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水墨画|李传波手绘国画竹子欣赏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推崇的是谦逊、仁义、德行兼备的品质,而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论语》中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直。”历代文人认为,竹子是气节、风骨、虚心、谦恭的象征,因此成为古今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历代画家,以竹入画者众多,而李传波所画的竹,颇具风骨,备受赞誉,在当代画坛极具影响力。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吴镇《野竹》
此诗为吴镇给自己所画的一幅竹子画题的诗,似是借野竹比喻具有竹子品德但又离群索居未被发现的贤者。李传波的此幅红竹画作品,枝叶繁茂,疏密有致,远离荆榛,虚心抱节,清风白月里,婀娜多姿。
李传波先生画竹,极为注重以墨色浓淡来显示枝、竿的层次变化,以及细微之处的枝叶交错,用笔自如,聚散分明,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尽得自然生态。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苏轼《竹》
李传波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比如此幅《竹 苏轼》,传波先生在画中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更有韵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其实,这幅作品中,不管是竹还是石,都与题诗中“萧然风雪意 可折不可辱”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似。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李贺《竹》
《竹》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借竹自喻,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后四句换一种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了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李传波先生此幅生机盎然的绿竹画,可以说既让人看到了竹子的坚挺,又让人看到了生机与希望,与《竹》的意蕴相符。
在传波先生的笔下,不仅有常犯洒脱、不符常理的朱砂竹(即红竹),有生机盎然、月光下随风摇荡的绿竹,亦有黑白对比下尽显苍劲的墨竹......相同的是,传波先生皆将书法题诗与画糅合在一起,既深刻揭示了竹之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寺篱斜夹千梢翠,山径深穿万箨乾。
却忆贵家厅馆里,粉墙时画数茎看。
——林逋《竹林》
传波先生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因而他将题诗或长题于侧,或短题于上下,或纵题、或横题、或斜题、或贯穿于竹叶之间,断断续续地题,观其形态,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刘孝先《咏竹》
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此幅李传波墨竹画《咏竹》作品,画面中,竹子倚石而生,枝干挺拔,正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李传波先生,1990-1998年曾拜师于爱新觉罗启功先生门下凭借着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崇高追求与深刻理解,在继承发展创新中,独创一派。笔墨功底精深、大气,潇洒,赋予了新的理念、特点,反映了新时代生活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他的中国画艺术神、魂、新、美之崇高境界。尤以画竹著称,名扬天下。被誉为当代一位难能可贵能书、能画的书画艺术家。欣赏或购买李传波国画竹子,请认准官方指定平台——易从网!
李传波定制红竹画(实物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