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曹操身边谋士为何没有发觉?不在职权之内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相当重要的一次战役,是关系到天下格局的一战。

根据史书的记载,战争开始后,曹操的军队之所以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主要是水军被火攻击败,步兵及骑兵因“大疫”导致败退。

整个过程不但在《三国志》中有详细记载,小说《三国演义》中,也对“赤壁之战”的前后过程有特别长篇幅的描写,当然,小说中的情节很多是虚构。

关于“赤壁之战”,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曹操带了那么多顶级谋士在身边,为何就没人看出火攻计?”(《三国演义》中,其实有程昱提醒曹操的记载)

提出类似问题,并感觉疑惑的三国爱好者们,我觉得其实是受到了小说《三国演义》的严重影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谋士直接参与一线军事谋划的内容描写。

比如某位谋士献个计策,在某某地埋伏一支伏兵,军队如何调派,或在战前猜出来对方的军事动态,建议如何偷袭或防御等等。

但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是相当少的,并不是普遍现象。

“赤壁大战”前,如荀彧、程昱、贾诩等曹操一方的谋臣们,他们不会去考虑上述属于一线军事指挥官需要面对的战术问题,那不是他们的职责。

他们要考虑的,或者说帮助曹操谋划的,大多是战略方面的问题。

比如,要不要发动战争?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动战争?战争胜或败后,对双方的影响?这些问题,才是谋臣们主要考虑的问题。

以程昱、贾诩这两位举例,在《三国志》中记载有他们在“赤壁之战”前,对曹操提出的建议。

《三国志·程昱传》中记载: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这是程昱在曹操想发动对孙权的战争前,对孙权和刘备动态的判断,隐晦建议曹操缓图,不要逼得孙权跟刘备联手,或者说,如果要打,要做好同时跟孙权、刘备交手的准备。

但曹操没听,或者说当时兵强马壮且南下顺利的他不在乎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

《三国志·贾诩传》中记载:

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贾诩同样是建议曹操缓图江东,他考虑的角度跟程昱不一样。

他是建议曹操先安抚荆州人心,荆州归心了,站稳了,想什么时候收拾孙权都可以,曹操同样没听。

从上述记载可以知道,程昱和贾诩,虽然劝说曹操暂时不要去打孙权的出发点不一样,但他们考虑的都是征服江东的时机问题。

他们的建议,都属于战略上的谋划,而判断“火攻计”什么的,属于战争开始后的战术问题,是一线军事指挥官要考虑的问题。

这不是说程昱、贾诩不懂战术,两人都有过参与一线军事指挥的经历,特别是贾诩,直接献计帮助张绣大败过曹操。

但在“赤壁大战”时,曹操在军队的一线指挥岗位上,麾下有着大量的名将,该怎么进行战争,是这些名将们直接指挥。

这时的程昱、贾诩等谋臣,曹操赋予他们的职责是在战略问题上查漏补缺,他们也不在战场一线。

曹操不会抛开曹仁、徐晃、张辽等一线军事指挥官去和程昱、贾诩探讨战术,并按照谋士们的建议去指导曹仁、徐晃该怎么防御和进攻,一线军事指挥官不是提线木偶。

包括曹操自己,在战争期间,都不会太细致地去考虑战术问题,那么多兵种、那么多数量的军队,到处驻扎,曹操也只能抓总,哪能去考虑细节?

就比如曹操的对手孙权,他把三万精兵交给周瑜和程普后,就只是为他们提供后勤,周瑜想怎么打,用火攻还是水攻?孙权和身边的谋臣,是不会管的。

当然,如果曹操把谋臣们下放到一线,比如,在曹仁身边放个程昱、在张辽身边放个贾诩,那就是另说了。

或者如程昱,他单独镇守某个城池时,遇到敌军来攻,这时的他,就要考虑战术问题了,史书上也有类似记载。

所以,“赤壁之战”时,周瑜发动火攻击败曹操水军,而曹操一方很多所谓料事如神的谋臣们毫无反应,不是他们没用,是他们当时的职责考虑不到战术上去。

想考虑和干涉战术问题,必须是身在一线,并具有相应的职权。

比如刘备死后的诸葛亮,他是直接指挥军队北伐,身在一线,他除了考虑战略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战术问题。

诸葛亮就要在关心孙权是否出兵配合的战略问题的同时,还要跟魏延争论是否从子午谷出兵的战术问题。

而诸葛亮在此前,如《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赤壁大战”时,诸葛亮安排关羽、张飞、赵云去打埋伏的战术计策描写,在历史上是统统没有的。

这不是诸葛亮当时的职责和拥有的权限,一线战争是刘备亲自指挥的,该怎么打,也是刘备自己说了算。

再如曹操一方著名的谋臣郭嘉,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表示:“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他这么表态的意思有很多种解读,但纵观郭嘉的生平,史书记载的他给曹操的献策,也大多是战略上的建议。

如打袁绍时的“十胜十败”论,攻打吕布、袁绍及其子、刘备时的时机选择,极少有记载郭嘉关于一线战术献策的记载。

曹操也好,孙权、刘备也好,招揽这些谋臣,也不是要他们去参与战术谋划的,谋臣们有更重要的职责。

总结,“赤壁大战”时,曹操一方,要判断周瑜用什么战术进攻,只能是当时跟周瑜水军对峙的曹方水军都督去判断,而不是由跟在曹操身边,考虑战略问题的谋臣们去判断。

参考文献:《三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