心中羞愧,只好将农民无罪释放了。

@慧心阅红尘 以上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穷人的马与富翁的马》 ,讲述了一个穷人运用智慧,成功了捍卫了自己利益地故事。

这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的是,贫穷的农民反而更懂得说话得艺术,遇到事情的时候,也没有急躁。如果是普通人,可能当场就愤怒地据理力争,大吵大闹了,那个时候可能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遇到事情冷静呢?

首先,遇事急躁易怒通常和思想境界有关系,大凡那些思想境界高尚的人,常常是“对己严,待人宽”,能客观正确地对待事情和人,所谓“有容乃大,有智者顺”。

思想富有的人,常常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少有怨天尤人和患得患失”,这样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急躁易怒的源头。

其次,善于管理情绪也是人的一种能力,应该锻炼起来。“急躁”常常是“无能”的同义词,“发怒”更是一种失态。

遇事急躁易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把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情复杂化。在处理人与事的矛盾时,是需要一点艺术和技巧的,宜多倾听、多思考、多沟通,多找自身原因、多换位思考、善待对方、少些功利。

简而言之,可概括为三个字:慢、冷、思。慢,就是要放慢节奏,让双方有反思和回味的时间;冷,就是给“发热”的脑袋“降温”,让思维恢复常态;思,就是要多思考、多沟通,所谓“曲径通幽处,多思出智慧”。

我是@慧心阅红尘 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精彩小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