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口中的“下九流”,指的是哪些行业,如今都怎么样了呢
对于“三教九流”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应该不陌生吧,毕竟这个词语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面还是影视剧里面都是常客。一般来说,在这些作品当中,“三教九流”这个词主要是用来形容形形色色的人。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这个词最早出现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用来泛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所谓“三教”就是指中国文化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儒、释、道”三教(儒即儒家,孔子所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而是后来的文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久之就被人们看作宗教了)。
“九流”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先秦时期著名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流”成为了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代名词,按照身份地位的尊贵与否,“九流”有了新的定义及排名,分别指: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九个社会阶层行业。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单纯的“九流”已经不足以很好的划分现存的行业,于是就衍生出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说法,其中“下九流”指的是古代比较卑贱,被人看不起的九种行业,下面笔者就来简单谈谈古人口中的“下九流”行业。
“下九流”:一流巫(一般指的是通过鬼画符,念咒语驱鬼的一类人,主要活动在中国南方一带);二流娼(妓女,分为明娼、暗娼);三流大神(指的是那些通过跳舞唱歌,请神上身附体的一类神棍);四流梆(打更的更夫);五剃头(以前挑着担子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从事吹奏乐器的人,一般是指吹唢呐的人);七戏子(形形色色的演员);八叫街(讨饭的乞丐);九卖糖(吹糖人的)。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九流”的说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有略微不同,这里所说的是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
接下来就说说古人口中“下九流”职业的现状,一流巫、三流大神这两种职业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两种职业被斥为封建迷信,仅仅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还会有他们的身影存在。二流娼虽然如今被法律严令禁止,可是在暗地里依旧发展的如火如荼,毕竟这玩意说实话是真的禁不了,有需要就会有市场,在此就不多说了。四流梆这个行业如今已经彻底消失了,只能在影视剧当中看到他们的身影,以及那句经典的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五剃头也就是现在的理发师,说实话这个行业在如今可是非常抢手的行业,来钱快,工作环境也不错,是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类型,而且发展前景也挺好的。六吹手和七戏子在如今应该可以算作明星,从现在人追捧程度来看,他们甚至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行业之一,如果按照古代人的划分,都可以被划到“上九流”。八叫街,如今依旧活跃在街头巷尾,至于九卖糖,如今虽说不是很常见,但是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保护了起来,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当然话又说回来,从现在来看,职业划分为上、中、下九流显然是不合适的,有着太多的不合理,以及歧视因素的存在,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会有一定的道德约束,使得不会出现像如今这么夸张的笑贫不笑娼的状态。